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财玉  吴波 《心理科学》2018,(3):621-626
绿色消费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消费者的绿色承诺很难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出现了消费者的不作为现象。本研究试图探讨时间参照对消费者不作为的影响以及环保意识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这种不作为。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近期情境下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低于远期,出现了绿色消费不作为现象,即个体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尤为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对消费者不作为的弱化作用受制于个体的产品环境怀疑:产品坏境怀疑较低时环保意识的弱化作用明显,而产品环境怀疑较高时环保意识的弱化作用则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05,(6):1416-1421
绿色消费虽然备受关注但消费者积极性却不高,这可能和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了考察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本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购买时间距离这一变量,以揭示面对绿色产品的矛盾性消费者究竟更愿现在购买还是将来,决策模式是否会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时间距离调节绿色消费观与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而产品价值感知部分中介了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绿色消费者不会受到时间框定的影响,而非绿色消费者则表现出时间框定效应即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这是因为绿色消费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绿色消费者动机加工,使绿色产品的价值感知较为稳定,而非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则根据购买时间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紧迫的当下培育个体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19,(6):1416-1421
绿色消费虽然备受关注但消费者积极性却不高,这可能和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了考察绿色消费的积极性,本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购买时间距离这一变量,以揭示面对绿色产品的矛盾性消费者究竟更愿现在购买还是将来,决策模式是否会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时间距离调节绿色消费观与产品购买意愿的关系,而产品价值感知部分中介了该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绿色消费者不会受到时间框定的影响,而非绿色消费者则表现出时间框定效应即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这是因为绿色消费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绿色消费者动机加工,使绿色产品的价值感知较为稳定,而非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则根据购买时间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紧迫的当下培育个体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绿色消费情境下的态度-行为差异表现为个体对绿色产品所持态度与实际购买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消费趋势之一的今天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梳理了绿色消费行为中态度-行为差异的基本解释机制, 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自2010年以来个体心理层面的实证研究, 并将营销与社会规范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其进行整合。结合国内的研究现状, 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测量方法、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动机性因素、学习与信任机制、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共有消费是多位消费者共同参与并承担开销的一种常见的消费活动。本研究基于风险转移理论, 探究了消费情境(单独消费vs.共有消费)对不熟悉产品偏好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通过5个实验, 结果发现:相比于单独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 在共有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不熟悉的产品。原因在于共有消费情境会转移消费风险, 使得消费者对不熟悉产品的感知风险降低。但是该效应仅发生于产品风险较低的产品。同时, 当共有消费群体的关系较为疏远时, 该效应会消失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6.
生态建筑材料基于绿色节能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发展目标。现阶段建筑装修工程所用工程材料大部分属于化工材料产品,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对居住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由此可见,生态建材发展应该着眼于绿色理念,严格控制建材内部各类有害成分,保障居住者身心健康,从而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切实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同时也彰显出生态建筑材料固有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波  李东进  王财玉 《心理学报》2016,(12):1574-1588
以往对于环保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促进人们更多从事环保行为,较少有研究涉及参与环保行为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通过3个实验发现当绿色消费和享乐消费是竞争关系时,对于认为环境价值观重要的个体来说,无论参与环保活动是出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都会增强消费者的环保自我担当,促进绿色消费,而对于认为环境价值观不重要的个体来说,只有参与环保活动是出于内在动机的时候才会增加消费者环保目标进展的感知,促进享乐消费,出于外在动机参与环保活动并不会促进享乐消费。  相似文献   

8.
当下,环境危机日益严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精神焦虑的双重夹击,使人类产生出失去家园的茫然之感。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反思作为地球一员的人类对于维护自然的感性价值和追问产品设计师的社会责任,解析当下文化创意中流行的绿色设计如何将美学与环保理念融合。意大利WEWOOD公司采用暖木的基调生产手表和西蒙·艾尼弗设计的"新时代雨伞架"都体现了绿色创意美学,这两种成功的设计案在倡导保证产品功能性和效率性的前提下,提升了其生态属性并鼓励消费者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9.
杨颖  朱毅 《心理学报》2016,(8):1026-1036
图片、文字是体验型产品网络评论的两种主要形式,但关于两者对消费者影响的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本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通过系列实验揭示了图片、文字评论在不同购买可行性情境下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及产品类型(怀旧/非怀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受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而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实验1a、实验1b和实验2);(2)购买怀旧产品时,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仍受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而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受两类评论的影响无差异;购买非怀旧产品时,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仍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而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受两类评论的影响无差异(实验3)。本研究表明,当图片、文字评论与购买可行性在解释水平上一致时,影响力最大,且怀旧/非怀旧产品类型会调节这种效应。本研究还讨论了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此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以往有关绿色消费的研究多聚焦于促进和阻碍消费决策的客观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并分析绿色营销策略在消费者心理或行为层面的积极效应,却很少对产品绿色属性信息的负面结果效应进行探讨。本研究以企业绿色产品策略为研究切入点,在划分绿色属性信息内容维度的基础上,探讨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双刃剑效应。首先,基于风险-收益、认知平衡和积极情感多个研究视角,构建起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影响消费者行为决策的多层次整合模型;其次,从个体心理表征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出发探讨减弱负面效应的边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的当今中国社会, 如何推进绿色消费这一举措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往研究对于物质主义与绿色消费的关系得出了矛盾的结论。针对这一现状, 本研究以绿色产品本身的特征(炫耀性/非炫耀性)为切入点, 首先考察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的边界条件, 即绿色产品炫耀性的调节作用, 然后进一步探究物质主义促进炫耀性绿色消费及抑制非炫耀性绿色消费的心理机制, 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然接触的干预研究, 以期为解决现有研究分歧提供全新的思路, 同时为企业和政府引导绿色消费提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余樱  景奉杰  杨艳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2):2133-2140
以往研究认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 消费者购买与幸福感不显著相关。近期研究发现, 购买是否能够提升幸福感, 取决于如何购买, 例如购买体验产品比物质产品更有利于提升幸福感, 但存在边界条件。文章从个人层面的享乐适应、预期利益、非对称后悔视角及社会层面的社会利益视角对这一结论进行解释, 并从个人因素、情境因素及幸福感的类型三个层面识别了物质购买在提升幸福感上表现更优异的边界条件, 同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创新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人们广泛关注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消费者在环保事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绿色消费的研究,但是,对绿色消费心理机制的探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借助社会认知视角下的道德认同理论探讨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探索道德认同与绿色消费的中间机制,以及这一中间机制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2)考察调节道德认同与绿色消费关系的变量;(3)检验道德认同表征与道德认同内化对绿色消费影响有何差异。基于社会认知视角下道德认同理论探讨绿色消费心理机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道德认同和绿色消费相关理论体系,而且为政府和企业如何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6,(3):174-182
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现已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成果。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将低碳消费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概念进行比较,对其进行定义并给出低碳消费的三大特征,然后从利益关注、道德规范、非理性因素、情境因素四个角度对有关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进行介绍,最后剖析现有研究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问题,生态环境的危机激发了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和提高.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类的需求观念已不再停留在仅仅获得更多产品上,而是关注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生存环境,把崇尚自然、返璞归真、重视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平衡作为消费的宗旨,更理智地选购那些既有利于自身健康又不污染环境的绿色新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眼动和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物质主义与奢侈品社会符号价值的关系,以及公众自我意识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相比功能价值信息,高物质主义者更加关注奢侈品的社会符号价值信息(研究1);对于高社会符号价值的奢侈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公众自我意识起着中介作用(研究2)。研究表明,高物质主义者具有较高的公众自我意识,因而在购买奢侈品时更加重视其社会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时间与金钱是两种重要的资源类型,人们在绿色消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两种资源对认知思维和决策行为的影响。然而,目前对于资源类型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将时间与金钱引发的认知差异引入绿色消费,一方面,基于解释水平理论与人类价值观,分析了时间资源如何促进绿色消费,以及金钱资源如何抑制绿色消费。另一方面,分别从个体、企业以及产品层面出发,结合实验法探究时间与金钱资源影响绿色消费的边界条件,并引入情绪响应水平、环保自我担当以及感知产品有效性作为中介变量,构建资源类型影响绿色消费的理论模型。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发挥时间与金钱资源在促进绿色消费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利用资源线索引导绿色消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焦虑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六年级小学生共 2 1 3人为被试 ,采用 3× 2的研究设计 ,考察了在成功和失败情境下三种成就目标取向 (掌握目标取向、成绩接近目标取向和成绩回避目标取向 )的学生焦虑度的差异。结果发现 :(1 )在两种情境下 ,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的焦虑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学生 ,而成绩接近目标取向的学生焦虑度与成绩回避目标学生的焦虑度无显著差异 ;(2 )三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焦虑度显著高于成功情境下的焦虑度  相似文献   

19.
绿色消费具有道德属性, 消费者既有可能是为了建构道德身份, 实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自我导向), 也有可能是源于内在的道德信念, 实现对环境的关心(环境导向)。基于身份建构的绿色消费会导致行为不稳定、甚至撒谎和盗窃等, 其心理机制是道德自我调节; 基于环境关心的绿色消费则与之相反, 它植根于更广泛的道德联想网络, 与节俭、自我控制等紧密相关, 道德认同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 究竟是身份建构还是环境关心呢?在阐述调节因素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基于个体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模型, 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回答了该问题。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产品源于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产品创新设计不但可以改变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还可以使濒临倒闭的企业重获市场竞争力。从人性化设计、智能化设计、绿色仿生设计等多元文化视野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探究,在产品设计的内涵与要素的基础之上,分析现代产品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使用者的感受,从而开发出与市场消费需求及生活方式变迁相一致的创新性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