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 1868-1940),法国画家和图形艺术家,也是纳比派代表人物之一,强调对写生对象的主观综合,不完全受传统写实原则的束缚,主张追求感受、形式的绘画体验,画面具有鲜明的装饰感。文章以维亚尔的生平背景、艺术风格、构图特点为切入点对他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结合他的绘画作品中对空间的处理方法,探寻维亚尔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2.
秩序美是艺术创作的形式美规律之一,也是我们对艺术共同的审美需要和价值追求。美分为内美与外美,内美为精神和意趣,而外美则是法度与语言。崔子范先生是中国画坛上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的绘画风格稚拙天趣,玩味无穷,而他留下的丰富的绘画语言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旨在从他的笔墨、色彩、造型和构图方面探讨其创作法则,感受其作品中令人震撼的秩序之美。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被称为是"中国乡土叙事写作实绩最为突出的作家"。在文学语言上,他对于方言土语尤其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娴熟的运用能力。他擅长通过对方言词汇的"挖掘调度,刮垢磨光",将之提炼成为小说的文学语言,上升到审美层次。与此同时,他对方言土语的使用不仅融入了个体的审美情感与生命体验,更折射出时代漩涡中他的创作观念和乡土立场的变化,方言书写由此成为他乡土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不仅对于现代汉语的"单一和同质化"倾向是一种有力的反拨,更显示出"全球化"语境中作家对文学本土化、民族化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4.
陈染的作品把诗和散文的特点融进小说,构筑出轻灵诡异、别具一格的艺术世界.她的这种独特风格与先锋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陈染笔下怪异的意象、诡谲的氛围、匪夷所思的词句组合、出人意料的故事结构,使其作品焕发出奇光异彩.陈染面对现实不从俗不苟同,坚持独立的精神立场.她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感受,对身体经验进行感性而诗性的书写……这一切,使她的作品给人一种追求美好、追求生命自由的强烈感受.  相似文献   

5.
正观"江山行旅"之后我最大的感受也是天工与清新、雄壮与雅逸交相辉映,如同中国山水绘画的南北两条脉络横亘在眼前。李项鸿老师的绘画既深得传统之精神,又研习诸家之长自成一家;既壮写北国雄伟大气的名山大川,又描绘江南清丽雅逸的汀渚矮坡。山水在文人墨客的眼里不仅仅是山,是水,是客观存在于大自然之中的物象,它还承载了文人的精神追求,是人们对世界、宇宙和人生观的凝练和总结。项鸿老师山水画之清秀与浑厚风格的双重追求不仅仅是他半生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6.
士在中国代表了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文人阶层,他们淡泊名利,秉持宁静致远之道.古往今来,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多少士人不求名利,用毕生精力求得诗文之精妙,精神之强大.倘若在当代艺术大世界里寻觅此种精神支撑力量——可以从画家何多苓那里获得. 邵大箴曾惊叹于何多苓的"自我"之强大.这又作何解?很多人说这是个性,不顾他人感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执地追求自己的东西,或许也太过于自傲,高估自己吧!对,这似乎是何多苓具有的特点.这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气味"让他令人痴迷,让他与世格格不入,让他变化,让他回归,让他边缘化,让他拥有一片自留地.  相似文献   

7.
成祖明 《天风》2006,7(17):18-23
吴耀宗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中国教会杰出领袖。他一生追求实践爱和真理,思考信仰,也在爱和真理中建设了新中国教会。三自爱国运动是他追求实践爱和真理的人生巅峰,是中国教会顺应神的呼唤所做出的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岳介先 《美与时代》2003,36(10):4-6
虽然黑格尔没有关于美育的专著,但在《美学》中通过对艺术美的系统探讨,显示出对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他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心灵性的,艺术应通过美的感性形象去显现理性的真理,从而使人受到吸引和感化,达到改善人类的最高目的。艺术和整个时代与整个民族的一般世界观和宗教旨趣联系在一起。艺术是人们在精神上一个实现了的美的世界。人在美的创造和感受中自由地观照自身,进行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审美化。  相似文献   

9.
顾城因为他的"童话"诗歌和他的死一度引起热议。他不仅个性偏于执着,而且在文学创作,即写诗的追求上也经历了从自然的"我"、文化的"我"、反文化的"我"到"无我"的执着"寻我"之旅。这两方面的表现都根源于顾城艺术追求的"执著",而这份执念也导致了他的死亡。  相似文献   

10.
复活的音韵     
牧音 《天风》2007,(8):29
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他出现确如晨光,他必临到我们像甘雨,像滋润田地的真雨。(何6:3)  相似文献   

11.
表现性油画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情感与自我感受的表达,从而追求内在的真实与价值。因此,文章主要就油画表现性语言的特征、表现性语言感染力具体的表现形式及语言感染力的应用对于作者精神的表达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2.
夜景题材绘画以其特别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带给人们以特别的审美满足和价值追求,虽非主流绘画形式,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产生了众多震撼人心的艺术精品,传递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思考和追问,其以极强的时代特征,丰富并提升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13.
塞尚是印象主义的重要人物,他的信念与目标是拥有整个现实世界。他的一生都处于穷极的追求之中,追求着一种感觉的真实。他的绘画透过宁静感,展示着反省之情,他是个彻底孤独的隐居者。正是这种孤独,促成了他伟大创作的来临。他的生命是孤独、纯朴而执着的,正是这些成就了他伟大的创作,进而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  相似文献   

14.
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之间的意向奠基关系问题是胡塞尔哲学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澄清胡塞尔对感受活动的理解.胡塞尔在《逻辑研究》时期坚持认为非客体化行为是奠基于客体化行为之上的.他基于意向性行为理论,把感受分为感受行为和感受感觉(感觉状态),前者属于意向性行为体验,后者属于非意向性行为体验.感受感觉...  相似文献   

15.
陈洪绶的画学渊源中,古人真迹让他受益良多。在人物画方面,他努力追求古意、古味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绘画风格,高古之风常常远追唐代。他在追古摹古的同时,又坚决反对泥古不化,强调自成风貌。通过转益多师的绘画实践,再加上他的坎坷人生经历,使得陈洪绶人物画在意境上追求古意,在用线上追求方折有力,在造型上则追求伟岸奇骇的人物形象,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绘画用线风格,最终成为一个继承、批判和发扬传统的艺术大师,在我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一位文艺界的腕儿。他在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说话,好像生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贻笑大方露了怯。可是,他又是和善之人,通常自己不先发言,觉得先提话题定了调,别人就会不得不跟着走。每次和他的交流,就像打太极,推来推去就没下文了。有时他让人谈谈体会感受,对  相似文献   

17.
翟墨先生走了,走了整整一年了。翟墨先生还在,似乎比他活着时更加鲜活,更加高大。他的好友、同仁、学生,他曾经活跃其中达三十年之久的美学界、美学评论界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他倾其一生所作出的具有鲜明的翟墨色彩的学术贡献,尤其是他在晚年所  相似文献   

18.
名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誉具有巨大价值 :它一方面使人遵守道德从而保障社会存在发展 ;另一方面则推动人们奋发有为、取得成就。但是 ,名誉同时又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 :它往往使人陷于邪恶——假仁假义和自我异化。这种负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依靠良心来消解 :如果一个人遭受了不该得的谴责 ,如果他因为追求光荣、自由、创新、自我实现而遭受轻蔑 ,他的良心便应该自豪 ,从而化解这种错误名誉的压力 ;如果他得到了不该得的荣誉 ,如果他因为追求虚荣、屈己从众、追赶时髦而赢得赞誉 ,他的良心便应该惭愧 ,从而追求光荣、自由、创新、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人与产品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用户情感上的追求和满足始终影响着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人依靠自身的感受器官与产品之间建立了联系,透过各种信息的传递从而感知着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20.
水景是园林设计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富有可塑性和弹性的设计元素,它能形成不同的时空形态,给人们多变的空间感受和情感体验。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追求自然之美,而西方则追求规则人工之美。文章通过中国颐和园和法国凡尔赛宫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园林来简析中法古典园林理水之别,从而准确地揭示古典园林之理水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