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基本上是“有神论有人讲,无神论无人讲”。这样,基督教发展到我们眼皮底下(党校宿舍院)而无人敢过问,唯恐违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们认为,人家有在教内宣传有神论的自由,我们有在教外(社会上、人群中)宣传无神论的自由——不过这个宣传要有点“由头”;不然,凭空“开讲”是没人听的。有一家信点佛教的老人,她家是什么神也信,屋内既供着观音菩萨,也供着财神灶君。这一天,她也想“赶时兴”加入基督教,教方牧师说,欢迎你“信了主”。  相似文献   

2.
漫话壶与道     
壶,古器名,深腹,敛口,用以盛酒浆或粮食。《诗·豳风·七月》:“八月断壶”,指的是壶卢,现在写作葫芦。俗话说的“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与它的用途有关。《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因为古代的游医习惯用葫芦装药,所以“悬壶”就成了行医的代名词,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卷八十二《费长房传》和葛供《神仙传》,说汝南人费长房曾为市吏,见一老翁卖药,总悬一壶于…  相似文献   

3.
读古代政治伦理名著──《贞观政要》衷成时有“今董狐”之誉的唐代史学家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是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政治伦理著作。《贞观政要》分类编撰贞观年间(627—649)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王等大臣45人间的政论问答及有关净谏事迹与当...  相似文献   

4.
一、引述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不朽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象宝塔之巅的明珠,永远光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养生,医学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人体科学。  相似文献   

5.
灶神,或称灶君、灶王爷,是中国百姓十分亲近的神灵。无论宫廷、民间,灶神信仰非常普遍。灶神来历,众说纷纭。据史书记载,灶神有炎帝黄帝、火正祝融、先炊老妇、种火老母、张单(张禅)、苏吉利等。目前,民间灶头所供灶神多为张单,黑面长须。灶神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原为主管饮食  相似文献   

6.
《管子》书中有关“王、霸”之说的词语甚多,如“帝、王、霸”联提(《乘马》、《幼官》、《兵法》)、“王、霸”并提(《五辅》、《霸言》、《重今》等)、“王天下”(《形势》)、“争天下”(《霸言》)、“正天下”(《七法》)、“服天下”(《重令》),“制天下”(《事语》),从而“可以为天下王”(《轻重甲》、《戒》),称为“帝王”、“天子”(《枢言》、《五行》、《轻重己》)。如此等等,《管子》全书竟有数十处之多,我们概括称之为“王、霸”说的词语。这么多的“王、霸”,说词语,以科学态度研治《管子》全书,不能不实事求是地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四个千古之谜。作为“易学”之源,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自《易传》始,古代“易学”家们早就把它们四者拴在一起了。可这种必然的内在关系究竟表现在哪里?古往今来,谁也没有说清楚。笔...  相似文献   

8.
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纪要王新春由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筹备发起、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8月3日至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韩国的代表共90人。大会收到论文65篇,专著10部。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易卦的起源与《周易》的成书”王兴业、徐传武等众多学者指出,天文学,是古代发展最早的科学,《周易》的形成,即与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在后世易学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密切关系一直保持了下来。因此,深入开展对中国古天文学发生、发展问题的探讨,将是打开《周易》形成之谜的一把金钥匙。有的学者认为,从考古发掘来看,“数字卦(筮数)”未必早于通行的易卦,因为在“数字卦(筮数)”之前,已有较为完整的类似于通行的八卦卦符的出现、钱耕森、张增田断言,甲骨中的“筮数”,并不等于易卦。(美)成中英则不同意“数字卦”的说法,因为中国的数字,没有象西方那样高度抽象出来,而是“数”中有“象”,“象”中有“数”,故有“象数”、“数象”之称。另外,中国的数字,在其早期,很可能就是一种象形。成中英认为,在古中国,商属于“东方文化”,周属于“西方文化”,而夏则很可能属  相似文献   

9.
一、《大学》成书时代纷争《大学》在先秦儒家典籍中,是一篇结构最严谨、体系最完整的阐述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的文章。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深地烙印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的人生哲学大纲。尤其经宋德标举之后,《大学》更一跃而为比传统经典“五经”地位还高的“四书”之一,从而极大地影响着社会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现象必然引起人们对《大学》本身及其演变历史的探索兴趣。于是,《大学》的作者是谁?其成书在什么时代?它的出现代表了什么意义?其变化轨迹如何等等…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一书中包含着丰富的“乐”的思想,包括《尽心》篇中提出了“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命题和君子之乐,以及与君子之乐相对的王之乐等.孟子的乐思想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诚之乐为统领,诚之乐贯穿于君子三乐和王之乐之中.君子之乐以事亲、守身为本,以家庭亲情之乐、道德修养之乐和社会教化之乐为要,从而实现仁义道德从亲亲为大的血缘亲情向以个人道德魅力化育天下英才的道德完善和升华.“与民同乐”的王之乐奠基于君子之乐,又高于君子之乐,是一种圣人之乐,其根基和要旨仍然是仁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Leslie Armour 《Sophia》1980,19(1):14-21
  相似文献   

16.
Many debates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particularly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the existence of God, depend on a claim or set of claims about what God—qua sovereign, omnipotent, omniscient, and perfectly good being—would do,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particular cases or in general. Accordingly, before these debates can be resolved we must first settle the more fundamental issue of whether we can know, or at least have justified belief about, what God would do. In this paper, I lay out the possible positions on the issue of whether we can know what God would do, positions I refer to as Broad Skeptical Theism, Broad Epistemic Theism, and Narrow Skeptical Theism. I then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of each of these views and argue that each presents serious problems for theism.  相似文献   

17.
18.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 The evidential problem of evil involves a rarely discussed challenge, namely the challenge of defending theism against the hypothesis of a morally...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