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大势时,忧心忡忡地告诫当日的青年读者道:"自今以往二十年中,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若诸君而吐弃本国学问不屑从事也,则吾国虽多得百数十之达尔文、约翰弥勒、赫胥黎、斯宾塞,吾惧其于学界一无影响也";他还预测说:"大地今日只有两文明:一泰西文明,欧美是也;二泰东文明,中华是也.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彼西方美人,必能为我家育宁馨儿以亢我宗也."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学界多以基本欲求与非基本欲求来界定天理、人欲。这种界定 ,与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的基本精神不符合 ,也与儒家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的蓝图以及儒家对生活的态度不符合。本文认为 ,理学家们所讲的天理 ,系指符合封建道德准则和自己等级地位的欲求 ,而与天理对立的人欲 ,则是指违背封建道德准则、超过自己等级地位的非分欲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福音"     
金燕 《天风》2007,(2):27
一位己经归天的上帝的使女曾经说过,她年轻的时候看见他们教会的负责人,以教会的名义开店做生意,凡从他这里卖出去的东西都份量不足。有细心的信徒发现了短斤缺两的问题,就去提醒那位负责人,负责人说:“教会需要钱,多赚钱是为了耶稣,你太斤斤计较了。”教会是需要钱,传福音、建教堂、工人的工资、扶贫帮困……但是教会再缺钱,也不要不干净的钱,用诡诈的天平从顾客那里蒙来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影戏"例戏"剧目之演出场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影戏在上演正戏之前,一般都要先演出一段仪式性的例戏.例戏的剧目比较多,其中有的可以通用于各种喜庆场合,但也有不少是专用的.  相似文献   

5.
夏新穗 《天风》2007,(15):12-14
盐的属灵意义和价值在于它的"调和"作用。现今社会的发展也实在需要这种"盐"的调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刀枪剑影,干戈相向,其实就是一种失"盐"的表现,无论是国家地区民族发生矛盾,只要能用"盐"调和一下,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一因一项任务,和郑板桥有一番"亲密"接触.原来已知道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是所谓"扬州八怪"之一,他写的"难得糊涂"四字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以及扇子上、笔筒上、墨盒上,多处可见到.现在,我翻阅了<郑板桥集>和相关资料,对郑板桥的生平事迹、诗文书画成就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对郑板桥其人的人品人格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郑板桥的书法具有独特的风格,自成一体,人称"板桥体";现在我分明感到,郑板桥的人品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也可说自成一体,这是一种"板桥体"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涂智进 《天风》2001,(8):33
人一生中要尽量多栽花,少栽刺。这一句朴实的话语却透露出许许多多哲理的光辉。是的,人一生要比日月星辰短暂得多,但比起花草来又漫长得多,不是一天两天能变老的。那么,在这既短暂又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怎样去与周围的人相处呢?怎样去对待人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呢?怎样去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生存空间呢?这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要做到此,我认为对自己应该有一些原则要遵守。就是要  相似文献   

8.
宋晓静 《美与时代》2007,1(1):57-59
但凡中国人都喜欢多福多寿、平平安安、吉星高照、五福临门,因此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祈求"一帆风顺".中国人崇尚道德,凭借良心办事,讲究心安理得,"吃亏者常在"、"吃亏是福",所以也就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俗话.  相似文献   

9.
被媒体称为"开国内先河"的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制度推行2个多月以来,让神木县居民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政策,无疑是新医改中最引人关注的,叫好者很多,质疑者也有之,就神木县免费医疗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疑问.  相似文献   

10.
陈真 《哲学动态》2007,1(12):48-54
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保证社会经济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正义是马克思主义者理所当然应当关心的问题,但人们在讨论社会正义问题时多直接借用西方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有关思想,特别是罗尔斯的《正义论》。那么,我们能否直接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找到今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和性格气质的差异,“四冯”诗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冯惟健诗沉雄顿挫、冲逸严整,惟重诗清新俊逸,惟敏诗才气纵横、锋芒时见,惟讷诗典雅俊丽。然而,由于同受庭训,生活经历也部分相似,他们的诗作又呈现出一致性:与七子派“诗必盛唐”的主张不同,“四冯”多写目及身历的山水与农事,流露出与李攀龙等摹拟复古相异的真情。  相似文献   

12.
在与“法轮功”痴迷者接触中,我遇到过一位50多岁的家庭妇女。交谈中,她很认真地看着我说:“‘法轮大法’真是好。它法力无边,只要真心修炼,它可帮你消除一切灾难。你看我练功前得了肺癌,吃了好多的药,看过很多医生,病也没好。练了功后,我身体什么病也没了,再也不打针吃药了。这是真的,你要相信我的话。”我笑了笑  相似文献   

13.
高兵 《管子学刊》2003,(2):42-45
“足智”、“多匿智”是重要的齐俗内容和齐人的性格思维特征。匿智以足智为前提,是足智的具体表现形式。姜太公开齐人足智、多匿智的一代风尚,《管子》、《孙子兵法》集中反映了齐人足智、多匿智的性格思维特征。产生这一齐俗的原因有三,一是太公作风的影响;二是齐国近千年工商业社会的磨炼和薰染;三是浩瀚无垠、诡谲多变的大海拓展了齐人高度的思维能力和奇特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王树人 《哲学动态》2003,(11):34-36
在读柏拉图对话文体的哲学著作时,好像自己也置身于与哲人的对话之中.而那睿智和深邃的哲思,就在对话中自然地流淌.哲人已逝,但著作尚存.对于已逝哲人,后人只能借研读其著作与之对话.就是还在世的当代哲学家,能与之直接对话的机会也不多.真正与之对话,也只能研读其著作.现在的问题是:当人们在研读哲人的著作时,是否意识到是一种与哲人的对话?有自觉的对话意识与没有这种意识会有什么不同?甚至可以发问:存在不存在这种对话的可能?对话如果可能,那么这种对话可能包括哪些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叙事及其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以来,由郑家栋、陈来等学者提出的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触动了不少学者的思想神经和文化情感,众多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一时间都或者兴致盎然或者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一些眼光敏锐的学术期刊则不失时机地连续推出多组这方面的专题文章,国内学术界也召开了多次以"合法性"问题为中心议题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梁涛先生“《大学》早出新证”一文有几个疑点。其一,梁文说:“在《中庸》中也有多处文字与‘修、齐、治、平’的思想相近,如: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第二十章)①按《孟子》中有一段文字几乎完全与此相同: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  相似文献   

17.
"白黑之争"是南朝刘宋时代儒家与佛教在哲学领域中的一次重要争论,其代表作是慧琳的<白黑论>.从有关争论来看,无论是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的一方还是支持佛教的一方,对于佛教般若学中的"有谛"和"无谛"的本意都未能透彻地了解,这说明了印度大乘空宗哲学这种异质文化因子在当时还处在"格义"的阶段,多有误解.虽然在东晋十六国时代的僧肇已经比较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了般若"空"的本义,但佛教般若学那种"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的思辩逻辑对于中土来说毕竟是陌生的,也是难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8.
笔者家在前门西大街8号楼,属于宣武区大栅栏街道辖区,实属首都北京人口最为密集、繁华地区,因天气酷热,故本人买菜多在19时以后出门到紧挨琉璃厂东街的延寿街市场买菜。发现有不少  相似文献   

19.
保罗的"劝"     
史奇珪 《天风》2005,(1):61
这"劝"字,保罗是经常使用的,考查《经文汇编》第501页,从罗马书12章1节到提多书2章9节总共有20多处,若把"劝教"、"劝解"、"劝戒"、"劝醒"、"劝化"、"劝勉"、"劝导"、"劝慰"、"劝言"都加上还有许多。这证明保罗正是这样一位与众弟兄姊妹们打成一片融和其中的使徒。  相似文献   

20.
李强 《天风》2002,(4):46-46
爱好体育锻炼的费爷爷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的身上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拥有一颗喜乐的心,无论是在教堂里,还是在浙江神学院,他都是一位快乐的老人,当笔者问他有多高寿时,他也忘不了学“老外”的幽默:我是年轻的83岁。是的,在他的身上,除了他那银白的头发,他的身体素质,他的心灵都是年轻的。也难怪,神学院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