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海燕  陈俊  肖少北 《心理科学》2012,35(3):619-623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材料类型和颜色典型性对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的影响。实验1,考查颜色-物体(图片)Stroop效应。结果颜色典型性差异显著,命名图片的颜色和图片的名称都产生显著的颜色-物体Stroop效应。实验2,考查颜色-物体(词语)Stroop效应。结果颜色典型性差异显著,命名词语的颜色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命名词语的名称未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结论,材料类型和颜色典型性影响颜色-物体Stroop效应。  相似文献   

2.
数字概念的视知觉无意识语义启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学  白学军  隋南 《心理学报》2002,34(4):27-31
研究了数字概念大小判断任务中的无意识语义启动效应。被试为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5 6名。仪器为 pentiumIII高分辨率计算机 ,程序用E prime心理实验软件系统编制而成。在实验一中 ,用信号检测论技术发现 ,当启动数字呈现为 30ms时 ,被试是不能觉知到启动数字的 ;在实验二中 ,启动数字和靶数字使用相同的刺激序列 ,用MANOVA分析了启动数字和靶数字属于不同字体时的启动效应 ,发现启动数字对靶数字加工有促进或抑制作用 ;在实验三中 ,启动数字和靶数字使用两个不同的刺激序列 ,同样发现类似的启动效应。实验证据提示 ,无意识知觉能够达到语义水平上的加工  相似文献   

3.
段海军  连灵 《心理科学》2012,35(1):76-81
物体识别的两大理论一直存在争议。以物体为中心理论认为不管物体出现在什么位置,识别均与空间位置无关,而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认为识别与空间位置有关。研究参照物体识别的“小几何体”思想自制实验材料,采用启动范式下的分类任务,通过操纵物体自身的结构信息和相对的结构信息,考察了三维物体识别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物体自身组成部分之间的分离水平和物体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对物体识别的影响均呈层级式。支持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的整体表征观;(2)不分离水平和相同位置上,整体启动快于部分启动;全分离水平和远距离位置上,部分启动快于整体启动。支持以物体为中心理论的小几何体优先加工观。实现两大理论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厘清“What + Where”两通路联合表征的二级子层级。  相似文献   

4.
视知觉无意识加工中的形状优势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柯学  白学军  隋南 《心理科学》2004,27(2):321-324
研究了视知觉无意识加工中是否存在形状优势效应。被试为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60名。仪器为pentium lll高分辨率计算机.程序用E-prime心理实验软件系统编制而成。在实验1中,用信号检测论技术发现.当启动图形呈现时间为20ms时.被试是不能觉知到该图形的。在实验2和3中.被试的任务分别是判断图形的形状和颜色,用MANOVA分析启动图形对靶图形的启动效应时发现.启动图形的颜色线索不会影响靶图形的形状判断,但启动图形的形状线索却能抑制或促进靶图形的颜色判断。实验证据提示.在判断物体整体特征时,无意识知觉具有形状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场景中加工物体信息时, 与物体相伴随的背景会影响对物体的加工。这种物体加工的背景效应在很多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场景知觉中的背景效应有不同的表现, 对于场景中物体识别和背景的关系, 研究者从功能独立、相互作用和背景引导等理论角度给予了解释。其次, 自然场景材料和非自然场景材料所提供的背景信息不同, 研究者从不同的刺激水平探讨了这二者之间的背景效应存在的差异。同时, 随着技术的进步, 研究者也在探讨场景知觉过程中物体加工背景效应的生理机制, 并发现了一些与物体识别的背景效应有关的脑区定位。这些相关的研究为深入了解人是如何知觉和加工真实而复杂的环境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和视角。  相似文献   

6.
基于物体的注意已得到许多静态物体实验的证实, 然而, 对注意分配如何受动态物体影响的研究较少, 存在提示物体假设和动态更新假设两种观点。提示物体假设认为基于物体的注意由最初的物体决定, 而动态更新假设则认为由变化之后的物体决定。动态物体的注意研究还发现了即时物体效应, 即注意基于新物体进行。对于物体变化时注意究竟基于旧物体还是新物体, 新旧物体的相对物体表征强度在其中起决定作用; 当提示物体表征较强时表现为提示物体(即旧物体)决定注意分配, 而当即时物体表征较强时表现为即时物体(即新物体)决定注意分配。相对物体表征强度的概念对理解物体动态变化情况下基于物体的注意的分配以及解决相关理论之冲突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发现物体识别存在视角依赖效应,那么在真实物体搜索中是否也存在视角依赖效应呢?本研究采用物体阵列搜索任务,通过眼动技术探讨真实物体搜索中的视角依赖效应及其来源。结果发现:(1)图片提示的搜索绩效优于名称提示;(2)以名称提示时,常规视角的搜索绩效高于新异视角,与新异视角相比,以常规视角呈现的目标物体在扫描和确认阶段的注视点数较少且持续时间较短,表现出视角依赖效应;(3)以图片为提示时,搜索绩效与视角无关。由此可见,在以名称提示的物体搜索中,常规视角比新异视角条件下的注意引导更高效,对目标物体的确认也更快,扫描和确认阶段均存在视角依赖效应,支持目标模板的双功能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ERP技术,对图片分类任务中的线索效应进行研究。实验任务为:图形形状判断、动物/非动物判断。靶刺激图片前呈现线索。线索分为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和中性线索。结果发现:(1)有效线索条件下对靶刺激的早期知觉再认得到易化——知觉加工成分波幅下降;(2)有效线索条件下,靶刺激中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得到加工——任务相关的特异性成分增强。有效线索易化对靶刺激的知觉辨认,提取与线索提供背景相关的信息,促进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9.
视空间注意线索效应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视空间注意理论及其线索效应研究的发展,总结了视空间注意的理论及现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实验设计的任务过于单一化,大多研究集中于视觉搜索任务中的线索效应;研究多集中在二维空间中的研究,缺乏关于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的研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刺激类型及表征关系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刺激类型以及重叠呈现的图片流和词语流的表征关系对非注意刺激的捕获差异,试图考察刺激类型和表征关系对无意视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的影响。分别有20名中学生参加了词和图片基线水平测试,52名中学生参与了无意视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词与图片重叠呈现时,不管注意刺激是词还是图片,也不管词与图片的表征是否一致,与基线水平相比,被试都出现了显著的无意视盲现象。(2)当词与图片的表征意义一致时,如果注意刺激是图片,而非注意刺激是词,那么被试更容易觉察到非注意刺激。(3)非注意刺激与注意刺激表征意义一致时更容易捕获观察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以对侧延迟活动(contralateral delay activity,CDA)的幅值为指标,通过操纵记忆刺激的复杂程度,对视觉工作记忆中可存储的客体数目(即工作记忆容量)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个复杂客体条件下的CDA幅值与4个复杂客体条件无显著差异,而4个简单客体条件的CDA幅值显著高于2个简单客体条件,即CDA的幅值受客体复杂度的调节。基于该结果推论:并非视觉工作记忆总能存储4个客体,其可存储的客体数目受客体复杂度影响。  相似文献   

12.
How do newborns learn to recognize objects? According to temporal learning model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the brain constructs object representations by extracting smoothly changing features from the environment. To date, however, it is unknown whether newborns depend on smoothly changing features to build invariant object representations. Here, we used an automated controlled‐rearing method to examine whether visual experience with smoothly changing features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view‐invariant object recognition in a newborn animal model—the domestic chick (Gallus gallus). When newborn chicks were reared with a virtual object that moved smoothly over time, the chicks created view‐invariant representations that were selective for object identity and tolerant to viewpoint changes. Conversely, when newborn chicks were reared with a temporally non‐smooth object, the chicks developed less selectivity for identity features and less tolerance to viewpoint chang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for a “smoothness constrai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variant object recognition and indicate that newborns leverage the temporal smoothness of natural visual environments to build abstract mental models of objects.  相似文献   

13.
客体运动方向的视觉工作记忆存储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以独立运动的客体为对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多个客体的运动方向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即单个对象独立存储,抑或其存储受多个客体构型的影响。实验一和实验二相继考察了非目标客体运动方向变化,以及是否存在非目标客体对觉察目标客体运动方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非目标客体运动方向变化条件下的觉察正确率显著低于不变的条件,然而只呈现目标客体条件下的觉察正确率与同时呈现目标和非目标条件无显著差异。该结果与前人在静态条件下对目标客体的觉察受目标客体和非目标客体整体构型影响的结论不一致。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多个客体的运动方向信息在工作记忆中是以独立方式存储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刘金平  袁征  李雪英 《心理科学》2007,30(3):617-620
以视野因素对伪忽视的影响为切人点来考察注意的右半球优势理论与表征的空间变形理论对伪忽视机制的解释。使用灰度标尺任务和三视野速示迫选的实验方法研究视野和操作用手因素对伪忽视的影响。结果显示,只有将两种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对伪忽视机制作出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Previous research has observed that the size of age differences in short-term memory (STM) depends on the type of material to be remembered, but has not identifie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pattern.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d on visual STM and examined the con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load, as estimated by the rate of visual search, to STM for two types of stimuli – meaningful and abstract objects. Results demonstrated higher information load and lower STM for abstract objects. Age differences were greater for abstract than meaningful objects in visual search, but not in STM. Nevertheless, older adults demonstrated a decreased capacity in visual STM for meaningful objects. Furthermore, in support of Salthouse's processing speed theory, controlling for search rates eliminated all differences in STM related to object type and age. The overall pattern of findings suggests that STM for visual objects is dependent upon processing rate, regardless of age or object type.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考察了背景线索连续性对客体心理表征连续性的作用。采用2(目标客体运动形式:连续和不连续)×2(引导线索运动形式:连续和不连续)两因素被试内设计,12名被试参加实验。结果发现,目标客体在时空上不连续时,连续线索条件下对颜色变化检测反应时小于线索不连续条件;目标客体在时空上连续运动时,不连续线索条件下对目标颜色变化的检测反应时高于线索连续条件。因此,不连续背景线索对物理层面上连续运动客体的表征有干扰影响:连续背景线索对物理层面上不连续运动客体的表征有促进作用。这说明特殊的时空条件如背景线索引导会对客体表征连续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治国  刘宏艳 《心理科学》2015,(5):1087-1094
正确识别面部表情对成功的社会交往有重要意义。面部表情识别受到情绪背景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情绪背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为视觉通道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和跨通道情绪整合效应;然后介绍了情绪背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情绪冲突效应和语义阻碍效应;接着介绍了情绪背景对中性和歧义面孔识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背景的情绪诱发效应和阈下情绪启动效应;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物体隐含的形状信息对图片再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莹  王瑞明  莫雷 《心理科学》2005,28(3):588-59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阅读中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方式和激活策略。实验材料分为句子和图片。按句子隐含形状与再认图片的匹配关系分为匹配与不匹配版本。实验1在中文条件下验证知觉符号理论;实验2进一步探讨知觉符号的激活策略。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图片的反应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实验1中匹配再认时显著短于不匹配再认时;实验2中匹配与不匹配再认时无显著差异。从而支持知觉符号理论并进一步说明知觉符号的激活是策略性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客体工作记忆的特性。行为水平上,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客体工作记忆研究范式、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等方面, 而客体工作记忆存储的争论体现在客体工作记忆存储的“强捆绑”假设、“特征-捆绑统一存储”假设、双重存储机制假设, 以及客体的捆绑等方面。认知神经水平上, 颞叶、枕叶和顶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作用不同, 顶叶、颞叶和前额叶在工作记忆特征捆绑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