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妈祖亦称天妃、天后。"①按有关道教文献记载,妈祖崇拜,或说天妃崇拜兴起于宋代,是为海上守护女神。人间原形乃是"五代时闽王都巡检林愿的第六  相似文献   

2.
妈祖又称娘妈、天妃或天后,是中国人所崇拜的最重要的航海保护神。妈祖崇拜起源于北宋年间,据说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福建莆田湄州林愿家降生了第六个女儿,取名林默娘,生前能言人祸福,常于梦中拯救海上遇难船只。宋雍熙四年(987)去世后,屡屡显圣于海上,抚危济险,平息波浪,被誉为“天上飞仙海上神”。宋以后,历代朝廷对其不断加封,宋代赐“顺济”庙额,初封为“夫人”,后封“显济妃”,元代时封为“护国明著天妃”,明洪武时加封为“昭应德正灵应孚济圣妃娘娘”,清代又晋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大妃”…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佛道三家整体趋势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这个过程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品格,也进一步塑造了中华文化的融合能力。这些在明清小说中都有反映,而且反过来通过小说的通俗性进一步扩大了儒释道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儒释道融合的思潮形成于唐宋,在明清之际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明清时期产生了章回体小说,它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文学现象。作为明清思想文化主要特点的"儒释道融合"必然会在  相似文献   

4.
《世界宗教文化》2021,(1):131-138
本文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妈祖崇拜进行了分析探讨,从妈祖的神职、妈祖相关文献的语言、妈祖图(塑)像及妈祖的崇祀仪式中揭示出其中暗含的男权话语。同时,从对封建女子行为与道德标准——"三从四德"——的分析中,肯定妈祖作为一个女神被崇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超越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妈祖崇拜进行研究对当下中国的两性关系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实地调查和量化分析为依据,论述了澳门居民的妈祖崇拜具有的民俗与民间信仰的双重性质。这种崇拜既构成澳门渔民生活方式的一个要素,又成为澳门陆上居民生活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与中外各地进行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崇拜妈祖的民俗活动在澳门具有集中和一致的特点。而妈祖崇拜与各宗教信仰的融汇贯通,在澳门则具有兼备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向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一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是专门用来祭祀道教神仙纯阳子吕洞宾的神宫,所以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不但作为道教全真派的祖庭而闻名于世,更因为宫观中绘有恢弘的道教壁画而著称。永乐宫壁画的绘制时间,几乎贯穿于整个元代,时间长达100多年。现存的永乐宫的壁画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不但形象众多,堪称中国道教壁画的代表作,而且沿袭了以吴道子  相似文献   

7.
正劝善书,是宣传伦理道德、以劝人为善去恶为宗旨的通俗教化书籍。劝善书产生于宋代(以道教《太上感应篇》的出现为标志),兴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各种劝善书的流通量"几与四书五经相埒",可见其传播之广。劝善书将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具体化和世俗化的处理,使民众百姓易于接受和理解。在诸多类型的劝善书中,道教劝善书出现的时间最早,影响较大,数量也较多。尤其是明清时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儒释道融合的成熟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在《三教论》中说:“于斯三教,除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惟常是吉。……三教之立,虽持身荣俭之不同,其所济给之理一然。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阙者。”认为儒释道都有助于治世,儒学是“万世永赖”,佛教道教也能“暗助王纲”。  相似文献   

9.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居士,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尚书右丞耶律履的儿子。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生于中都燕京(今北京)。因其父“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耶律文正公年谱》)故以为名。楚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育成人。“十三学诗书”(《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二),十七试进士,“所对独优,遂辟为椽”  相似文献   

10.
儒释道融合是明代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自然也成为明代宗教绘画的重要表现主题。无论是明代的传统绘画、水陆画,还是木版画,都生动体现了儒释道融合思潮对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研究明代的宗教绘画,有助于把握儒释道融合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在现今敦煌遗书中的道教经典抄本写卷约有730件.(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敦煌道教文书的抄写年代,较早的为唐麟德元年(664),以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写经最多,唐至德二年(758)之后便不多见.考诸历史,敦煌道教文书的多少与唐代中原道教的兴衰在时间上基本保持一致,可见敦煌道教深受中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挑选了儒释道三教与民俗的关联这一视角去观察中国文化。从这一视角虽看到中国文化的若干侧面,但却是与中国一般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关联最为密切的侧面。中国人的一生,一年四季都在与这些侧面发生着联系,使得一些基本的素质稳固下来,变为人的行为习惯,也往往由此养成一些思维定势,一代一代相传,又完成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的传递。那么,从这一视角观察问题,中国人国民性的养成,中国文化传统的绵绵不绝,也都可以由之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具有综合百家、超越百家的鲜明特征。在优化中国固有文化传统、融通外来文化因素的过程中,《周易》逐渐成为儒释道三教共享的思想资源。《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包容周普、周备之道,兼具变易、简易、不易之义,对三教均有沾溉和启发之功,并促使三教之间的调和、融会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白敏 《中国宗教》2024,(1):62-63
<正>大约出现于中唐时期的寒山诗,内容多反映现实且涉及佛经义理,语言通俗易懂,追求不拘格律而直抒胸臆,与当时的元白诗风遥相呼应。寒山诗以文学为载体,将佛教义理中国化、世俗化,不仅在宋代禅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深受宋代文人学士的喜爱和推崇。  相似文献   

15.
肖安平 《天风》2018,(7):10-11
在崇拜礼仪中体现中国基督徒的特点、角色和身份,认同本国、本民族和人民,把崇拜礼仪与中国文化真正融合。崇拜礼仪在教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期教会,敬拜生活是以"祷告、唱诗、聚会、交流分享、掰饼"为主,之后崇拜礼仪逐渐完善起来。尽管崇拜内容不变,但崇拜礼仪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中都有风格、方式、特点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中国的儒释道几乎同时进入越南,很早就形成三教同源、三教合一思想,二十世纪20年代的高台教即是越南三教合一思想的升华。本文试图梳理越南历史上的三教合一的思想过程,对高台教对三教合一思想的升华进行阐述,揭示越南文化的内核,从而得出建立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间宗教与儒释道三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伯乐在本文重点讨论了20世纪的中国人的信仰特点,中国的民间宗教和儒释道三教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神职人员、信奉的神灵、仪式及传统等。作者认为中国神鬼世界的特点是与人间世界相仿佛,是帝王政治的影像和模拟。  相似文献   

18.
崇拜与时间     
蔡建伟 《天风》2007,(23):28-30
大部分的宗教都有它们自己的时间表,也就是它们的年历。年历的功用是将该宗教的重要节日显示出来。使信徒能分辨平常日和圣日的不同。在圣日规定一些礼仪庆典,让崇拜者可作依循,以增加对崇拜时间的自觉,明了圣日与平日的分野,更了解圣日的宗教意义及其背后深度的属灵情操。基督教的年历基本上是以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复活、升天和再来等一系列的救赎行动来编排的。当然,因为各个宗派的礼仪和神学观点不同,他们的年历所体现出来的节期和庆典就有很大的差别,如天主教和东正  相似文献   

19.
崇拜中的“祝福”本是崇拜的高峰,这并不在于满足信徒得神的赐福的愿望,而是从神出发,因他是万福的源头!“祝福”要总结神从创造、立约、预言、应验、领导到应许之地的指向,充分显明神是定意要赐福予人,他将自己委身与人,成就与人“同在”到永远的恩典!  相似文献   

20.
走近妈祖     
正有关妈祖的传说甚至引起了历代帝王的注意和表彰。自宋代至明清,我国历代帝王曾先后给妈祖加封过"灵慧夫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封号。"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飞行于海波之上。"来到位于"荔城"福建莆田的妈祖诞生地湄洲岛,走近巍峨屹立的妈祖像,不禁想起冰心在《往事》中对"海的女神"的歌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