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行业获得了良好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现代化特征且十分优秀的建筑作品。如今,无论是艺术创作领域还是现代设计领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同时现代建筑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和精华,以创造出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时代特点的现代建筑作品。因此,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为切入点,简单分析古建筑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城市的建设始终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环境的规划、公共艺术品的呈现、人们对视觉世界追求的高度都体现着一个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层次。文章结合宿迁市政建设分析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运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于该地域的人文特性、形象风貌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文明,还改善了城市的公共环境,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历史痕迹是城市历史的标签,承担着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而旧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由注重增量规划转向注重存量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增长点、城市历史文化的宣传与展示将更多地依托于旧物改造。文章以快速发展中被废弃、淘汰的物件的现状特征和利用状况为切入点,探索对历史进程中的"工作者、贡献者"、承载记忆的"储存卡"的保护和再利用。在国内外废弃物保护实践的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让废弃物再次焕发生机,通过更新设计,结合目前存在的复杂问题,建构出旧物重生公共艺术的保护体系,即利用环境要素、城市要素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旧物重生公共艺术设计的方式展现历史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魏明云 《美与时代》2014,(7):116-117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厚重河南的一个浓缩,承载着河南乃至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今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坚实基础,更是河南生长、发展的源泉。了解历史文化资源的功能和效用,缕出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出一系列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学母题是能够辨识群体文化典型的标识,其承载着某一群体(如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思维和情感。《红楼梦》中所贯穿的、为中华民族所认同的价值特征,必然是承载了象征群体文化的文学母题内容,其包含的神话母题、哲学母题、幻梦母题等,也正是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集体意象。因此,探究《红楼梦》对这些文学母题的继承与超越,对于追寻《红楼梦》之所以能引起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共鸣并且其魅力始终不减的根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记忆是一个共同体有关自我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文化理想等知识生产与传承的精神生活。因其记忆的信息既非个体生活史亦非普通社会史,而是通过"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所创造的集体共享假设,具有关于世界的公义与秩序、生命的尊严与幸福等"超越日常之上"的价值维度,故它多以宗教类文化为承载形体。中国文化记忆亦与中国特有的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密切相关。中国民间信仰不仅因其记忆形象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气脉相通而传承着中国文化记忆,而且它的运作机制、所使用的信息载体以及激活、唤醒文化记忆的积极过程,也奠定了其中国文化记忆承载基石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墙体视觉艺术不仅集中体现着特色小镇的精神风貌,而且承载着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驻马店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运用墙体视觉艺术丰富的呈现形式、灵活多变的表现方法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实情探索出了一条打造别具匠心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在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属性。基于新技术的发展,区别于主观评价的街景图像识别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基于图像语义分割技术,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可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街景图像语义进行像素化识别,然后得到包含绿视率和天空可视率的街道空间品质数据集,最后通过GIS技术对历史文化街区街景进行可视化分析,提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督信仰没有自身的文化,她传到那里就吸取当地文化使得当地人民去接受她。教会在欧洲创造了基督文明,同时也吸收了当地文化。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是一位纯朴的意大利妇女,也非以色列的女子。在欧洲白色象征着喜乐;在中国的汉族文化中、白色象征着悲哀,甚至死亡,人们看到白色很难喜乐。红色在汉文化中是喜乐的象征,在欧洲是牺牲的象征。在中国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中,白色也象征着洁净和喜乐,这是文化的差异。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的对外开放,追求时髦的青年人在婚礼上也开始穿白色婚莎来表示喜庆,这是世界文化交融的结果,黑色作为哀悼的象征,已被中国上层建筑人物普遍接受。我们天主教会自梵二会议之后,也开始尊重多种文化并存,不再象脱利腾大公会议时只注重统一,而忽略了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也被作为一种文化礼器,一种文化精神。古琴于明代绘画中分为携琴类、抚琴类、弹琴类、置琴类四种图式,其或是表现一种野逸理想,或是托物言志、象征一种脱俗修养,或是渲染一种平淡雅逸的文化氛围,彰显文人高雅的生活品味。这些象征性意义皆源于其内在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儒道思想。以古琴为代表的礼乐承载着深深的儒学思想与道家精神。儒家通过礼乐教化来治理天下,以达到"中和";道家通过修身养性,实现"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1.
香薰炉的发展源远流长,秦汉时期香文化初步发展,汉唐时期形成,两宋兴盛,明代成熟。于高峰时期的宋代,因为用香形式和文化审美的改变,香薰炉的造型也有所不同,除了实用功能香薰炉还承载着具体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皇宫贵族——君权专政的体现与身份地位的象征;宗教阶层——强化宗教意识,有利于宗教的传播;文人阶层——身份的象征,精神的寄托与追求;世俗生活——增添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不同文化与同一文化中不同美的构成的物件、符号的思考,当代审美人类学由专注于意义系统的研究转为关键象征美研究。由此从倾心于文化系统的表象转变为专门研究文化单元深度象征。羌族祭祀仪式中的鸟、箭、青稞筒与神树枝构成的直勒刮瑦是首次发现。这给予探讨羌文化与古蜀文明一个新的鲜活的材料。研究其关键象征中的概括象征展现的羌历史文化系统中观念与情感的聚焦,其阐释性象征蕴涵羌人对于宇宙秩序概念化的元初认知范畴。这对于羌族文化系统、审美系统与宗教系统间关键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们理解金沙金箭鸟鱼符号象征也有重要的启示。赵洋,广汉民航飞行学院讲师;赵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研究院教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典型的原始意象,"南山"承载着中国人生命意识、情感寄托、精神道德的文化记忆和象征。温暖、坚实、充满生命气息的"南山"意象,在远古先民生存、生产、生活的经验基础上生成,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和审美体验得到不断的承传,逐渐建构起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心灵诗意的栖息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李刚 《美与时代》2013,(6):85-88
闽中土堡是福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防御性乡土建筑。复兴堡是闽中土堡中较有特点的一例,其不光具有建筑艺术及历史文化的意义,而且在抗战历史和台海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性。通过对其空间形态与平面布局的分析以及建筑文化的探讨,展现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特点及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社会成员所创造出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具有地域性、兼容性、多元化、动态性等特点。文章从城市文化的内涵开始分析,重点阐述了城市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西方近代医学对精神疾病做出生理性的解释之后,精神疾病不再同道德问题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中国,虽然以天人合一为思想基础的中医学始终对精神问题给出生理性的解释,但是精神疾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一直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失败.与唯物主义疾病观相伴的对待精神疾病的文化态度在中西历史上显示出截然不同.儒家的道德哲学可以为这种不同提供一种解释.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身体不仅承载着自然规律,也承载着道德含义.这种观念不仅反映在社会文化之中,也反映在中国古代的医学思想和法律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每一所高等院校都有一段悠远的历史或是一段历经改革与发展的成长历程,而历史展馆正是承载历史并将历史以图文、多媒体等方式呈现的空间场馆。历史展馆记录着高校发展的点滴,传递着母校情怀,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性。如何有效地把握设计机会,探究更多的设计可能性将成为新时期高校历史展馆设计的要点。文章通过对高校历史展馆的概念分析,总结出主要理论基础与构成要素,并发现了视觉空间一致性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视觉空间一致性的高校历史展馆设计的理论方法,论述了历史展馆设计中视觉层面、空间层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更深层次地探寻了高校历史展馆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田州古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拥有着丰富的建筑文化和旅游资源,其建筑文化特色鲜明,建筑装饰承载着民族、宗教、地域、习俗、伦理等文化多层面的内容,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体现出人们对建筑及文化的精神需求。文章通过运用文化旅游的形式对田阳古城建筑装饰的表现形式和民族特点进行研究,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提出尊重传统、因地制宜的旅游开发理念,重视民族精神文化的表达,推动古城文化底蕴与旅游建设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新景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雕塑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文化心理决定了不同的艺术精神,因而承载着不同艺术精神的中、西雕塑体系自然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面貌。当今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中国文化艺术的复兴,因此已经承载着数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面貌的雕塑艺术在当代社会应该呈现出新的面貌。中国古代雕塑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摆在雕塑艺术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鲁迅校本《岭表录异》是在武英殿聚珍本的基础上校勘而成。该校本体现了鲁迅对岭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本质和边疆少数民族传统宗教自然观的准确把握。该书之中的"铜柱"条记载了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及其文化,整体上把握住了古代铜鼓的形制、族属、起源及其承载的南方边疆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产生于巫风傩俗盛行的南方边疆远古部族社会的古代铜鼓,具有象征"社"稷疆界的神圣意义和祭祀农神、祈求丰年的宗教文化社会功能,古代铜鼓宗教文化在南方边疆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