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指出了经典线性因素分析的种种局限;然后介绍了一种基于“被试—项目矩阵”而非仅仅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的全息项目因素分析,该方法能克服经典线性因素分析的种种局限,在心理学研究中尤其是人格研究中有着其他因素分析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心理学是在20世纪初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通过传入西方心理学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图书的出版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中收录的心理学图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心理学图书的年出版量、编著与译著的比较、出版数量的地域差异、分支学科的出版特征等四个方面的出版状况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历史背景,试图从出版视角对民国时期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微观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3.
语言转向是西方哲学自我批判的产物,对西方心理学摆脱“康德式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内在逻辑为理论背景,分析了由此引发的西方心理学研究主题、线索和路径变迁。分析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是语言转向的三种方式,共同实现了20世纪的语言转向,影响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变迁,推动心理学关注语言建构和文本陈述,激发新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心理学文化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维杰  葛鲁嘉 《心理科学》2008,31(1):253-255,248
长期以来,关于心理学性质的理解一直存有争论,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理智背景来认识和解说心理学性质.从文化哲学视角来分析和探讨,会揭示出心理学对象、心理学者研究立场、心理学概念、心理学知识基础、心理学思维方式等诸要素与一定的价值立场和文化传统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其背后是强大的文化支持系统,这从整体上凸显了心理学的文化品性.探讨心理学文化品性旨在发现和建构心理学新的话语实践,使之成为重新解读心理学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冮勇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7,30(5):1143-1146
西方心理学者对笔相学家的笔迹分析提出质疑,研究表明需要我们重新考虑笔迹分析的适用性,而其利用因素分析技术对笔迹与人格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笔迹特征与EPQ中的E因素、N因素相关显著。我国古代丰富的笔迹学思想和当代笔相学家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笔迹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我们在这一领域运用心理学方法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外心理学者在研究取向、笔迹特征选择和研究目的上还存在一定局限,对此加深认识,将会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六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思潮.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为信息加工系统,以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提取来分析和解释人心理活动的观点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即在此列,在认知心理学的启发下,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用信息加工的方法来研究认知发展问题.当然,提到认知发展的研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皮亚杰曾在这一领域内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管理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时勘  卢嘉 《应用心理学》2001,7(2):52-56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管理心理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认为,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不断变革的情况下,组织变革、领导行为、激励机制和组织文化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新热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重视组织层面的变革研究,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并提出了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近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分析资料的方法进行了客观的回顾与评价,概述了我国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探索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为今后研究科学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岚  申荷永 《心理学报》1998,31(2):219-223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在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民其分析心理学的体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汉学字维尔海姆,以及通过《易经》和“道”,分析与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 关系,阐述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认知偏向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理论,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认知存在系统的偏向,这种有偏的认知通常是自然选择设计的特征.认知偏向的误差管理理论认为:如果认知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并且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错误的成本在进化历史上不对称情况循环出现,自然选择偏爱犯最小成本错误的认知偏向.认知偏向研究的进化心理学方式有助于系统地产生关于领域特定化的认知偏向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多维尺度分析法(MDS)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独特适用性和恰当性,简要介绍MDS的原理和数据类型,再运用MDS程序对Mayzner(1965)有关字母混淆矩阵的认知心理学早期研究案例进行再分析。结果表明,MDS对认知心理学研究间接数据的处理是恰当的,可以用来进一步挖掘混淆矩阵的数据信息。而且字母混淆矩阵的再分析结果发现,快速呈现字母条件下,影响被试辨认字母的因素不仅是字母的视觉特征,可能还有字母的书写动作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积家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139-1144
在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杨玉芳研究员和《心理学进展》主编隋南研究员两位先生的共同促成下,《心理科学进展·民族心理学专栏》面世了.作为组稿人,受编辑部之邀,为这一组文章写一个前言. 一 民族心理学研究是心理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在心理学建立之初,冯特就花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10卷本巨著《民族心理学》(Folk Psychology),内容涉及语言、艺术、神话、社会、法律、文化和历史.冯特将"民族"理解为种族共同体,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一样,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个体心理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民族心理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学研究人的简单心理过程,民族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发展心理学的现实转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发展心理学国际学科背景以及中国社会现实和研究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当前发展心理学研究应该做出更加现实的转向:中国的发展心理学必须面向中国的社会现实需求,面向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加强应用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应用.这种应用研究应该遵循特定的原则,研究成果可在素质教育、心理健康、和谐社会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是被忽视的近代中国心理学人, 他与心理学渊源极深, 不仅是近代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 也是科学心理学思想的践行者。傅斯年学习心理学前后共12年, 写有《心理分析导引》专著一部, 最早翻译麦独孤的《群体心理学》, 另有《性命古训辩证》等哲学著作和多篇文章阐述其心理学观点。傅斯年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包括心理学研究必然走向科学化, 做出“科学化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基本判断, 将“有群众无社会的无秩序取向” “心中无主义的心气薄弱性” “万恶之源的家庭教育”作为当时民众心理发展的三大障碍, 并倡导民众确定一个健康的、即物穷理的、积极努力和纪律约束并存的人性观。傅斯年参与了“中研院”心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台湾大学心理系的创建, 与蔡元培、汪敬熙、唐钺、苏芗雨等心理学人关系密切, 共同推动了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早期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 其一生中存在一条选择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离开心理学又助推心理学和运用心理学的心灵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22日至24日,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广州大学承办.会议历时两天半,共有8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正式代表600余人,广州大学校内代表200余人.大会邀请了中国心理学界的著名专家林崇德教授、李其维教授、董奇教授及在国际心理学界卓有成绩的美籍华人严文蕃教授做了四场大会报告,分别分析了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变迁和新进展、描述了21世纪的科学前沿—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功能及研究取向、对当前心理学的研究状态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阐释,并介绍了高级统计手段—多层线性分析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一直主张要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是国际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现代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以科学方法的发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临床推理在医生的诊断和决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双系统模型在临床推理中的应用解决了以往研究中诊断过程的矛盾.本文通过双系统模型全面探讨了临床推理中的加工过程,即阐述了启发式系统和分析系统与临床推理、诊断误差的关系,尤其侧重于直觉系统在临床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立君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8,31(6):1510-1512,1506
这个元分析评论了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学习的实验研究.首先按照元分析的标准选择文章,从涉及3623名被试的26项研究中抽取27个独立效果量.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应用概念图学习科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等课程的内容.后测评估了知识的唤起和迁移.在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情境和方法中,应用概念图策略都使得学生的成绩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肯定、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焦虑.平均效果量依据概念图的使用方法和对照组的特点而改变,不同的研究存在显著的异质.  相似文献   

19.
探索性因素分析——最近10年的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1)介绍国外心理统计学界对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几个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2)系统地评述过去10年里(1991~2000年)我国心理学研究对这一技术的使用情况;(3)强调运用这一技术时值得注意的一些事项,以期这一技术对我国心理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作检索了《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在1991~2000年间与探索性因素分析有关的章,对其中以探索性因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重点章(feature article)进行了编码,统计了频数及百分比分布。结果:我国心理学研究在积极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这一先进统计技术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确定因素个数时,倾向于机械地依靠桌个单一方法来作决定,(2)大量使用正交旋转,(3)过于依赖SPSS,(4)对因素分析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结果报告不够。结论:探索性因素分析在过去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能吸收国外同行的一些观点,探索性因素分析这一技术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必将获得更广泛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9年《心理学报》复刊,标志着我国心理学新时期的开始,至今已十年了.如何评价这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对十年中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调查,来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动向.为此我们收集了14种心理学期刊和97种相关期刊上有关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的文献共2274篇,建立了1979-1988年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文献数据库,经过参考有关文献,请教有关专家,在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确定了对这些文献进行数量和质量测量的标准,从各领域文献数量随年度变化趋势、研究的一般水平、研究者和期刊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是这项研究的一部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