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创世记》22章1节至19节记载了亚伯拉罕献以撒的著名事件,亚伯拉罕也由此被后世称为信心之父,因为他不但相信耶和华上帝能使他在百岁之时从其妻撒拉得儿子以撒,而且相信这儿子能够从死里复活。一、亚伯拉罕经受考验(参创22:1-8)上帝在此时要特别考验亚伯拉罕,看看他是否对上帝有信心。上帝特别强调让亚伯拉罕带去献  相似文献   

2.
信心的事奉     
孙重生 《天风》2002,(2):11-11
经文:创22:1-8;撒上14:43-45 在圣经中有两个要杀自己儿子的人,一个是以色列的先祖亚伯拉罕,另一个是以色列第一个受膏做国王的扫罗。但因着二人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做出的事性质及影响也完全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亚伯拉罕在120岁的时候,已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这样一个年迈体衰,勇气削弱的年龄,上帝极其严峻的考验临到了他,上帝指示他要带着自己独生的爱子以撒到摩利亚山去献燔祭,要亲手将他的儿子献在祭坛上。这是一件极难的事,然而,  相似文献   

3.
鱼饼 《天风》2008,(10):22-22
提到亚伯拉罕总是与信心联系在一起。在《新约&#183;希伯来书》11章中提到圣经上所记载所有信心的伟人,亚伯拉罕是首先被提到的。亚伯拉罕原来的名字是亚伯兰,在他99岁时,上帝向他显现,并将他的名字改为亚伯拉罕,意为“多国之父”。上帝要让亚伯拉罕成为多国之父,让他的子孙极其繁多,多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同时,他的妻子撒莱改名为撒拉,意为多国之母。这一切都是因亚伯拉罕信心的缘故,上帝赐给他的应许。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6,(10):26
以撒是亚伯拄罕和妻撒拉的独子(创17:19),雅各和以扫之父。亚伯拉罕和撒拉一直未生育,直到亚伯拉罕九十九岁时,天使向他们显现,预言神将在次年赐给他一个儿子 (创18:10-14)。次年撒拉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以撒,在出生的第八天就给他行了割礼(创21:1-4;徒7: 8)。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说:你带着你独生的儿子以撒,往摩利亚地去,要在我所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亚伯拉罕就带了以撤和两个仆人,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第三天他到了摩利亚,亚伯拉罕令他的仆人和驴在山下等候,把燔祭用的柴放在以撤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二人就往山上走去。  相似文献   

5.
余红珠 《天风》2006,(16):10-12
上帝又对亚伯拉罕说:“你的妻子撒莱,不可再叫撒莱,她的名要叫撒拉。我必赐福给她,也要使你从她得一个儿子。我要赐福给她,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亚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里诡“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吗?撒拉已经九十岁了,还能生养吗?”(创17:15-17)  相似文献   

6.
李馨 《天风》2001,(10):8-9
争竞嫉妒是神所禁止的,基督的国乃是公义和平之国。他名称为和平的君,“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赛9:7)主耶稣曾经宣告:“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5:9)多么尊贵的称呼!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正具这样的美德,是我们后人效法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一、应许之地观 犹太教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还体现在被占领土的归属问题上,这一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犹太人的“应许之地”观念上。犹太人一直深信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不仅是让其后裔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还给予他们迦南的土地 (后被称为巴勒斯坦或以色列故土)“作为一份犹太民族永久居住和拥有的土地”。《创世记》记载,当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顺从上帝雅赫威的旨意,率本族人从乌尔城迁往迦南时,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将迦南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子孙。上帝允诺说:“我要将你现在寄居  相似文献   

8.
经文:创28:10—22;罗13:11—14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3)这是大卫一生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放在雅各身上,这一点就更为突出。雅各一生有许多毛病,但上帝却把这样的一个人改变成得胜的以色列。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最终也是雅各的神。  相似文献   

9.
以"捆绑以撒"为主题,克尔凯郭尔为伦理与宗教二者关系的疑难提出了解决之道。首先,克尔凯郭尔突显了"捆绑以撒"叙事的生存论维度,个体需要直面作为"杀人犯"的亚伯拉罕和作为"信仰之父"的亚伯拉罕之间的冲突。其次,针对伦理的理性,克尔凯郭尔认为,宗教不能化约为伦理,个体性高于普遍性。再次,针对宗教的权威,克尔凯郭尔认为,宗教不能缺失伦理的他者之维,个体在信仰的悖论中实现了上帝之爱和他者之爱的和解。最后,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克尔凯郭尔的独特进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孙长征 《天风》2007,(3):8-9
亚伯拉罕的人生选择中,有一个选择是最伟大、最令人惊叹,也是最让人称赞的选择,那就是将自己的儿子以撒献为燔祭的这件事。如果说亚伯拉罕蒙召是一种信心的选择;如果说他与罗得的分离是明智的选择;如果说他营救罗得是一种勇敢和依靠的选择;如果说他使夏甲母子离开自己是一种痛苦的选择;那么在这次的选择上是一次所有选择的集合,但绝不是错误的选择,而是最受人称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李世峥 《天风》2015,(4):44-45
《撒母耳记上》16章记载,先知撒母耳奉上帝之命前往伯利恒,要在耶西的"众子"中寻找上帝所"预定"的将要取代扫罗的以色列王。到达目的地后,撒母耳首先看到耶西的长子以利押,便以为他就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此时,上帝严肃地告诉撒母耳:"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  相似文献   

12.
金微 《天风》2004,(5):17-17
雅各与以扫是孪生弟兄,以扫为兄雅各为弟,然而他们还没有出生,上帝说“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从圣经中看,以扫一生从未做过雅各的仆人,倒是雅各从他舅舅拉班家逃回来见以扫的时候,“一连七次俯伏在地”,自称”仆人”。那么“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是指什么呢?上帝曾应许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像天上的星,海边  相似文献   

13.
亚伯拉罕的上帝作为超验的神圣位格,是在历史中自我启示的上帝,是立约、呼召与拣选的上帝;笛卡尔发动了一场以上帝为对象的哲学-神学领域里的“君主立宪”式的革命,上帝这个名称和位置依然保留着,也就是说,上帝依然是完美、绝对、无限等,并且上帝依然通过它象征性的最高权力,维持着笛卡尔整个形上体系的完整和统一,但是,上帝和人都要受到逻辑必然性这一“宪法”的束缚.这一笛卡尔革命对于造成“上帝之死”这一现代性事件是不无干系的.  相似文献   

14.
谢立人 《天风》1997,(11):43-43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第一、圣经说,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所造的,当上帝造了这些物质后,在他看来,这一切发都是好的。上帝造了这些物质,除了要彰显他的荣耀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目的,乃是要为人类服务,让人类能够享受他所创造的物质。 第二、人类的犯罪,其原囚有三:一是肉体的情欲;二是眼目的情欲;三是今生的骄傲(约壹2:15)。上帝造人的本意是要人荣耀他,听从他的话,而人的罪性恰恰相反,却听从了魔鬼撒但的引诱。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6)
正近日得暇细读由存在主义之父——索伦·克尔凯郭尔所写的《恐惧与颤栗——辩证的抒情诗》,不禁感叹于他的神学思想。相较于他短暂痛苦且令人悲悯的肉身生命,他卓越的思想显得尤为灿烂,影响力度也比同时代思想家更加深远。正如书名的副标题所言,本书以诗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亚伯拉罕献以撒的举动以及后人对此事的赞扬的深刻怀疑,由此引发三个问题并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第一、圣经说,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所造的,当上帝造了这些物质后,在他看来,这一切发都是好的。上帝造了这些物质,除了要彰显他的荣耀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目的,乃是要为人类服务,让人类能够享受他所创造的物质。 第二、人类的犯罪,其原囚有三:一是肉体的情欲;二是眼目的情欲;三是今生的骄傲(约壹2:15)。上帝造人的本意是要人荣耀他,听从他的话,而人的罪性恰恰相反,却听从了魔鬼撒但的引诱,但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17.
刘凌维 《天风》2017,(11):53-53
亚伯拉罕在他75岁时,上帝向他说话,应许当时没有子嗣的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遍满地面。10年漫长等待中,周围不少邻居家都喜添新丁,一些曾经黄发垂髫的幼童也长成了翩翩少年,而他和妻子撒拉依然膝下犹虚,希望一次次升起又破灭,自己越来越老迈,而妻子也不再年轻。  相似文献   

18.
许秀 《天风》1996,(7):37-37
圣经中没有出现过“机遇”这个词,但现在却是一个很重要而为人所共知的词语。 “机遇”就是“机会”,抓住机遇,实际上就是要抓住机会。全部圣经中“机会”一词出现约20次。 当年亚伯拉罕要为独子以撒在本地本族中找一个合适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参创12:3)经文:创12:1-3谈到教会的使命,自然会想到《马太福音》28章18节至20节记载的大使命,其实,普世宣教并不是从耶稣复活以后要门徒去使万民做他的门徒时才开始的,而是从上帝呼召亚伯拉罕(原名叫亚伯兰)并且应许万族要因亚伯拉罕得福时就已经开始。本文以"蒙召成为别人的祝福"为题,从《创世记》12章1节至3节所记载的亚伯拉罕的蒙召看教会的使命,我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刘圈 《天风》2017,(11)
亚伯拉罕在他75岁时,上帝向他说话,应许当时没有子嗣的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遍满地面.10年漫长等待中,周围不少邻居家都喜添新丁,一些曾经黄发垂髫的幼童也长成了翩翩少年,而他和妻子撒拉依然膝下犹虚,希望一次次升起又破灭,自己越来越老迈,而妻子也不再年轻. 长久的等待冷却了心头的希望,于是撒拉萌生了从使女夏甲得儿子的念头,亚伯拉罕也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娶了夏甲为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