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心理学是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简单地说,他是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侦查心理、审讯心理、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中的心理学问题。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部分。在这里,仅对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中的临界犯罪心理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付桂芳  项明强 《心理科学》2013,36(5):1048-105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调查350名体育锻炼者以构建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自主型动机与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锻炼意向有正相关,外在调节与前述各变量均有负相关,而内摄调节与前述各变量无显著相关,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弱”审美观念及现代生活压力影响;结构方程拟合结果支持嵌套中介模型,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自主性支持可正向直接预测锻炼意向,亦可通过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动机和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动机三个中介变量正向间接预测锻炼意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介绍潘菽同志对心理活动的二分法的看法,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两种心理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二、为什么情是意向活动? 三、意向和行动、心理和实践的关系; 四、三分法为什么不对? 五、潘菽同志对二分法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王桢  李旭培  罗正学  林琳 《心理科学》2012,35(1):186-190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心理授权、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以某大型通讯企业呼叫中心的309名客服代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客服代表的心理授权、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进行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心理授权对离职意向有负向影响,工作倦怠对离职意向有正向影响。其中,心理授权先影响情绪衰竭,再影响玩世不恭,最后对离职意向起负向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工作倦怠在心理授权和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汉声   《心理科学进展》1987,5(1):55-60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各家界说不一,认识不同,值得探讨。本文认为它必须突出自己的特殊矛盾,必须将犯罪主体同他的犯罪行为和心理联系起来,不可单纯只讲“犯罪行为”或“犯罪心理”。本文在谈及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时,必须明确几点:是从犯罪主体出发,还是只从犯罪心理出发;是着重研究犯罪主体的整体心理结构(个性心理结构)及其社会化的种种偏离和缺陷与犯罪行为的规律性联系,还是只着重研究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是否有纯粹独立的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是否即犯罪人整体心理的低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折狱龟鉴》的犯罪心理学思想:1.关于司法人员的心理品质,认为仁、智、勇的品质是司法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关于审判中的心理分析,主张通过“察情”、“据证”“察色”、“察辞”来把握罪犯的心理特征;3.关于侦查犯罪的心理战术,重视用诈谋诳诱、旁敲侧击等方法获得罪犯的犯罪动机或犯罪证据。  相似文献   

7.
王林  时勘  赵杨 《心理科学》2014,37(4):875-879
执行意向是指个体以行动目标为导向,通过连接情景线索和目标导向反应,建立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通过梳理执行意向的概念、心理联系及应用研究,发现执行意向主要与行为意向、自我协调、合作性、计划提醒、自觉性、人格等变量产生心理联系;形成执行意向的人具有克服困难,达到既定目标的积极心理状态。然而,执行意向并不总是发挥其积极效应,其与具体情景、个体差异性等有关。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今后研究的热点与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希尔 《哲学动态》2003,(9):46-46
意向有三种:永恒的意向,持续一段时间的意向,意向之事完成后就不复存在的意向.人们常说的是最后一种意向,本文讨论的是第二种意向,即打算做的事完成后,意向不消失,当相似情况出现时,还会引起同样行为的意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创业心理特质问卷、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和创业意向问卷,以江西省两所高校25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创业心理特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创业心理特质各维度与压力应对方式、创业意向都存在显著相关;(2)模糊性容忍和成就需求对创业意向存在着直接的影响作用;(3)在冒险倾向与创业意向、创新与创业意向之间,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都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即创业心理特征某些维度不仅直接影响创业意向,同时还通过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创业意向.  相似文献   

10.
正大凡人的思言行为,都有其动机和目的性,可以称之为意向,即意愿之所向。意向是灵魂的属性与功能,动物无灵魂故无意向,因此老牛耕田、母鸡下蛋无所谓功,虎狼噙羊,鼠类盗粮,无所谓罪。人则不然;人有是非观,有对善、恶的判断鉴别能力;人的行为是由意向所决定的。耶稣说:"眼睛是身上的灯,若你的眼睛好,全身就光明;若你的眼睛不好,全身就黑暗"。(玛6:22)显然眼睛、灯比喻人的意向,全身比喻人的行为;眼睛好指意向纯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对赣州监狱成年男性服刑人员进行父母教养方式(EMBU)问卷的测试。结果表明,家庭教方式是犯罪倾向性获得的心理机制,影响着个体认知图式的形成,对犯罪性获得产生普遍性的影响;影响犯罪的严重程度;父亲因子更多在一般犯罪性层面发挥作用,而母亲因子会影响犯罪的特殊倾向;家庭结构因素要通过家庭功能因素对犯罪发生作用。结论是:不良的教养方式对犯罪性的获得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注意心理学中,有几个问题颇值得探讨。现仅就管见所及,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一注意的性质关于注意的性质,主要有这么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一说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一说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我以为这两种说法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按照潘菽同志所倡导的二分法,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认识活动(过程)和意向活动(过程)两大部分。注意属于意向过程的范畴,自然它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过程。注意过程的基本结构为: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和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创业意识的影响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6名大四本科生的生涯适应力与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职业环境催促着我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也能通过创业效能感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积极的生涯关注是大学生领悟和内化"创业角色"从而增强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生涯适应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将生涯适应力开发融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人格障碍即变态人格。是一种人格的畸形发展。主要是由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但对具体人而言,可能是其中的某项因素起了主导性作用。国内外众多有关研究均表明:在导致不少人犯罪的诸多主客观因素中,由人格障碍所致的犯罪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据美国调查资料:在狱的刑事犯  相似文献   

15.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在中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史上,荀子的思想不仅比较丰富,且颇具特色。本文从犯罪心理的原因、犯罪心理的预防以及刑罚心理等三方面探讨了荀子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意义的来源     
在洛克的意义理论中,意义是心中观念的标记,语词通过对观念的表达而获得意义。这一理论明确了人对意识中的那个被建构起来的表象的可感性特征的语言陈述及逻辑演绎,然而它也预设了那些恰恰需要我们对之进行解释的心理意象。20世纪对此进路的质疑与反思显示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语言使用者所诉诸的所有证据的联合产物,并由制约着各种表达式的共同规则所给予。尽管如此,语言借助意向传达出意义,而意向是被众多心理状态以及非表征能力共同决定的;言说的意义与"理解"和"解释"能力紧密相连,而解释又是一种信念的赋予。  相似文献   

17.
1医疗事故与医生心理 医疗事故是由于医生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究其行为表现必有与之相对应的心理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1医疗事故发生时医生的心理特征(1)感知有错误.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刺激物出现了,但医生没有或无法感知到;二是刺激物已被发现,但感知有错误;三是对刺激物感知不全面.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青少年犯罪最多的国家,青少年犯罪率高达百分之四、五。而在同样环境生活的美籍华人,犯罪率是最低的。洛杉机的教育心理学界提出问题:为什么唐人街的孩子学习成绩最好,犯罪率最低呢?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比较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从意向性问题到心理内容现当代意向性研究发端于布伦塔诺。他从世界观的高度指出 ,世界上的现象可划分为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但两者的根本区别不是前人所说的是否有广延、是否能思等 ,而是有无意向性。他说 :“我们可以这样给心理现象下定义 ,即心理现象是那种在自身中以意向的方式涉及到对象的现象。” (Brentano ,p .12 4)但是心理现象为什么具有他物所不具有的意向性呢 ?这是布伦塔诺以及后来许多思想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近年来 ,心灵哲学的某些研究表明 :心理状态是由于具有特定的心理内容或语义性才具有意向性的。福…  相似文献   

20.
信任是委托方基于积极期望自愿接受受托方行为的意向。网络购物中的信任可分为信任倾向、制度信任、信任信念(商家信任)和信任意向。个体经验、个性倾向和认知影响信任倾向; 网络安全机制建设和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影响制度信任; 网站使用体验、商家信誉和商家规模影响信任信念; 信任倾向、制度信任、信任信念三者共同作用于信任意向, 进而影响信任行为。未来的研究应关注网络购物信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文化对网络购物信任的影响, 消极事件后信任重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