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文人笔下的北京白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朝鲜经常派使团到中国北京,使团中的官员或随行人员多是著名文人,他们在来京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他们或与中国文人、学者切磋学问、唱和诗文,或采买图书、字画,或观光游览,回国后将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整理,或供政府参考,或供文人品赏.笔者查阅<韩国文集丛刊>及<燕行录>时发现,从清代中期以后,朝鲜文人在逗留北京期间,重点游览了紫禁城、雍和宫、东岳庙、天坛、颐和园、圆明园、琉璃厂等这些重要的人文景观,并且均留有诗文.有没到过中国或没参观过这些景观的朝鲜文人也根据中国史料或本国人的诗文对这些景观有所记述.对于白云观这一全真道教圣地,在朝鲜文人的文集中也有少量的记述,这些记述对于研究清代中、后期白云观的结构、布局、陈设、功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教会里,经常听到有传道人、同工这样说:“向知识高的人传道实在太难了!”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认识误区呢?我想问题的症结正是在于传道人的文化素质和知识面。 一直以来,随着教会的复兴,很多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也来到教堂听道,但由于教会存在着牧养能力薄弱、讲道水平欠缺  相似文献   

3.
凡到过河南武陟教会的人,都惊羡武陟教会有如此众多朝气蓬勃、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人。他们中间有刚出校门的高中毕业生,也有年纪轻轻却信主数年的“老信徒”,他们热心侍主,积极参加教会建设,大家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武陟教会的明天和希望。弟兄妹妹都清楚,这一切,怎能和武陟教会陈安国牧师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同工的精心培养分开呢?  相似文献   

4.
在巴西一亿五千万居民中,有天主教徒一亿三千万,占全世界天主教徒总数的15%。 近十年来,巴西教会试图根据国情,接受现代化,同时也接受这个国家的多元文化。为此,最近召开了教会历史研讨会。 1992年,在圣多明我召开了拉丁美洲主教会议,曾提出文化植入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是由第一位黑人主教唐·若瑟·皮雷提出来的。他说,印地安人或黑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真正实现福音化呢?巴西黑人的宗教仪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天主教徒。他们这一双重从属关系有时隐而不露,有时公开予以声明。文化植入就是超越所有传统文化,其目的依然是城市现代化。但这并不是提倡一种文化,而是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主动打破阶层的隔阂,建立起教会彼此流动和相爱的人际关系在许多信徒的心目中,一些大教会虽然人数众多,建筑恢弘,但是却让人感觉冰冷,没有在小教会里亲如一家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笔者在基层教会牧养多年,有一些心得愿意抛砖引玉,与教会牧者同工和弟兄姊妹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对此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解决的良策。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3)
正"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参约壹4:18)经文:徒2:46-47;民13:30-14:9;罗5:6-8;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很好。但有时人多反而问题大,如同哥林多教会是个问题很多的教会,虽然人多,但四分五裂,没有力量。那么,人多怎样才能力量大?这需要什么前提呢?一、同心,力量大(参徒2:46、47)初期教会的信徒每天同心在圣殿里聚会,也在  相似文献   

7.
一 教会 传统概念认为耶稣是教会的建立者,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该概念也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其原因在于,如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这些教会在生活上和服务精神上是基督徒。然而,这些基督教会不统一,因为他们对传自宗徒的耶稣的教导有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可能会问;究竟哪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呢?  相似文献   

8.
儒学的现代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讨论过,特别是儒学对于现代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讨论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部分,但它是否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甚至对今日人类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呢?我认为,它无疑是有的,而且可以说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国外的某些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断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中断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联系,使中国思想史出现了一个断裂带。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把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仅仅看作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同样没有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所以产生的国内根源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历史渊源。按照上述观点,就不能解释下列现象:在毛泽东思想产生之前,马克思主义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传播,为什么除了苏联之外,其它许多国家都没有产生出象毛泽东思想这样的能够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人爱排队,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从老人到小孩儿,无论在哪里,要买什么,他们都会自觉排队。来过日本的人,也一定或多或少体验过日本的排队文化。在中国人看来,这可能并不是很奇怪,但在很多西方人眼里,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日本人为何如此爱排队呢?  相似文献   

11.
一教会传统概念认为耶稣是教会的建立者,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该概念也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其原因在于,如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这些教会在生活上和服务精神上是基督徒。然而,这些基督教会不统一,因为他们对传自宗徒的耶稣的教导有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可能会问,究竞哪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呢?尽管听起来有些怪诞,但是我们应当知道,耶稣是犹太人,而不是基督徒。或许应当说,因为耶稣是犹太人,礻也的宗教是犹太教。耶稣生活在巴勒斯坦的时候,基督徒一词还不存在。耶稣来到世界上,带有传教的使命。然而,为了实…  相似文献   

12.
知然 《天风》2022,(10):64-64
[问]我曾经不慎加入一个信仰有偏差的群体,并在那里接受了洗礼,明白真道后,我回到了正统的教会中.我有一个疑问,由于是在有信仰偏差的群体中受洗,那么这次洗礼是否有效呢?我是否还需要接受重洗?我曾经向不同教会的牧者咨询过此事,他们一致认为不必要.我想知道,为什么不必再次接受洗礼?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6)
<正>我们在执行教会纪律时,应当做到:既不纵容包庇,也不恶意攻击;既要事前预防,又要事后处置;既要纪律惩戒,又要爱心辅导。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教会是否也需要有一套严格而健全的规矩呢?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教会也应当有教规,这教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教会的纪律。当教会中有信徒犯错(或犯罪)时,有很多人纠结于是否要对其进行纪律处分,也有人苦于教会中缺乏系统性的纪律规章可以参照,因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中。那么,教会应当具备哪些性质的  相似文献   

14.
陈企瑞 《天风》2014,(11):26-29
<正>经文:《哥林多前书》13章至14章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很多弟兄姊妹都很羡慕有属灵恩赐的人,认为神特别恩待这些人,圣灵的大能特别降临在这些人身上;在羡慕之余,还可能会自问:"我能追求属灵恩赐吗?我可以得着吗?如果有属灵恩赐,我该如何使用呢?如果没有,是不是意味着我就比别人的灵性低,不讨神的喜悦呢?"相信教会很多肢体曾经有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属灵恩赐呢?也许很多人会说:"讲方言、说预言、医病、赶鬼……"但属灵恩赐仅仅  相似文献   

15.
《周易》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解释和研究。《周易》首先是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集古代中国千年以上占卜经验之大成。那么,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历代学者认为,《周易》在分析占卜的过程中阐述了许多自然界和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4,(10)
艾洁:主内平安! 在我们这个聚会点总有几个弟兄姊妹每到聚会的时候爱说家常,教会的同工一再提醒,可是他们不听,仍说说笑笑。有的在讲道的时候,满地乱串,同工又不敢多说,怕绊倒弟兄姊妹。这个问题使我们很烦恼,请问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讨人和神的喜悦呢?  相似文献   

17.
新教的海外宣教团体对圣经的观点和释经理论,是他们踊跃地向东方的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宣教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检视曾对中国教会产生较久影响的这种思想的历史与神学的源头。身在宣教运动中的传教士,不能很自觉地将传播一种宗教和令人接受上帝信仰作适当地区分。宣教士对《圣经》进行解读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教义规条、甚至国家政治利益的烙印。传教士的圣经观和教会论中,纠缠了许多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种族上的自我优越感,而没有整全地考虑圣经全备的真理。而他们那种"堡垒式"教会观产生的原因,当然是与对圣经经文的特殊解读(这些解释加以理论化和模式化,就是教义)有关,同时与欧美国家与中国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的隔阂也有关系。所以,早期新教宣教团体在释经路线、教会观和世界观上的二元论色彩的偏执并不是毫无来由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贞德的判决贞德在宗教的陶冶下成长,习以为然地服从教会,把自己看作教会的儿女。她怎么能相信主教们会欺骗她呢?她自始至终相信教会人士都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所以她总不理解为什么审判她的法官是这样残酷无情,他们提出的问题又这般违情背理。幸亏她有天主和圣人们的帮助。然  相似文献   

19.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20.
百年不遇的洪灾已经过去。从《天风》第10、11期的报道,基督徒与全国人民一起奋勇救灾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动。 但是就在这段时间内,我在教会内也听见有人议论:水灾是因为中国许多人不信神,是神的惩罚,使我感到很困惑。 我不明白的是:“厄尔尼诺”现象使地球上许多地方气候反常,造成自然灾害。如果说,水灾发生在中国,因为信神的人少,那么在许多基督徒较多的国家里(如欧美也有水灾,菲律宾遭风灾),又怎么解释呢? 神是慈爱的,但圣经上也有神惩罚人的记载。水灾究竟是神的惩罚还是由于别的原因? 如果水灾真是神的惩罚,那么我们何必去救灾?这样做岂非违反了神的旨意? 希望《天风》能够帮助我解答这些困惑的问题。 —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