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山是五岳独尊的东岳,其神以“大帝”称之,地位显赫。历代帝王或巡狩、或封禅、或神祭、或褒封,奠定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道教诸神中的崇高地位,“被供奉为神灵界的王者”①。正史中有许多关于东岳大帝的记载,东岳庙也遍及全国大多数地方。本文将从泰山神———东岳大帝信仰的起源、东岳大帝的身世和职司、对泰山神的祭祀和褒封以及东岳大帝信仰的影响等问题入手,从东岳大帝信仰具体而微地反观道教神仙信仰所蕴含的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人文精神、以及这种信仰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一、泰山神信仰源于对泰山的自然崇拜泰…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祠神信仰是地方传统的一部分,带有深刻的地域性。它是人群地方认同构建的纽带之一,它将人与地方联系起来,成为人们地域身份的表达,形成地方认同。基于长期聚居形成的小尺度民间信仰祭祀空间有着天然的血缘性内涵,这是小尺度民间信仰祭祀空间认同构建的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聚居地认同与以地缘为纽带的祭祀空间地方认同并不相同,这其中有一个转变并构建的过程。在传统祠神信仰的视角下,以地缘为纽带的祭祀空间认同达成并构建起来,地方作为集体身份整体概念的构建就有了可能。本文以泉州小墌村为例,探讨了传统村落角头祠神祭祀空间由血缘认同到地方认同的构建过程。本文认为,单姓角头祠神祭祀空间认同是在天然血缘性内涵的基础上,由信仰行为注入地方传统的内涵,进而构建起地缘性的祭祀空间认同,同时参与地方传统构建,并与之互动,成为大尺度民间祠神祭祀空间的地方认同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东岳大帝信仰在中国供奉千年,对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北京东岳庙为东岳大帝行宫,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主祭东岳大帝。明清两朝,北京东岳庙得到了皇室的礼敬和民众的崇奉。北京东岳庙祭祀被列入国家典制之中。北京东岳庙祭祀具有明显的"官祀"的特征,其在明清国家祭祀体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道教兴起以后,根据社会变迁的需要,将泰山神纳入道教神灵体系之中,并延伸出道教的地狱信仰,重塑了中国人的“地狱世界”。与此同时,脱胎于传统民间信仰的泰山神信仰逐渐完成了道教化的过程,成为道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对泰山神信仰的吸纳、利用、改造和扩容,不仅丰富、完善了道教本身的理论体系,也从侧面反映出道教中国化的历史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泰山玉女发展成国家祭祀神灵碧霞元君,经历了"立像"、"建祠"、"赐额"三个阶段,完成了从民间俗神到道教神仙,再到国家神灵的转变,成为国家"准正祀性"神灵,这其中道教的吸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宋至清代多被统治者所利用。在国家祭祀政策的大背景下,道教神仙的光环使碧霞元君有了合法外衣的保护,也因此得到国家的最终承认。道教的吸纳和国家的认同是碧霞元君信仰扩展的前提条件,而与海神天妃的相互吸收利用及自身不断显灵则又促使其信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主祀东岳大帝,是当时道教正一派在北方地区的重要宫观。但是对于外来人群而言,并非完全如此。明清时期,朝鲜王朝定期派遣使者朝贡中国。燕行途中,他们以诗歌、日记等形式记录沿途见闻感受,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文献。北京东岳庙作为朝鲜使臣入京朝拜的必经之地,在其燕行途中具有特殊意义。朝鲜使臣在此不仅书写与东岳庙相关的日记,描绘他们眼中的东岳庙形象,同时也留下不少诗作,表现出其特殊的文化心理。今人陈进国《燕行录咏北京东岳庙诗抄》一文专门对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仪,在中原傩文化的基础上又嵌入藏族传统宗教及其傩文化元素,傩坛中的黑神则是藏传佛教阎摩护法与六臂大黑天护法。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师公与傩仪,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特质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8.
从不同学术进路展开的,关于道教信仰的实践与观念的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不断丰富我们对道教信仰的内在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腠理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由此,“道教是什么”的理论课题也逐步被“什么是道教”的具体研究凸显出来。就学理上看,处理这个一体两面的问题,需要有多面相的视角综合,即我们需要一个复数的道教才能充分阐发道教信仰基于社会生活的本土性。从另一个视角看,面对现代社会生活和知识模式的道教信仰,需要有一个内在自洽的自我叙述性义理建构,以展开其应有公共空间及当代价值,加入具有当下性的本土社会与文化生活。道教的义理建构需要内在的一贯性,而这一单数的道教可以成为道教学指向的复数的道教的映照和渊鉴,形成学术潜力和信仰活力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9.
山西贾村赛社《排神簿》抄本是祭祀蝗皇时行赛所用的神祇排位册子,《祭文簿》是祭祀文本的集合,二者能较全面地反映当地的民间信仰状况。通过对咸丰、光绪朝《排神簿》及民国《祭文簿》的分析,当地道教、民间信仰的一些特点得以呈现:这一时段的信仰体系是比较稳定的;道教、民间神信仰的广泛性远超佛教;它是以道教为中心的多神灵、多派别、多区域中心的信仰体系;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道教及民间神成为信仰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神岳中岳庙承担的国家祭祀进行系统梳理,就中特别探讨道教在中岳庙的国家祭祀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由道教渗入中岳庙的国家祭祀仪典一事,可以看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涉个体宗教信仰,而且也体现在国家政治文化等礼制层面。  相似文献   

11.
5月在北京东岳庙参加首届“东岳论坛”暨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在会上得到了一本极其珍贵的史料性著作《北京东岳庙志》,读后颇有感触。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至今整整七百年。七百年来,东岳庙史上的第一本完整的志书才横空出世。这部志书的面世非常不易,凝聚着东岳庙住持袁志鸿主编以及编纂委员会数年的心血。势成之——一个时代的包容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祈财信仰史和赵公明神格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财神赵公明的产生过程及原因。认为赵公明自出现之始,就兼具惩恶、扬善两种神格。自其进入道教经典直至南宋,道教宣扬的是瘟神赵公明的惩恶职能。到了元代,其善神神格始得强调。有明中晚期,为满足日益广泛的祈财信仰需要,已成为职业宗教者并活动在民间的道教徒,继承前人对瘟神赵公明的改造,完成了财神赵公明的建构。而元代大黑天神信仰的盛行和骑虎形象则对赵公明成为财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5月在北京东岳庙参加首届"东岳论坛"暨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在会上得到了一本极其珍贵的史料性著作《北京东岳庙志》,读后颇有感触。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至今整整七百年。七百年来,东岳庙史上的第一本完整的志书才横空出世。这部志书的面世非常不易,凝聚着东岳庙住持袁志鸿主编以及编纂委员会数年的心血。势成之——一个时代的包容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多元的宗教文化格局中,道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只有深入研究道教,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相较于日本和西方学界,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中国大陆较早对道教进行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学人三十多年的接续努力与不断探索,当前中国的道教研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北京东岳庙管理委员会、青城山道  相似文献   

15.
<正>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思想渊源“杂而多端”。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祭祀祭礼等,均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教在这些传统思想的滋养之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信仰体系。正因如此,才有“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历史上,北京曾出现过许多道教庙会,它们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认真梳理和分析北京道教庙会的类型和风俗,对于研究道教文化和老北京的传统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道教庙会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金代以来北京所建的宫观如土地庙、白云观、东岳庙、九天宫、都城隍庙、火神庙、财神庙、药王庙、蟠桃宫、吕祖阁、真武庙、北顶、东顶、中顶、南顶、西顶等数十座宫观,这些道教宫观于明代以后都陆续形成了京城定期的庙会。直到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在京城影响最大的四大庙会(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庙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对地狱与其执掌者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黄泉""幽都"与"土伯九约",到"泰山"与"泰山府君";从"地狱"与"地藏菩萨",到"地府"与"北酆大帝";再到"泰山""地狱""地府"与"泰山府君""地藏菩萨""北酆大帝"多元共构、共聚、共融、共在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悠久的中国传统信仰、外来的佛教的深远影响、本土的道教兼容建构和下层社会民间宗教融会贯通的中国人地狱观的演变进路。  相似文献   

18.
道教信仰中的真武大帝、文昌帝君、纯阳帝君等神灵,在庞大的道教神仙谱系及国家祀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元代道教史籍中也是重点记述的对象.对他们进行深人研究,不但对厘清道教神系的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进一步认识古代官方与道教信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 ,在沉寂了半个世纪后 ,重新开放。这座建成于元英宗至治二年 ( 13 2 3年 )的东岳行宫 ,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庙宇。几个世纪以来 ,这里都是北京人最喜爱的圣地之一 ,人们在“生活上无论起了何种的不安 ,或生了何种的要求 ,都可以到东岳庙里去请求解决”① ,成为凝聚北京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庙内供奉的是以泰山神东岳大帝为首的诸神 ,相传最多时达三千余尊。据统计 ,193 6年尚有神像 13 16尊。故称“神像最全 ,酬神最易”。在这里 ,不仅有祭拜东岳大帝及后妃、朝臣们的气势宏伟的宫殿 ,还能够看到肃穆森…  相似文献   

20.
道教对民间信仰的收容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从汉代的民间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与民间信仰从来都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针对民间信仰的不同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道教对其具体态度也有不同。历史上的道教参与过禁淫祀,对民间信仰中那些个被认为是不正、不雅的神祀作过清理,或者在自己的科仪中表明对之批评、否定的态度。不过从总的方面来看,她对历代的民间信仰对象是收容的多,在收容中有所改造。研究历史上道教改造民间信仰的做法,不仅对厘清道教神谱的变化发展,认识民间信仰的特征,有很大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如何处理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从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