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刻板印象信息常借助人际关系链得以沟通和传递。而沟通是一种社会情境活动,故人们对信息的沟通和传递依赖于沟通的社会背景,关系亲密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关系亲密度指的是沟通者间相互依赖和了解的程度,以自我包含他人量表得分作为判断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扩展已有的刻板印象沟通研究,采用Ruscher等人提出的二人对话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索关系亲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在谈话过程中对刻板印象相关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实验1中的关系亲密度由自然存在模式建构,共32对同性别被试参与;实验2中的关系亲密度由RCIT三阶段自我表露任务实验室诱发模式建构,共38对同性别被试参与。所用的沟通材料均为Klein 等 人编制的刻板印象信息故事,并使用自我包含他人量表检核关系亲密度。实验均为2×2×2三因素混合设计,其中,关系亲密度(陌生人和朋友)为被试间因素,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SC一致信息与SI不一致信息)和故事情节的核心性(核心和次要)为被试内因素。在实验1中,三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主效应显著,核心性主效应显著,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和关系亲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人关系条件下,被试传递的 SC 信息显著多于 SI 信息;而在朋友关系条件下,被试并没有显示出这种SC偏差,反而传递了稍多的SI信息。在实验2中,三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主效应边缘显著,核心性主效应显著,刻板印象信息的一致性和关系亲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人关系条件下,被试传递的SC信息显著多于 SI 信息;而在朋友关系条件下,被试并没有显示出SC偏差,同样传递了稍多的SI信息。因此,可以认为人们倾向于向陌生人传递显著更多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向朋友则未显示出这种特点。谈话中,关系亲密度影响刻板印象信息的沟通和传递。  相似文献   

2.
采用系列再生法探讨了群体关系对不同效价刻板印象信息传递的影响,共包括2个实验。实验1通过8条4人再生链传递信息,探讨了被试与靶子的群体关系对不同效价刻板印象信息传递的影响;实验2通过16条4人再生链传递信息,探讨了被试与靶子及听众的群体关系对不同效价刻板印象信息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体更容易传递内群体的积极刻板印象信息和外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信息,群体关系不同则被试对刻板印象信息的传递就不同。结论:不同效价的刻板印象信息其传递具有选择偏向,并且这种选择偏向会随着沟通者、靶子及听众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从沟通频次与刻板印象传递性质的关系入手,以住院患者和尚未成为住院患者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系列再生范式,利用10条4人再生链,探讨了医患沟通频次对医生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医生沟通频次高的住院患者在再生链的第2个位置传递医生的积极信息高于消极信息,但是经过4人的传递,住院患者对医生刻板印象信息的传递在积极信息与消极信息没有差异。而与医生沟通频次低的大学生在再生链的后期表现出传递医生消极信息的倾向。该结果表明:沟通频次能够调节有关医生的消极刻板印象的传递—与医生沟通频次高的群体在传递医生的刻板印象信息时,在传递的早期具有积极的倾向性;但经过多人传递之后,在效价方面已经没有倾向性;与医生沟通频次低的群体倾向于传递医生刻板印象的消极信息。  相似文献   

4.
王沛  吴薇 《心理科学》2017,40(1):136-144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自我效能感与认知风格在刻板印象激活效应(个体刻板印象的激活会影响个体随后的行为表现,使之符合所激活的刻板印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刻板印象的激活引发行为改变的内在心理机制。实验1采取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接着完成智力测试与自我效能感评价任务。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在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于智力测试成绩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实验2进一步纳入认知风格,首先对被试的握力进行前测,1周后再将被试随机分配到高耐力组和低耐力组进行再测。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刻板印象激活引发的行为表现中依然起着中介作用。与此同时,虽然场依存的被试更易受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影响,而场独立的被试则不易受到这种情境的影响,但是认知风格未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默认策略是指人们在不知道使用何种策略时默认使用的一种决策规则。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索传递更多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非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是人们在刻板印象信息沟通中使用的默认策略。实验1书面沟通研究报告,实验2口头沟通虚构故事,结果均有力支持了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6.
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杨亚平  赵仑 《心理学报》2010,42(5):607-617
以刻板印象表征中的核心内容——刻板特质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分类-确认范式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性别范畴词"男"/"女"作为启动刺激,以性别刻板特质词作为靶子,特质词与范畴词构成一致和冲突两种情境,记录了34名被试(男女各半)对特质词与范畴词进行一致性判断时的行为反应和ERPs。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因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作用,被试的反应时要比刻板印象一致情境下更长;不同性别的被试均表现出性别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即内群体范畴词启动条件下反应时更短。(2)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早期ERP成分(P1、N170、N100、P2)没有影响,在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诱发了额-中区更显著的N400,该成分标志着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不同性别的被试均在内群体范畴词启动下诱发了波幅更大的P600。(3)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以及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均发生在知觉后阶段。  相似文献   

7.
情感一致性是指情感具身反应(情感感受、表情及情感的相关身体动作等)和情感认知评价(情感观念性内容,积极或消极)在效价层面上的耦合关系。实验以8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情感一致性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实验通过音乐启动相应的情感感受(积极或消极)操纵情感具身反应,采用快速组句任务启动相应的情感信念(积极或消极)操纵情感认知评价,89名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四种实验条件下,最后所有被试参与(性别)刻板印象IAT测验。结果发现:情感不一致条件促进(性别)刻板印象激活;情感一致性没有导致流畅性的变化;情感感受调节了消极阈下情感信念对刻板印象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性别职业刻板印象和自我-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提供反刻板印象信息为干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职业一性别刘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层次不同,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相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内隐效应,女大学生显示极强的内隐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在职业-自我刻板印象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对男大学生的干预作用比对女大学生的大;在内隐水平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只能部分消除刻板印象;设计的[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别平等教育将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从大学生样本中抽取19名目标被试、57名熟人被试和76名陌生人被试,采用词汇评定方法考察了特质模糊性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我、熟人及陌生人对清晰特质判断的一致性比模糊特质的一致性更高,这种差异在自我—陌生人及熟人—陌生人一致性中尤为显著;(2)无论是模糊特质还是清晰特质,自我—熟人判断一致性显著高于自我—陌生人和熟人—陌生人一致性,后两者差异不明显;(3)随着特质模糊性的增加,被试判断间一致性差异总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势,清晰特质判断一致性的差异较小,模糊特质判断一致性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 IPA)认为自我面孔识别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激发了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 促进了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 因此通过自我概念威胁可以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共同影响。实验一为自我-朋友对比实验, 10对同性好友(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和朋友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 而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后,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消失。实验二为自我-陌生人对比实验, 另外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 对自我面孔和陌生人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 无论是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还是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都依然存在。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主要体现在用左手进行反应的时候。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而左手效应的发生似乎表明了大脑右半球对自我面孔识别的主导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刻板印象的意识性抑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沛  陈学锋 《心理学报》2003,35(3):358-361
通过实验探讨了刻板印象的意识性抑制问题。被试为西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24人。结果表明:(1)性别刻板印象会影响对职业这种社会范畴的判断;(2)刻板印象效应比较顽固,较难受到意识性的抑制;(3)与刻板印象相反的个体化信息会削弱刻板印象效应;(4)刻板印象与个体化信息的加工很可能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12.
陈莉  王沛 《心理科学》2015,(3):550-558
本实验采用ERP技术,考察性别刻板印象的表征。结果发现,无论启动是上位范畴、子范畴、典型样例还是反例,被试对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表征比一致的表征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N400,反应时更长。并且,被试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表征存在层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性别刻板印象的表征存在层级结构。(2)语义启动下,性别刻板印象违背诱发N400效应。(3)性别刻板印象表征存在自上而下的由大脑额叶进行的语义分类加工。  相似文献   

13.
食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性别文化意义。两个研究分别探索了外显与内隐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及其对人物评价的影响。研究1采用提名法、自我报告法和语义启动范式检验外显和内隐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 结果表明被试均持“男性偏好男性化食物, 女性偏好女性化食物”的外显食物性别刻板印象, 女性被试持有内隐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研究2采用情境实验法和内隐关系评估程序进一步测量被试对食物性别刻板不一致目标人物在热情和能力维度上的评价, 结果发现人们对食物性别刻板不一致男性在热情维度的内隐评价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考察了在多重威胁框架下,价值肯定干预对女大学生在刻板印象威胁下的认知任务表现的作用,并比较了群体价值肯定和自我价值肯定的影响差异.实验1发现在群体目标刻板印象威胁下,群体价值肯定降低了受威胁个体的任务表现水平,被试在任务中表现出更大的Stroop干扰效应;实验2发现在自我目标刻板印象威胁下,群体价值肯定和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调节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淑芳 《心理科学》2004,27(5):1046-1048
本研究以性别一职业刻板印象IAT纸笔测验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安排不同的主试主持实验。研究表明:男性被试在女性主试条件下比在男性主试条件下,呈现较轻的内隐刻板印象,而女性被试无此现象,说明社会调节作用对男性被试有显著的影响;在不同主试条件下男女被试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内隐效应;实验证明IAT纸笔测验版本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张宝山  金豆  马梦佳  徐冉 《心理学报》2022,54(8):951-963
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老年人的消极刻板印象和医疗决策逐渐成为了与老年群体越来越相关的两个概念。在此背景下, 很有必要系统地探讨消极刻板印象对老年人医疗决策的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以158名老年人为被试,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消极刻板印象、归因偏差和老年人医疗决策质量间的关系。实验1结果发现, 消极刻板印象负向影响老年人的医疗决策质量, 同时, 归因偏差在刻板印象对老年人医疗决策质量的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实验2结果表明, 减少归因偏差的干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刻板印象对医疗决策质量的消极效应。本研究对理解刻板印象效应机制、缓解刻板印象消极效应、以及改善老年人医疗决策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琳丽  高增明 《心理科学》2014,37(1):156-160
以80名大学女生为被试,在关系自我理论的框架下,采用移情研究的双时段范式,以实验法考察了关系自我和重要他人对于陌生人印象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无提示的条件下,与重要他人相似的陌生人得到更多的印象偏好;在有提示的条件下,这种由相似性而产生的偏好会显著降低。证明了重要他人对陌生人印象偏好的影响,并讨论了关系自我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丽  苏彦捷 《心理学报》2008,40(4):487-495
为考察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自我参照研究中的R/K判断范式和实际亲密度与应有亲密度量表对68名(35名男性,33名女性)处于恋爱关系中的被试施测。结果发现:在R反应上,实际亲密度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显著,高实际亲密度组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而低实际亲密度组未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性别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显著,女性整体上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而男性整体上未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应有亲密度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在K反应上,所有效应均不显著。研究证明了在自我参照范式中,自我是否呈现出恋人参照效应可能受实际亲密度的影响,并存在性别差异。结果提示,在他人参照效应的研究中,需将实际亲密度和性别变量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19.
王凯  王沛 《心理科学》2012,35(6):1343-1348
以大学生作为被试,旨在探究: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如果存在,靶子熟悉度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该单维刻板印象加工优势效应是否还会受到其他单维刻板印象加工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具有性别-年龄组合而成的交叉刻板印象的人群进行判断时,通过面孔进行启动,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存在性别单维刻板印象和年龄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即年轻男性或女性面孔的性别特征较年龄特征更容易得到加工和提取,老年男性或女性面孔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而在范畴词汇启动下,老年男性或女性词汇启动下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2)熟悉性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即在年轻被试感知面孔或范畴词汇时,其对老年男性或女性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对年轻男性或女性的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换言之,年轻被试感知老年人靶子的性别与年龄间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年轻人靶子,出现自我参照现象。(3)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同时存在的各类单维刻板印象加工是彼此削弱的,具有优势加工效应的刻板印象的加工会受到非优势刻板印象加工的抑制。(4)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优势刻板印象加工会受到其相对刻板印象加工的削弱。  相似文献   

20.
董天天  徐璐璐  贺雯 《心理学报》2023,(8):1344-1357
以往关于元刻板印象的研究集中于消极视角,而对积极元刻板印象如何影响认知加工缺乏相应探讨。本研究采用N-back任务,选取农村大学生为被试,通过3个实验考察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工作记忆高难度任务(2-back)中,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会导致更低的正确率,趋近动机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起调节作用,即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会通过增加趋近动机,降低高难度任务的正确率,且这一效应仅存在于高核心自我评价者中。本研究将积极元刻板印象窒息效应拓展到认知加工领域,并且揭示了窒息效应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