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正念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以及无聊倾向的中介作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9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1)正念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无聊倾向在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正念通过无聊倾向对手机成瘾倾向所起的间接效应受到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即相较于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的大学生而言,该间接效应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正念如何与手机成瘾倾向相联系,以及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在何种条件下更强或更弱。这对于移动互联网络时代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阶段环境匹配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山东省青岛市65所中学3355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上网时间后,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习焦虑在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学习焦虑的中介作用均受到同伴关系的调节,且相对于同伴关系水平低的个体,学校归属感对手机依赖、学校归属感对学习焦虑以及学习焦虑对手机依赖的作用都在同伴关系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学校归属感是如何影响青少年手机依赖的,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问卷法对河南省三所高校的4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手机成瘾对大学生认知失败的影响,睡眠质量在手机成瘾与认知失败之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神经质和外倾性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手机成瘾不仅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的认知失败,还能通过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认知失败;(2)神经质对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起着调节作用,在直接路径中高神经质会加剧手机成瘾对认知失败的影响,在中介路径中,低神经质时,睡眠质量对认知失败影响较大;(3)外倾性对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起着调节作用,高外倾性会缓和睡眠质量对认知失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95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校园排斥对抑郁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和特质正念的作用。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正向预测初中生抑郁,反刍思维在校园排斥与抑郁间具有中介作用;(2)校园排斥对抑郁的直接效应受到特质正念的调节,直接效应对低特质正念初中生更为显著;(3)特质正念还调节了反刍思维对校园排斥与初中生抑郁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高特质正念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更低。研究以校园排斥、反刍思维和特质正念为切入点构建了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模型,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压力与疲劳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自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压力知觉量表、疲劳量表、 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压力与疲劳、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2)压力对个体疲劳的直接作用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都受到自尊的调节,相对于自尊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自尊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弱。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压力对疲劳的影响机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与维护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压力量表、反刍思维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调查684位大学生(被试平均年龄为20.26岁;SD = 1.08),探讨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在压力和睡眠质量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压力对睡眠质量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压力可通过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的独立中介作用及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质量。本研究揭示了压力和睡眠质量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深化了大学生压力对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青少年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反刍思维和学段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自我报告方式对山东和上海地区三所学校的6年级至11年级共767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独处偏好可以正向预测内化行为问题;(2)反刍思维在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段调节了独处偏好通过反刍思维影响内化行为问题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相对于高中生,独处偏好更容易通过初中生的反刍思维影响内化行为问题。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从反刍思维与年龄关系的角度为独处偏好个体的内化行为问题提供解释,而且对改变个体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具有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理论和乐观的保护性作用的视角下,采用问卷法对12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自尊;(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自我概念清晰性,还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受到乐观的调节,相对于乐观水平高的个体,间接效应在乐观水平低的个体中更为显著;(4)此外,在乐观水平高的个体中,上行社会比较对自尊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都不显著,但是上行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仍然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自尊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维护与促进个体自我概念健康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社交回避与苦恼在情绪调节困难和手机成瘾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情绪调节困难会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2)相貌负面身体自我是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3)社交回避与苦恼是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4)社交回避与苦恼是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因此,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和社交回避与苦恼在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与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自杀的认知模型为依据考察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绝望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的调节作用。采取问卷法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绝望在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感恩对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中介过程存在调节作用,相对于感恩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中介效应仅在感恩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表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却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学校依恋在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自控水平的调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校园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控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校园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依恋是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3)校园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学业成就的间接效应受到自控的调节,相对于自控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自控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因此,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1551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自尊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自尊、自我控制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2)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负向影响其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自尊和自我控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并且间接效应更加明显;(3)在主观幸福感作用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自尊及自我控制单独作用时的中介效应一般,但是当两者联合作用时中介效应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法对2407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现实受欺负对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和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现实受欺负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网络欺负行为。(2)愤怒反刍在现实受欺负与网络欺负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现实受欺负通过愤怒反刍对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的间接效应受到道德推脱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道德推脱水平高的青少年而言,愤怒反刍会对网络欺负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于道德推脱水平低的青少年而言,愤怒反刍对网络欺负行为的预测效应变得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考察情绪调节和积极重评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追踪设计,来自江西地区两所小学(4到6年级)和两所中学(7到9年级)的共1251名学生(男生691人,女生560人)在间隔半年的两个时间点分别填写了测量正念注意觉知、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抑郁、焦虑、学业压力)、情绪调节以及积极重评的问卷。结果表明:(1)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显著低于小学生;(2)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两个时间点的情绪调节、积极重评及心理健康均显著相关;(3)跨时间点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和各心理健康变量的关系中,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均显著,积极重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正念注意觉知通过情绪调节能力间接作用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和情绪管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父母冲突和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而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与其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冲突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青少年的冲突评价和情绪管理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直接作用更为明显。(3)相比青少年的冲突评价,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起着更为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述情障碍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机制,以122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大学生述情障碍、手机成瘾倾向及孤独感彼此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可以显著调节孤独感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正念和孤独感在述情障碍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形成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对135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关系,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及内在觉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2)相对剥夺感是亲子间科技干扰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中介变量;(3)亲子间科技干扰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间接效应前半段受到内在觉知的调节。因此,亲子间科技干扰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及其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独处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29名初中生的同伴依恋、消极情绪、独处能力及手机成瘾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手机使用年限后,同伴依恋对手机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消极情绪在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同伴依恋对手机成瘾的直接作用及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独处能力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依恋理论及客体关系理论的视角理解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内在机制,而且对引导初中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为其心理社会功能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问卷法对湖北省两所中学共3219名初一至初三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考察在家庭环境中由于父母使用科技设备而产生的科技干扰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科技干扰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还能通过情绪症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环境敏感性在情绪症状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较高的环境敏感性能够缓冲情绪症状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703名初中生(平均年龄14.30岁)进行问卷调查, 探讨了青少年歧视知觉、亲子依恋在家庭经济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后, 家庭经济压力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在家庭经济压力对抑郁的正向预测关系中, 歧视知觉起中介作用;(3)家庭经济压力通过歧视知觉对抑郁的中介作用受到亲子依恋的调节, 相对于亲子依恋水平较高的青少年, 中介效应仅在亲子依恋水平较低的青少年中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