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现代居士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居士佛教佛日佛教虽然向以出家比丘僧为住持佛法的中心,但人数远远超过出家众的广大在家居士,在实践和弘扬佛法上所起的作用,实在不容忽视。在佛世,成千上万的在家佛弟子证得初、二、三果,维摩诘、胜夫人、善财童子等在家菩萨的智慧德行,都受到佛陀的称叹。...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就“居士”、“居士佛教”概念,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定义,并指出它们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涵。本文认为,居士佛教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原始佛教时期,但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潮流,则出现于大乘佛教时期。居士佛教曾在印度佛教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但它的全面繁荣则在中国。大乘居士佛教可归结为菩萨、菩萨精神、菩萨修行三个方面,体现更高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有可能将佛陀的理想化为民众的自觉实践。中国古代的社会特点和人文背景提供了大乘居士佛教繁荣的基本条件,而各类居士的护法活动、物质供施、参禅求道、学术参与等构成了中国居士佛教的主要内容。文章认为,以知识阶层为核心的上层居士佛教在三个方面曾作出积极贡献:①哲学思辨方面,不仅促进了佛教义理的传播发展,而且还推进了世俗哲学思辨水平的提高;②具有从理性精神层面认识佛教义理的功能,以表达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义;③在佛教中国化的全部过程中,曾起过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源自中国的韩国佛教,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明最富营养的精神食粮。 据不完全统计,现韩国佛教宗派有很多,可将其归纳成三种类型:保持传统佛教的法脉及传统佛教僧人的修道生活,如曹溪宗、天台宗等;娶有妻室,但着僧装,过着僧俗并容的修道生活,如太古宗、观音宗、三论宗等;娶有妻室,不着僧装,接近于居士佛教的在家宗团,如真觉宗、总指宗等。其中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4.
陈星桥 《法音》2003,(11):35-37
十一、居士与养生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无条件或不愿意出家,但并不影响他信仰佛教。从信仰佛教和修行来说,也不一定非要出家,完全可以做佛教的在家信徒,也就是做居士。佛教所谓居士,特指受持三归戒(终身归依佛、法、僧三宝)或居士五戒、居士菩萨戒的在家信徒或居家修道之士。自古以来,居士就有良好的养生传统。佛教初传入时本与各地民间传统信仰相混杂,只有“斋戒”是其特点。公元66年汉明帝赐楚王英诏说他“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所说洁斋三月,后世名为三长斋月。《杂阿含经》卷40、《大毗婆娑论》卷41、《大智度论》卷13…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佛学大师杨仁山、欧阳竟无复兴佛教以来,“居士佛教”亦随之自觉的兴起.本文意在探讨《法华经》教义对居士佛教的启示,检视当代居士佛教的成就,并对在家居士之住持佛教的合法性及其相对于出家僧众的地位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庄子与僧肇的人生观分属传统道家哲学和大乘佛教哲学,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庄子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主要追求的是个体精神自由,僧肇则继承了大乘佛教“自觉觉他”、度化众生的理想。两者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在处世观、理想境界、理想人格等方面均有相应的体现。由于大乘佛教本身具有关注现实人生的特征,加上僧肇有意识地吸收融合老庄玄学的思想内容,因此,僧肇人生观中的共同点也是多方面的。僧肇哲学站在般若中观学说的立场上,承续了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和体用一如的思维意向,并从思想理论的许多方面对两种思想资源进行了融通,在推进魏晋玄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乘的佛法逐渐成为中原佛教的主流。中国都市佛教遵循的原则就是大乘的入世佛法。其核心是:不异世间而出世,慈悲才是成佛的根本,将目光放在有情众生的需要和现实苦难上,由利他之行而圆成修持的功德。正是根据大乘的入世佛法,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身体力行,大力倡导“人间佛教”,提出“建立人间佛教,庄严人间净土”的理念。人间佛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都市佛教发展的指南。  一、都市佛教将成为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    从1996年起,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移居城…  相似文献   

8.
林恒 《法音》2006,(9):32-32,33,34
佛教的信众由两部分人构成:一是出家弟子,二是在家弟子。在家弟子就是居士,居士在中国原指隐士,在印度原指有德有势的大富长者,后来佛教借以指在家的佛教信徒。今日佛教的居士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指一切同情、敬重佛教,到寺院来参礼的人都可尊称为居士,狭义指已经拜过师,皈依了佛法僧三宝的在家信众。居士修学佛法虽然不像出家弟子那般严格,但也要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很好的人生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学佛道路的正确性与实践的可落实性。在家弟子学佛的基本信念用一句话代表,那就是:以人为本,立足人间。什么是以人为本,立足人间呢?具体说来,它涵…  相似文献   

9.
<正>唐代是中国佛教宗派大发展的时期,形成了法相宗、华严宗、密教、禅宗、净土宗等各个宗派。西明寺和其中的一些宗派有着极深的渊源,众多日本留学僧在西明寺学习,受到这些宗派影响,回国后著书立说,开宗立派,推动日本佛教新一轮的发展。引言唐代长安城是中国佛教的中心,而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国化佛教体系形成,辐射至日本、韩国,最终形成了大乘佛教为主体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10.
<正> 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是佛教根本精神的体现,也是佛教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立足点。中国佛教以大乘为旗帜,强调自度度人、普度众生、报恩奉献、积极入世,自古以来就流行植树造林、开荒辟田、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治病救灾,有着做慈善功德的优良传统。自南北朝以来,汉地佛教就曾设有"僧祗户"、 "僧祗粟"、 "寺库"、 "长生库"、 "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东西文明对话中反映在东亚佛教领域的知识重构,"大乘佛教"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能够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东方佛教学者、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木村泰贤的"大乘佛教"观,带有强烈的日本佛教意识,其强调在家主义、批判出家主义,目的在于为日本佛教的在家主义倾向寻找"合法性"依据。西方哲学家、世界轴心文明论者雅斯贝尔斯积极吸收当时欧洲和日本的佛教研究成果,关注佛教的哲学智慧,主张"大乘佛教"是佛教的一部分,其在亚洲的传播,印证了佛教是一个宽容的宗教。雅斯贝尔斯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试图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基督教中心主义的全新的"历史哲学"。二人的文化背景和学问取向尽管不尽相同,但透过他们的言说,可以从一个侧面对比了解佛教知识在近代东西方是如何被重构、如何回应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2.
一、大乘佛教中菩萨的地位~~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赵哲伟$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相似文献   

13.
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1.近年来,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均大力倡导人间佛教,从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佛教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上承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改革,近续赵朴初居士的人间佛教号召,横向上又受台湾印顺和星云等人的人间佛教实践的推动,目前已成为中国佛教在新世纪最突出的发展动向。2.作为一种新的佛教运动,人间佛教呈现出强烈的人间性特征。方立天先生认为,中国现代佛教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就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点,以人的清净心为基础,通过大乘菩萨道的修持,达到完善人格进而建立人间净土的佛教。(参见方立天)这一概括是非常准确的。具体来讲,笔者认…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佛教在民族资本主义勃兴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佛教的开放性与流动性在城市空间中得以发挥,形成了与城市经济、生活、文化相融合的城市佛教。城市佛教团体在民族实业家加入信仰者队伍之后,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居士佛教”,城市居士群体成为复兴佛教的中坚力量。大乘佛教伦理观为商业人士开展入世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商业发展对佛教的神圣性也有所侵蚀。城市佛教寺院热衷于举办经忏佛事,产生了佛教俗化的危机;居士团体的兴盛改变了传统僧俗关系中的权力模式,出现“俗尊僧卑”的现象,也考验着佛教主体“僧众”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16.
谈谈佛教居士林建设方华居士林是近、现代在家佛教徒修习佛法的场所和一个组织。1917年11月,沈惺叔、王与楫、陈宪居士等,访问王一亭居士和普陀山了余、太虚法师等,商谈发起佛教居士林组织,以团结广大在家教徒,更好地修习佛法和弘法利生。1918年3月,由沈...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7,(11)
中国佛教代表团和平祈祷文疏大圆满觉,应迹西乾,心包太虚,量周法界。南无大乘常住三宝,具大慈悲,祈垂慧鉴:今有中国佛教代表团同人,在日本京都中韩日三国佛弟子共同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上,奉供香花,虔诚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法僧...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2,(7)
斯里兰卡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所以佛寺的结构也与我国大乘佛寺大不相同。除了象康提佛牙寺、克拉尼亚皇家大庙等一些古老的寺庙外,一般来说,斯里兰卡的佛寺比中国大乘佛寺简朴。中国寺庙的基本模型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在布局上井井有序,如同皇宫一样富丽堂皇。而兰卡的佛寺由佛殿、菩提树、白塔、僧寮和神殿五部分组成。而且这五部分也是根据地形而建,没有前后次序。当然一般来说,寺庙以佛殿或大白塔而建筑其它部分。在这  相似文献   

19.
高振农先生的《民国年间的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一文,回忆了这间著名的佛教居士团体的历史和弘法事业,资料丰富,史事翔实.总结历史是为了策励将来.过去的居士道场在弘护三宝的事业中作出的种种贡献,对今天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居士团体当有启发资取之益.民国年间的佛教教育事业亦有相当可观之处,希望教界大德能提供这方面的回忆文章,以为当今办僧教育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佛教净业社,是上海著名的佛教居士团体之一.1922年正式成立后,在团结上海佛教居士界,举办各种佛教文化事业和慈善事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在上海近代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