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枢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应激所致行为改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激所致行为效应的脑机制研究是目前生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对于参与应激所致行为效应的神经递质研究从5-HT、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范畴,逐渐发展到关注脑内含量最为丰富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所产生的兴奋性递质,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及其相应受体NMDAR可能在应激性行为效应的中枢机制中的作用。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枢NMDAR是学习记忆的关键物质,在兴奋性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和脑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同类型的应激能导致动物的与行为密切相关脑区如杏仁核,海马的兴奋性氨基酸及NMDAR数量增多,活性增高。突触间隙增多的兴奋性氨基酸与NMDAR结合后,通过激活NMDAR促进糖皮质激素的相关性释放,共同产生的兴奋毒性作用引起上述脑区的神经元细胞缺失和变性;或干扰其他中枢神经递质在动物行为的脑内奖赏机制中的正常功能;或通过持续激活NMDAR,导致细胞内Ca2+超载,损害其信号传导途径下游的蛋白激酶级联反应,使其底物蛋白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作用发生改变,影响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导致动物出现相应的行为障碍。应激前给动物的上述脑区注射NMDAR阻滞剂,可以减轻动物的应激性焦虑和抑郁行为。而NMDAR依赖性LTP下游途径的新信号分子,神经颗粒素,参与了脑内多种蛋白信号传导,可能是应激性行为效应的另一重要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亚  孔宏  宋倩  蔡景霞 《心理学报》2010,42(2):235-240
慢性应激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是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 在脑内, 海马和前额叶是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 也是应激易累及损伤的主要靶区。膜流动性的改变在神经细胞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作用。采用多因素慢性应激动物模型, 通过开场试验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并且测定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应激组大鼠在应激后即刻, 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显著降低(p<0.05, p<0.01), 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 p <0.01); 并且应激组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显著降低(p <0.05, p <0.01); 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显著增加 (p <0.05, p <0.01)。停止应激后一周, 应激大鼠的各项指标有所恢复, 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研究结果提示, 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明显的开场行为改变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这些变化可能与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前额皮层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脑干蓝斑核。前额皮层存在不同类型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其中突触后α2及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活提高工作记忆;α1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活损害工作记忆。不同受体是通过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发挥对工作记忆的调节作用。来自人类被试的研究结果与对动物的研究结果之间尚存在不一致。了解前额皮层不同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为开发治疗与前额皮层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神经颗粒素与脑老化、疾病及应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颗粒素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Ca2+敏感性的鈣调蛋白(CaM)结合蛋白,是蛋白激酶C的突触后底物,与信号传导和长时程增强(LTP)有关。这是一种新发现的脑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前脑和海马,在皮质、海马CA1-CA3区、齿状回、纹状体和杏仁核中高表达。在大脑发育的不同阶段,神经颗粒素在脑内的含量和分布区域会发生变化,其生物学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对神经颗粒素与脑老化、疾病及应激关系进行考查。该文将着重介绍对神经颗粒素在脑老化、疾病和应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工作及其新发现,目的是对脑与行为关系的理解及有关的脑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5.
Src蛋白激酶是一种酪氨酸的专一性蛋白激酶,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胞质中,被Src基因所编码。最近研究发现,Src蛋白激酶在病毒感染和肿瘤疾病方面通过相关信号通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Src蛋白激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并且对病毒感染与肿瘤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因此,Src蛋白激酶很有可能为抗感染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个全新的靶点。本文介绍Src蛋白激酶的组成结构、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杨瑜  李鸣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28-140
成为母亲对女性而言是人生经历的特殊阶段, 她们在这个阶段发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改变对其自身和子代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母性应激是阻碍母亲适应性改变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母性应激会破坏人类母亲和雌性哺乳动物的母性行为、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 这种影响与糖皮质激素、催产素、催乳素等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失常; 母性环路、边缘系统及前额叶皮质等神经环路对刺激的神经反应改变以及神经发生、树突和突触重塑的可塑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少林  张均田 《心理学报》1998,31(2):224-229
对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效应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其中发现很多蛋白激酶的参与,近年来由于转基因和基因打靶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术的应用,PKC,CaMKⅡ和PKA等多种蛋白激酶的同功酶或其不同亚单位在LTP中的作用已在相应的变异小鼠上得到直接证实,文章概述了这些目前被认为参与了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过程的蛋白激酶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Dkk(Dickkopf)是Wnt信号通路中重要的拮抗因子之一,通过与Wnt受体复合体LRP5/6结合来抑制Wnt信号通路.Dkk-1在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Paget病)、多种癌症、骨关节炎等疾病中都存在着异常表达并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现有的Dkk-1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Dkk-1基因的研究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由于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导致症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动物模型为条件性恐惧和应激敏感化模型。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长时程留存的恐惧性记忆、高唤醒等症状与大脑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三个脑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功能增强密切相关。其中杏仁核活动增强是条件性恐惧记忆获得、保持和表达的关键神经基础。内侧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去抑制及海马向杏仁核传递的威胁性环境信息,促进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在经历创伤应激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上调及多巴胺活动的增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主要神经基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证明多巴胺D2受体在改善患者症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但仍需作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复吸是药物成瘾的重要特征,应激是诱发复吸的因素之一。该文介绍了用于研究应激诱发复吸的动物恢复模型,阐述了涉及应激诱发复吸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下丘脑外侧的终纹床核与杏仁核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去甲肾上腺素是参与应激诱发复吸的重要神经递质。内侧前额叶皮层可能是介导应激、药物点燃及药物相关线索等各类因素诱发复吸的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11.
海马齿状回突触效应的习得性长时程增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鹏  区英琦  许世彤 《心理学报》1988,21(4):105-113
本实验应用慢性埋植电极技术以电生理学给合行为学的方法,观察大白鼠海马齿状回在以视觉和味觉信号为条件信号的条件反应的建立、巩固和消退过程中突触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明暗辨别学习中出现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LTD),其保持时间的长短与巩固性训练的多少呈正相关,LTP消退,习得行为也消退。对照实验证明它并非测试本身所引起,提示此习得性LTP与学习和记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但在建立条件性味觉厌恶中,却无LTP出现。这就从突触水平上进一步证明我们提出的海马在不同感觉信息的记忆活动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及海马不仅在记忆的形成,而且在其保持和再现中也有重要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cortex axis)是人类重要的应激内分泌轴, 静息与应激条件下HPA轴的机能障碍能引发应激相关疾病, 而HPA轴机能障碍的表现和原因并不明确。皮质醇作为HPA轴的终端产物能直接反映HPA轴活动, 唾液皮质醇优于其他生物样本皮质醇的特性使其成为测量HPA轴活动的最优指标, 因此寻找到合适的唾液皮质醇标识来反映静息与应激条件下的HPA轴调节变化, 能促进理解HPA轴机能障碍与疾病间的神经内分泌通路。近来研究常用的是以皮质醇觉醒反应(cortisol -awakening response, CAR)与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来分别表示静息与应激条件下的HPA轴活动。未来研究将结合应激反应的生理、心理指标, 进一步考察HPA轴调节的脑网络, 为应激反应提供脑-神经内分泌通路的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丘脑枕核参与多条加工情绪信息的神经通路因而在情绪信息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丘脑枕核参与到上丘-丘脑枕核-杏仁核通路。该通路可以在没有初级视觉皮层参与情况下对情绪信息进行快速加工; 第二:丘脑枕核以皮层-丘脑枕核-皮层环路和上丘-丘脑枕核-皮层通路两种形式参与到丘脑枕核-皮层通路。该通路通过控制皮层间同步化水平促进信息传递的效率; 同时通过整合皮层和皮层下情绪信号扩大其在行为输出方面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血红素分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它分解血红素最终生成胆红素、一氧化碳和铁.这三种产物通过抗炎症损伤、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增殖、抗细胞凋亡、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管张力及细胞内信号传递等途径对心血管系统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HO的诱导剂及多种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药物能诱导 HO-1表达增加,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调节血压的作用.因此开发临床可应用的HO诱导剂,甚至开发HO的基因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心理韧性指个体面对逆境、挫折或重大威胁等应激情境下的有效且灵活适应的能力, 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研究表明海马是调控心理韧性的重要脑区, 且催产素可能通过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海马内部环路内嗅皮层-齿状回-CA3可能调节恐惧记忆的泛化和消退以增强心理韧性; 海马外部环路齿状回-杏仁核-伏隔核及海马-伏隔核环路调节情绪, 可能分别通过促进奖赏和带来厌恶进而增强或降低心理韧性。催产素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的可能途径有:催产素促进海马神经发生, 降低海马腹侧成熟神经元对应激的敏感性, 提高海马“模式分离”功能, 降低应激记忆泛化; 催产素恢复海马谢弗侧枝-CA1突触长时程增强, 促进机体适应应激; 催产素降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 重新建立机体稳态。  相似文献   

16.
突触特异性蛋白质在应激所致行为效应的中枢机制中的可能角色日益受到关注。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是一种新发现的突触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前额叶、杏仁核和海马区域,参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机制,可能涉及到应激所致行为效应中枢机制。但是,关于NG、应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急性生理应激对大鼠行为和NG的作用,以及NG的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急性强迫性冷水游泳应激,建立生理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游泳应激组1(SS1,接受游泳应激和行为测试)、游泳应激组2(SS2,接受游泳应激而不接受行为测试)、正常对照组1(C1,接受行为测试)和正常对照组(C2,不给予任何处理)(n=10)。以旷场行为和高架十字迷宫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应激后SS1组的呆滞行为增加,与C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SS1组海马的NG含量和NG磷酸化水平增高,与C1和C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 SS1组皮层的NG含量增高,与C1和C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SS1组皮层的NG磷酸化水平增高,与C1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前脑皮层的NG磷酸化水平与呆滞行为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该应激源能诱发动物明显的恐惧反应,呆滞行为是反映急性生理应激导致行为障碍的敏感的行为学指标,海马和前脑皮层均是对急性生理应激反应敏感的脑区。NG的磷酸化水平可能是反映急性生理应激所致行为障碍的一项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枢免疫对于神经系统内稳态的维持意义重大。免疫活性分子TNFα及其受体系统参与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和认知功能调节;其表达异常,无论过度或者不足都可能导致对脑功能和行为的不良影响。应激,尤其是发育早期应激可能通过影响中枢TNFα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而造成其功能的持续改变,并与后期免疫相关的心理病理发生密切相关。未来研究需拓展中枢免疫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因果联系,建立基于免疫调节的疾病防治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徐晓东  刘昌 《心理科学》2008,31(3):609-613
对危险信号的快速警觉具有生物学意义,研究发现视觉恐惧信号可以经过两条不同的通路传达杏仁核:一条直接的皮层下通路,另一条是间接的视觉皮层通路.最近三年(2004-2006)一批脑成像和电生理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以此为基础对两条通路的主要神经结构,神经传递的先后过程以及它们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述了猴的纹区皮层是两个多突触皮层——皮层通路来源的例证。一个是腹向连接纹区、前纹区和下颞区的视觉识别物体的通路。另一是背向连接纹区、前纹区和下顶叶的物体视觉定位的通路。这两个分开的通路传递信息是怎样再整合的,已将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击信号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邵枫  林文娟  王玮雯  郑丽 《心理学报》2000,32(4):428-432
研究了足电击及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所诱发的情绪应激对大鼠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及内分泌的影响。 结果表明每天10分钟,共6天的足电击对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无明显作用,而此电击作 用结合每天10分钟,共8天的情绪应激则可显著降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及脾脏指数。同时该应激可显著提高大鼠 血儿茶酚胶和皮质酮水平。该研究证明了情绪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HPA)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