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光道 《天风》2013,(12):14-16
三、怎样才能不论断人? 首先,要接受主的责备,承认自己假冒为善的罪。 大家都知道主多次责备文士法利赛人是假冒为善的人。叫我们这些喜欢论断的人承认自己的假冒为善,实在不太容易,但是这一关必须得过。我们要问:主的责备是否太严厉?不!因为这是我们的实际光景,我们自己不清楚,主在帮助我们看清楚——我们常常以审判官自居,论断别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陈丰盛 《天风》2011,(11):58-59
教会生活中,当有人见某基督徒因犯罪而跌倒时,劝勉者往往会说:“不要看人,人是不好看的,只要看耶稣。”在教会的讲台上。也经常会听到一些不要看人的教导。因此,教会的见证会中一般传道人都不提人的“功劳”,在讲台上不作自己的见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以“某人”来替代,避免有突出个人之嫌。  相似文献   

3.
认识自己     
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更难.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永远不能正确认识别人.要想认识别人,最好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谈何容易.因不容易,古希腊人才把“认识你自己”镌刻在德尔斐这古老的神庙前的石碑上.正因不容易,郑板桥写的条幅“难得糊涂”至今畅销不衰.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谋求职业的人,只是极少数,而大多数是以毁灭自己的理想为代价,从事自己并不喜爱的职业 ?究其原因,除了部分从业者是因为“计划”分配体制使其理想无法实现外,更多的则是用以下这五枚“炸弹”毁灭了其谋求理想职业的信心,因害怕失去安宁,害怕参与竞争,从而失去了机会、丧失了斗志、毁灭了理想。 一、轻视自我   在我们周围,我们会经常听到许多诸如此类的话:“我头脑不灵活……我经验不足……我学历不高……我不熟悉环境……所以,我不敢去或没有去谋求那份职业……”仔细想来,正是因为有…  相似文献   

5.
印度有个小男孩一个人上山砍柴,在荒山野岭被毒蛇咬伤了脚趾。在毒液即将扩散,离医院较远的情况下,男孩毅然用镰刀吹断了伤趾,忍着伤痛,硬是撑到了医院,结果因砍趾及时,保住了生命。   一餐厅服务员端着托盘在顾客中行走,因不小心与顾客碰了一下导致托盘不稳即将倾倒,这时候,服务员果断地将倾斜的托盘投向了自己,结果弄得自己一身果汁,而顾客却安然无恙,此举被老板看在眼里,不久这位服务员被提升为餐厅经营部经理。   这两则小故事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会放弃也许会改变你的命运。小男孩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  相似文献   

6.
言行一致     
“你们应按这圣言来实行,不要只听,自己欺骗自己。”(雅1:22)雅各伯宗徒以自己真实的行动回应了圣言的召唤,并最终为这圣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每一个蒙天主召唤的人,都是他所喜爱的。我们不能够只接受主的祝福而不设法回报他,这要求我们该以实际的行动来回应。为了不让我们的眼盲目,主基督亲口交给了自己的门徒一份向主祈祷的经文——主祷文。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人看来,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是智力因素,即学生智商的高低。人们往往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看做是智商不高的一族,而把学习成绩好的归为高智商的一族,把学习上出类拔萃的个别学生看作是“天才”。一些学生自己也默认了这一归类。于是学习好的会因自己天生的“聪明”而暗自庆幸,而学习差的可能会因自己的“先天不足”而嗟叹命运的不公,于是便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其实,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先天智力水平虽有差别,但并不像他们在后天的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那样大。对于许多学习差的学生而言,影响他的学习的主要不是智力问…  相似文献   

8.
智者名言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刘屯不能没治理论思维。—恩格斯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会思索,他特一无所获。—爱迪生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赶牛般竭尽全力工作时的‘c理状态。—柴可夫斯基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吐五灵感是一个人在创造性工作过程中的能力的高涨;它以心理的明晰性为其特征,同时是一连串思想,以及迅速与高度有成效的思维相联系的。—普拉因诺夫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意博则思意远;忠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刚学必勤。—王船山智慧…  相似文献   

9.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有些领导责怪下属不自觉,有些人因同事或家人与自己有矛盾、闹别扭而非常苦恼。谁都知道“和为贵”,希望自己与他人的交流有效,人际关系和谐。可是,我们有时会遇到有的人不通情达理,  相似文献   

10.
自信心是每个人人格结构的本质因素,聋生也不例外。自信心还是每一个人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在心理学研究中有其特定的意义。真正的自信心是以真正的自我认识为前提的。倘若在聋生自己心中深植了自信心的信念,对培养聋生自己的信心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面对挫折与挑战并非易事。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不少人,他们或因工作、事业中的挫折而苦恼抱怨,或因家庭、婚姻关系不和而心灰意冷,甚至有的因遭受重大打击而产生轻生念头,生命似乎是那么的脆弱。我的同学张慧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有一次他竟然对我说他曾经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不习惯面对变化与变革。当他得知自己可能被指派去干他既不熟悉也不喜欢的工作时,潜在的焦虑、恐惧与厌世情绪随即涌上心头。他本来可以去竞争另外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位,可是他由于胆怯自卑而失去了竞争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却越来越容易因流俗而趋同,无论学习、工作、生活,大家彼此彼此,人海如流,却仿佛千人一面。每个人都不缺乏成功的渴望,都希冀能被人慧眼识珠,让自己放出光芒.  相似文献   

13.
不气歌     
《五台山研究》2000,(1):16-16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的心中有主意。君子量大同天地,好坏事物包在里;小人量小不容人,常常气人气自己。世间事物般般有,岂能尽如我的意?弥勒菩萨笑哈哈,大着肚子装天地。他人若骂我,当着小儿戏,高骂上了天,低骂入了地。我若真该骂,给我好教意;我若无那事,他是骂自己。吃亏天赐福,让人懂道理。若不学忍让,气上又加气,因气得了病,罪苦无人替。多少英雄汉,因气亡了命,想到死亡时,其事过得去。他人来气我,我偏不生气,一句阿弥陀,万病皆化去。不气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会已开始的神学思想建设,毫无疑问应当摆脱道德虚无主义的阴影。但是,教会又不能离开信仰来思考道德问题,而必须义不容辞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承担自己肩头上的对于人类社会的那一份应尽的责任。强调信仰的同时怎样不忽略了道德,强调道德的同时又怎样不束缚人心、流于虚伪,这是神学思考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作为中国人,倘若把思考的触角偶尔也抛向自己民族的远古先贤们,则不难从与以色列民族同样古老的华夏民族的文化遗传中找到印证,有助于我们挖掘《圣经》中那些向来为西方人所注意不够的真理信息。同时,作为现代人,也不必推却现代其他学科的成就给予《圣经》中某些信息的印证,这些信息可能同样在以往被注意得不够,而这些因互相印证而更加彰显的信息应当对于现代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骆霞  康军 《天风》2007,(19):44-45
有一种说法:"恨一个人就像为杀一只老鼠而烧掉自己整栋房子"。或者说,"你因不喜欢自己的脸就割掉了自己的鼻子"。当我们恨某人时,我们对自己的伤害远远超过那些惹我们生气并想去报复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受到他人伤害时,坏记性就是终止这种伤害加深的最好的武器。忘记它吧,继续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而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他们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是,他们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相似文献   

17.
陈丰盛 《天风》2011,(11):58-59
教会生活中,当有人见某基督徒因犯罪而跌倒时,劝勉者往往会说:“不要看人,人是不好看的,只要看耶稣。”在教会的讲台上。也经常会听到一些不要看人的教导。因此,教会的见证会中一般传道人都不提人的“功劳”,在讲台上不作自己的见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以“某人”来替代,避免有突出个人之嫌。  相似文献   

18.
为门徒洗脚     
张道安 《天风》2005,(12):37-37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太4:1)。首次读到此节经文,着实令人有点费解和疑问:圣灵怎么和魔鬼同工呢?甚至好像是魔鬼试探耶稣的助手?一般人的理解:圣灵和魔鬼不会联系在一起,因他们的终极目的和工作范畴迥然不同。圣灵使人谦卑,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而魔鬼叫人骄傲,自高自大自己炫耀自己。圣灵是带领人明白一切真理,清楚地认识神、亲近神;而魔鬼是叫人在神的真理上糊涂,不认识神、远离神。圣灵感动人悔改,使灵魂得救,走永  相似文献   

19.
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张迁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平,甚至报怨自己的命运。这样不好,因为这样既无助于事物的改变,还会加重自己的苦恼,同时,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同情。《古兰经》教导:“我使气运周流于世人之间,以便真主甄别信道的人,而以你们为见证—...  相似文献   

20.
灵雨 《天风》2010,(2):61-61
问:我信主多年,本来觉得自己已经重生了。可前不久听到传道人说:真正重生的人须经过痛哭。于是我怀疑自己的重生,因我重生时没痛哭过。我很困惑,难道没哭过的就一定没有重生吗?我又怎么知道自己已经重生了呢?请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