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创造,是一种崇高的智慧美,人的创造智慧孕育着辉煌的生命之美。 生命之美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的最高生命本质。人类创造智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意识的本质属性,创造力乃是人的最高本质力量。 人类社会在创造中发展。惟有创造,才有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惟有创造,才有日臻完善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惟有火炬接力般生生不息的发明创造,人类才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走向钟鸣鼎食电灯电话,又从飞机轮船火箭卫星奔向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络。劳动创造了人,而人的智慧则创造了光芒四射的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2.
在吉登斯看来,马克思尽管提出了"人类创造历史"的命题,但却没有对自己的命题做出明确的解释。为此,他举数十年之功,从创造历史的起点、方式和结果等角度对马克思的命题进行全面的阐释。按照他的观点,只有在启蒙运动之后,由于"历史性"的发展,人类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结构二重性"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结构一方面赋予人类创造历史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对这种创造行为构成制约。通过这种历史创造方式,社会并没有如马克思等人所设想的那样变成丰裕而自由的社会,反而成为"风险社会"、"失控的世界"等。通过对马克思命题的阐释,吉登斯建立起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但也对马克思命题的本意造成了扭曲。  相似文献   

3.
人类应献身劳动勇于创造———从《古兰经》看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关系王洪濮米寿江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人类的生活应该与持久的、不断更新的劳动创造联系起来。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创造了人和自然,人在大自然中劳动、生息、繁衍,并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推动社...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手稿和公开发表的论著中,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系统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物质生产力在原始社会中表现为自然形成的生产力;在阶级社会中,物质生产力则是既得的生产力,同时还表现为一般生产力。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包括《资本论》第二、三、四卷)中关于生产力有诸多提法,如物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等,准确把握这些提法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力系统理论的关键。一、既得生产力与自然形成的生产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有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人才能进行相对自由的创造,因而,人类所必须进行的第一项历史活动便是生产社会财富。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财富的生产和积累只能靠活的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交换来达到。而直接劳动时间和劳动的数量是财富的生产和积累的决定性因素。当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候,劳动的  相似文献   

6.
在列宁主义思想里,有关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归结为生产力体系的物质技术方面,而是包含着主要的生产力即人类及其物质精神劳动活动发展的程度。对社会进步标准的这种认识,使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社会进步同文化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作为社会机制的文化,对各种各样社会活动的定向和  相似文献   

7.
王乾坤 《学海》2001,(4):197-200
本文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最一般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文章在分析科学、技术、生产力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政治"实践哲学有着内在的继承、超越关系。马克思以"劳动""社会"和"人类解放"三个范畴转换了"伦理-政治"实践哲学传统的基本范式,开创了"劳动-社会"的实践理论。它以"劳动"作为普遍实践的原型,把传统实践哲学当作非人活动的劳动提升为人类普遍的本质活动,赋予劳动阶级以一种普遍的实践主体性,使实践不再是一种"精英"主义的贵族活动;把实践由伦理政治领域转换到人类活动的基础层面——社会领域,拓展了实践理论的广度和深度;用社会解放代替了传统实践哲学狭隘的政治解放,使实践理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理论。与传统的"实践-政治共同体-人的政治本质-政治革命-政治解放"不同,马克思构建了"劳动(实践)-社会共同体-人的社会本质-社会革命-人类解放"的全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创造”一词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因为没有阶级,所以原始社会的发展是“现实人类创造的”。在阶级社会,要想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创造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社会形态,人民群众(包括新兴的剥削阶级)就必须同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拚死的斗争才能实现。所以,新的社会形态、新的历史阶段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包括具有革命性的剥削阶级。但是,决定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主要由于马克思提出生产力理论的原初语境的限制,以及与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相伴随的知识理性主义的主导,长期以来,生产力何以可能这一前提性、根源性问题被遗忘和遮蔽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相结合的研究表明,原始文化从劳动中产生并与劳动结合,起着独特且不可缺少的生产力功能,是从自然生产力向人类劳动生产力转变和跃升的基本前提和关键因素,从而开辟了人类劳动生产力的道路,为其历史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原始文化,就不能体现人类劳动与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也就不会产生人类特有的劳动生产力。对此,我们应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以文化与历史相结合的博大视野推进生产力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产力范畴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产力范畴的讨论李校利近年来,在研究生产力问题的过程中,生产力范畴的内涵和实质成为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就这方面的重要观点作一综述。学者们普遍感到现有的生产力定义存在诸多缺陷,大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生产力定义。不少学者开始对"生产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流行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生产力不只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还体现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廖之煌认为.上述说法是欠全面的,因为它把生产力只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中,而排除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之外。这是用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观点看待生产力。这种割裂生产力同交往的关系的观点,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相悻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告诉我们,生产力是在生产活动,即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能离开生产活动。但是,生产力一经创造之后,就离不开人类的交往活动,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表现;既是一种物质力量,也是一种社会力量。就社会力量这方面来说,它是推动人类交往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是一切社会革命的基础;但同时,它本身又是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运动和发展的,离不开人类交往这块"土壤"和"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2.
自人类集体劳动的最早时期起,就有了管理的必要。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资本论》第1卷第367页)在人类生产过程中,任何个人都不能孤立地,而必须有组织地达到各种目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科学无禁区     
科学——这时代的骄子,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象一颗晶莹灿烂的明珠,嵌在我们时代的王冠上。社会科学向人们揭示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着人们向更高级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进。自然科学给人类创造出奇迹般的巨大生产力,使人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9,(6):5-9
社会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生产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真实和虚拟的场所。社会空间中存在着中心与边缘结构,中心与边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空间是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区域整合、生态空间的优化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空间思想,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生产力新探王秀阁至今,学术界对精神生产力的探讨,都是从社会角度即宏观上进行的,而很少从个人生产力即微观上来探讨。本文试就个人精种生产力问题作些探索。什么是个人精神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过程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思路。他说:“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以上论述表明,劳动主体自身的“自然力”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物质力量指劳动者的体力(臂、腿、手),精神力量指劳动者的智力和目的意志(头)。这两方面都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必要要素。据此,我们可以把劳动者个人的精神生产力定义为:影响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挥其生产能力的精神力量。个人精神生产力中的智力因素,是指运用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经验和技巧,劳动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反映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劳动者的智力因素有的是在生产实践中直接形成的,有的是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转化而来的,还有的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训练而成的。个人精神生产力中的目的意志因素,主要是指劳动者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自由王国中的自由劳动常常被理解成一种人类理想存在方式,在自由劳动实现之前,人类的劳动似乎充斥着迫于谋生的无奈与强制,这是对马克思"自由劳动"思想的过度发挥。人类物质生产水平的发展和物质的不断丰富是人类实现自由劳动的必要条件,但物质的极大丰富与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无法直接推论出人类自由劳动必然会实现,它只能作为人类自由劳动实现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概念的阐释表明,最初的人类劳动实际上已经蕴藏了人类自由的维度。即劳动概念不仅仅蕴含人类解放与自由发展的图景,还具备人类获得解放与向往自由的力量。因此,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自由劳动"的最终实现是指向未来,但这是以马克思"人类劳动"中蕴含自由维度为前提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下产生巨大的历史推进作用,成为人类解放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7.
邱飒爽 《学海》2005,(1):192-194
21世纪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必须求中国基本国情之真 ,求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和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之真 ,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是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谋发展、如何抓经济 ?发展生产力是否一味追求GDP的增长 ?如何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多年来盲目争投资、上项目 ,不顾效率的顽症在我国难以克服 ?从生产力理论上来分析 ,在生产力的要素中能否把劳动产品排除在外 ?今天我们又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和规律 ?涂金坤、王志国两人合著的《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当今世界》 ,共 7章、2 9.8万字 ,以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克复 《学海》2002,46(3):39-42
所谓“生产力价值论” ,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是由投入生产的各生产要素经有机组合所产生的合力即生产力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论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 ,忽视了劳动是劳动者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进行 ,仅有劳动者单个要素 ,劳动无法进行 ,因而也无从创造价值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对工程师的劳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迫切性是明显的。在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的条件下,工程师的劳动和创造在很上程度上决定着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物质技术基础的进步。为了解决科技革命的成就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相结合的历史任务,必须在社会意识中正确反映当前工程师劳动的现实。通过对工程师劳动的经济学问题、社会学问题、社会心理学问题、伦理学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类起源有多种原因,无论是“劳动创造人”还是“突变创造了人”,都是片面的.人类起源一方面表现为作为人这个物种的特殊的形态生理机制的产生;另一方面在群体水平,表现为人类社会的诞生。人类在其产生之初,主要受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