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被公认为是老龄工作面临的五个问题。在这五个问题中,究竟何者处于中心地位?虽然目前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老有所为;持老有所养为核心的也不乏其人。笔者的看法是,应以老有所乐为中心。一、老有所养不应成为困扰老年人生活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中华尊老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项国家课题成果的要旨。论述远早于孝悌的确立, 从虞舜时代就形成了“尚齿”的风尚, 此乃中华 “礼”文化的本原。概括了古代尊老传统在各领域的表现、在当今的潜在现实价值及对于国际 “老年人年”(或社会老龄化) 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求真 《天风》2001,(9):33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生七十今不稀”。我国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银发浪潮,惊涛拍岸”,老龄问题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如何发扬我国固有的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人“颐养天年”是家庭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基督教会该如何融入社会,服务人群,发扬“上帝是爱”的教义,在尊老敬老的事业上,奉献自己的力量?带着这个问题,我访问了莆田市“尊德安老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儒家“孝道”原则在现代老龄化社会中的积极意义。儒家“孝道”原则强调对父母、老年人的尊敬、赡养是为人的一项道德标准。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联合国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主张。这种主张认为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基于根本性的法权 ,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这种以法律、制度、政策等要素构成的规则化社会能够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 ,但也存在着缺少伦理亲情关怀的不足。以强调伦理情感和亲情关怀为基础的儒家“孝道”原则就能够成为它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刘刚 《天风》2006,(2):24-25
最近国家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目标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和谐社会”与基督徒有什么关系?如何积极引导广大弟兄姊妹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摆在我们传道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如何使这样一个系统和谐,关键是人。家庭是社会中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细胞,用家的理念来理解“和谐社会”的建立。家庭是一个很小的社会细胞,但对每位个体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港湾。家庭和睦,可使人身心愉悦,人们在充分享受生活,享受亲情的同时,可以使人精神更加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家庭失去和谐,不仅会给个人带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己成为老年保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文献资料,对生活质量的概念,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老年保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文献资料,对生活质量的概念,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所谓银发市场,就是为老年人提供商品、劳务、信息的市场。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催化作用,占世界老龄人口五分之一,亚洲老龄人口二分之一的中国,将于2000年全面跨入老年国家的行列。如何在思想、物质、经济、法律等方面作好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准备,是摆在国人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率先进入老龄化的法国、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相比,我国面临的则是“先老后富”的严峻考验,这就使开发我国银发市场具有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意义,即一方面和发达国家一样,具有建立“人人共享”社会的意义,另一…  相似文献   

9.
此文从当代道教实际出发 ,围绕道教如何践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课题 ,着重探讨了 :什么是辩认道教义理规范中“积极因素”的准则 ?如何利用与发扬这些有“积极”意义的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作者认为 ,道教界爱国人士应本着新时代文明的要求 ,审慎研析道教义理规范 ,在政府积极引导下 ,参与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不忘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方向 ,作国家的好公民 ,作社会主义制度坚定的拥护者 ,“爱国爱教 ,团结进步”  相似文献   

10.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直接为提高我国人才素质服务?如何以心理科学为基础,立足于我国的教育实际,逐步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育科学实验研究体系?为此目的,我们以“儿童推理过程的发展与教育”的实验研究为基础,经过多年的理论及上万人次的实验和各种形式的社会探测,逐步确定了《学习与全面发展》这个总课题,并把总课题的理论“物化”成一套工具——《3·3.3…系列智能学具》.  相似文献   

11.
“社会对人口老化所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及老年人的具体需要,应充分地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2.
伦理新视点——访“转型时期社会伦理与道德的难点与对策”课题组主要成员廖申白、孙春晨·本刊记者“转型时期社会伦理与道德的难点与对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重点招标课题之一。哲学研究所课题组于1996年7月完成该课题的研究,课题最终报告《伦理新视点—...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前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会发展”问题既是现实的、重大的实践课题, 也是重大的理论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观的核心。我们认为, 改变传统的“社会观”与“发展观”, 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与“发展观”, 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否则,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将难以在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生根立足; 即使勉强建立起来, 也难免沦为某种形式化的东西并可能走样变形。一、重新反思“社会”与“发展”从哲学理论的角度深入反省以往种种社会发展观的深层缺失, 我们发现, 人们之所以难以形成“以人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可阻挡,老年人各种各样的不舒服,越来越多的躯体症状是老化?是疾病?自然衰老与病理改变相互交错;多病共存,相互激恶,极易发生并发症是老年人的特点。医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使得大多数疾病都是可治的。疾病该治,老年人的疾病是否都需要治疗?如何管理好老年群体?重视预防与康复,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管理,以医学的整体观、整合观来指导医生的临床决策,注重个体化处理、慎重选择治疗方案,以病人的利益为最大化原则,谨防过度医疗,用好现代医疗技术,解除老年人痛苦,为老年人服好务。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老年人心理社会状况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老年人在人口组成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的问题业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如何使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是老年学及老年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据报导,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15%有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碍。许多精神疾病的产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国外关于生活事件的研究指出,紧张性生活事件如配偶死亡,离婚及意外事故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引  相似文献   

16.
谭琳  徐勤  朱秀杰 《学海》2004,(1):121-126
在我国的城市中 ,“搭伴养老”现象的悄然兴起 ,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学者们的关注。“搭伴养老”指男女老人在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生活在一起 ,实现晚年生活的相互照料的一种同居生活方式。本文认为 ,老年人“搭伴养老”既是一种准婚姻模式 ,也是一种养老模式。“搭伴养老”的升温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由于男女性老年人的社会性别特征不同 ,因此 ,“搭伴养老”对男女性老年人的影响也不同 ,需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发现 ,男女性老人的社会性别特征差异使得“搭伴养老”产生性别化的影响 ,除了使男女性老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孤独感受 ,实现相互安慰以外 ,实际上更多的表现为男性老人的经济养老资源与女性老人的生活照料资源的共享与交换。但是 ,由于“搭伴养老”没有法律保护 ,因此 ,常常导致女性老人的晚年生活处于风险之中。本文建议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 ,丧偶独居的老人群体日益扩大的形势下 ,应高度重视“搭伴养老”现象 ,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 ,开展有效的社会咨询和救助 ,切实保护老年人 ,特别是处于弱势的女性贫困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社区医疗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捷、方便、费用低廉的高质量社区医疗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需要,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社区防治管理模式是减少其发病率、致残致死率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十月起施行“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人”──中国人的这一传统道德规范今天正式成为法律条文。总则规定:“国家保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北京八中,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为学生设立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研究性课程的基本思路:像这样一个与任何学科都不沾边的课题,该选谁做指导老师呢?经过对学校老师的一番了解,发现团委的孔燕老师参加了《青少年科学世界观教育》的课题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最后决定请孔燕老师来指导这个课题。老师带着学生制定计划、实施研究、写作论文。下面就介绍一个研究性学习《神异现象研究——舍利子相关问题研究》课题。这个课题是同学们自己选择,并自愿组合完成的。在课题进行  相似文献   

20.
<正> 应当怎样理解和看待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孔子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作用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是自“五四”以来一直没有从理论上很好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以专著的形式,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研究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关系的论著尚不多见。由李启谦、姜林祥先生主编的《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索,取得了可贵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