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革命的概念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开始出现这样一些过程,这些过程总的被称作科学技术革命。在研究与这个综合性现象有关的问题时,我们将使用“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其他一些概念。为了弄清我们所感兴趣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我们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科学技术革命”这个概念的,看来需要那怕是简略地规定一下这些概念的內容。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革命被理解为:在社会进步的发展过程中,某种社会结构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魏屹东 《现代哲学》2001,25(2):53-58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敏锐地看到科学、技术、生产和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注意到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和生产对科学技术的根源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历来的观点,他在《资本论》中就阐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密切相关的思想,在《经济学手稿》、《机器和大工业》、《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等论著中进一步指出了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又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将引起生产力的变革。并由此引起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对马克思对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的思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会极大地丰富我们关于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揭示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科技伦理责任的构建与实现的社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伦理失责问题的凸显,呼唤着构建和实现科学的科技伦理责任观。科技伦理责任观构建和实现的社会机制主要包括法治机制、监管机制、公开机制、奖惩机制、评价机制和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对科学技术发展周期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态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技术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周期性。我们认为,从这个角度来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的社会现象来研究,弄清科技发展和技术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社会机制。这对于深刻揭示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新技术革命对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技术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洪流冲击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了实现“科技兴国”,党和国家、广大科技工作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要真正落实党中央“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的重大决策,必须把改革开放同科技进步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社会关系的调整产生推动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解决改革中的问题,从而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时代,科技人员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管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实现有效管理、高效管理、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造就一支优秀的科技管理队伍。本文试从科技管理人员如何完善自己的品德、知识和能力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科技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要牢固确立献身科技管理事业的好思想。在我国,科技管理工作和科技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7.
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编者按:这篇文章立足于世纪之交,考察了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内在关联,认为如果离开社会主义的实践来谈科技革命,或者离开科技革命来谈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甚至把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既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也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应该说,这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尝试。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我们又须科学地把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带来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很明显,如果先进的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为了胜利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需要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9.
李兰芬  王永明 《学海》2007,42(6):63-66
科学技术何以需要伦理禁区?人类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守什么样的道德底线?又该如何控制和评价科技实践和科学后果?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构成科技高速发展时代人能否真正全面发展的现代性事件.伦理禁区的本质是对科技异化的批判、反思和规范,是对科技人性化的渴求与展望.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旨在实现科学技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背景转移与信息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钢 《哲学动态》2003,70(12):11-14
纵观上个世纪下半叶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出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大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在解释、改变和控制世界过程中 ,必然会设计和创造新的实在。技术倾向于激发原创性思想 ,形成新的概念而且还会导致不可预见的问题。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 ,哲学界面对信息革命的巨大挑战 ,做出了深刻的反思。本文结合科学技术的背景转移的具体情况 ,进一步探讨信息哲学作为科技哲学新范式的理据。一 新的科技图式映现新的哲学观回顾科学在 2 0世纪的发展历程 ,可以总结出两条线索。一条是以物理学为代表的 ,如上…  相似文献   

11.
科技现代化关键在于社会科学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觉得是还没有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真正放在首要位置,还没有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给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个任务,就是要研究科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科技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研究怎样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研究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机制,研究新科技革命的社会意义。这些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带动我国科学技术有效发展的是两个轮子,一是科技创新,一是科技普及。作为一个门外汉,我就科普问题谈点感受。一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为了从根本上摆脱国家贫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革命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双向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科技革命得以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又大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新发展。本文仅就当代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生产力量和质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科技现代化的实现,我国理论界这几年对科学的本质、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科学发展的动力、以及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本文仅就科学发展动力问题的不同意见作一介绍。一、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新科技革命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们的研究对象。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往往混淆了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因此,研究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实质 什么是科技革命?这在国内外都有不同说法。我认为,所谓科技革命,是指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科学发展与技术发展两个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从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实际上就是三次科技革命。因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是以自然科学理论的革命为先导,以生产技术的变革或生产工具变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对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人与科技的矛盾应当如何协调?开放社会系统发展的动力源是什么?科学精神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处于什么地位?科学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何作用?以及是否存在科学的极限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发表的这组笔谈对上述问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新的发展时期的历史任务。为了实现这个总任务,就需要培养大批人才。华主席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培养新生力量,迅速壮大专业队伍。要提高专业队伍水平,造就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专家。”加速培养和选拔人才,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18.
《科技伦理学概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本《科技伦理学概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密切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分析了科技伦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提出了科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论述了科技评价与科技道德评价的关系,概括了科技人员的理想人格,探讨了科技道德的教育和科技道德修养等问题,较全面地论述了科技伦理学的各个重要方面,这对我们了解、学习和掌握科技伦理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地规范“知识经济”范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科技革命空前显示了科学知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 此缺乏充分认识,将落伍于时代。也许正是因此,国外关于“知识经济”的某些议 论引起了特别的关注。然而,正像对待其它重大课题一样,对于“知识经济”的宣 传和讨论,也应采取严肃科学的态度,特别是有些宣传和议论已经触及到历史观问 题。首先,“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在什么意义上能够成立?这里所说的“经济”含义 是什么?如果说“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文明形态出现,那么,区分不同 经济发展阶段、类型或形态,以及不同经济发展的时代的标准是什么?如果“知识 或智力因素成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关于直接物质 生活资料的生产是全部历史的基础这一原理?而像诸如精神产品的生产与物质产品 生产的关系、知识生产能否“最终替代”物质生产和“最终解决物质资源的匮乏”、 知识能否和在什么意义上取代资本等问题,也都需要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作出科学的 回答。本期发表叶险明同志的《科学地规范“知识经济”范畴》,期待引出一些严肃 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们时代的第三个千年即将来临的时候,整个人类面临着一系列不以社会经济制度,不以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水平为转移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文明的现在和未来均有赖于这些问题及时而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政治和其他过程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结果。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各国际集团、国家团体的所有参加者高度的相互谅解、同心协力和努力配合,以期达到共同协商的目的。没有相应的在高水平上实现的信息保证,要想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世界革命进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