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明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撰文指出,个人主义论著很多,但公认的“泰斗”当推杨朱、庄子、尼采、海德格尔、萨特。他们的个人主义体系,均由“行为观”与“道德观”两部分构成。他们从行为本性来说,每个人的行为目的只能是为了自我,行为手段也只应依靠自我;从道德本质来说,道德目的在于维护自我,目的为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他们既否定利他主义的“纯粹利他”原则,又否定合理利己主义的“为己利他”原则,而把目的只为我,手段只靠我的“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唯一原则。五大家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一方面,杨朱、庄子、尼采的“单纯利己”是出世的个人主义,是彻底的、极端的、不合情理然而合乎逻辑的个人主义;海德格尔和萨特的  相似文献   

2.
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和道德价值观,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尤其强调个人尊严、个人权利、个人价值、个人平等和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更不等于极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和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有本质区别,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能以个人主义为主导价值观,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正确评价个人主义价值观,抑制其消极作用,肯定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可分为青年时期和后青年时期两个阶段。青年时期毛泽东基于对个人地位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强调个人的主观道德修养,并将此称之为“精神的个人主义”。随着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毛泽东形成并发展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生价值观,其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以解决中国向何处去、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谋利益及与之相适应的种种奉献精神为最高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4.
所谓仁人,科学地看,不过是这样的人:他在利益不一致不能两全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无私利他、自我牺牲,并在自我生命与更为重要的社会利益或他人生命冲突时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在利益一致可以两全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为己利他或人己兼为,因而使为己利他超过他行为总和的一半而达到恒久,使无私利他与为己利他以及单纯利己(不损人己)三者之和接近他的行为总和;从而他极少纯粹害己、损人利己、纯粹害人等恶的、不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仁"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儒家对群己关系以及家国天下的理解,绝非对个人价值采取轻视的态度,而是强调个人道德追求与共同体内在价值的交汇融合。儒家依"仁"而形成了个体通向共同体的交往方式和规范,这既源于己(个人)的追求,也体现了群(共同体)自身的价值指归。儒家仁学思想中对群己关系的理解,主要从"个人道德完成""共同体价值实现"以及"物和他者之宇宙生命体共存"三个维度展开并相互融摄。进行儒家群己观研究,有益于解决生态危机下的现实冲突和构建新的社会伦理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儒家阐释了作为道德活动的责任伦理主体指向——责己和责人,从特定维度丰富了儒家的责任伦理学和角色伦理学。历代儒家既讲责人又讲责己,但更重视责己;同时,儒家并不否定责人,而是主张敢于责君、敢于劝谏,提出了以责成人之道的思想范式。儒家凸显责己,彰显了重责己轻责人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从时代语境出发,对制约医患关系的“经济人”假设加以反思。指出“经济人”假设对人“自利”性的强调以悬置伦理道德属性为代价,决定了该假设不适宜作为具有“利他”性质的医患关系的指导价值观。当前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人”假设不恰当地泛化应用。最后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时代语境出发,对制约医患关系的"经济人"假设加以反思.指出"经济人"假设对人"自利"性的强调以悬置伦理道德属性为代价,决定了该假设不适宜作为具有"利他"性质的医患关系的指导价值观.当前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人"假设不恰当地泛化应用.最后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儒家核心价值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儒家"一体之仁"观将人与自然看成是道德共同体,强调人在这一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地位,以"爱有差等"作为现实的安排,体现了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具有宗教情怀的人类中心意识,儒家在生活方式上"宁俭勿奢"的价值取向包含适度消费的思想,启发人们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约束,纠正一味追求物质丰受的消费倾向,这是符合生态学规则的,儒家"为己之学"与"推已及人"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超越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西方核心价值观.然而,儒家的上述价值观又与维护宗法制度的价值取向纠姑在一起,因此,必须实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经济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经济价值探析●田秀云当前人们对道德价值以及它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由于道德是一种精神产品和精神力量,往往把它仅仅归结为是用来满足人和社会的精神需求,只具有精神价值,因而看不到它在经济方面的价值;二是认为道德具有“利他性”,经济具有...  相似文献   

11.
道家和儒家的立足点都是现实。不过,所不同的是,道家是人的现实——人性自然;儒家是社会的现实——社会制御。所以,前者强调的是人性自然需要的一定满足,以个体的特性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后者推重的是对社会理想的设计,一切以行为主体的意志为依归,无形中剥夺了个人道德自由选择的权利,使道德法律化,在根本上驱除了道德的滋生点。在自然界,道家认为人与万物是一体的,人是万物之中的存在,在思维的逻辑上,显示的是从万物到人的特征,而不是从人到万物的方向。儒家显示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人是自然界的主宰。道家人与万物合一的价值观,在物我、人己关系上,显示的是先他人后自己的方向,物我、人己是一个统一体;儒家的价值追求则是先自己后他人的向度,是自我本位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几千年来传诵的"不言利"的道德教育模式,不但忽视了作为人所需要的包括政治上、精神和物质上的一切权"利",而且从客观上还鼓励了某些人的道德沦丧,所以,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道德,决不能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作为道德教育者必须从这一点出发,一方面使道德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另一方面在自爱和爱他的基础上发现那种高贵精神和思想的种子,从这样的人身上着手道德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与人生价值观”研讨会简介乔法容由《人民日报》理论部、《高校理论战线》、《教学与研究》、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与人生价值观”研讨会,于5月4日-8日在郑州召开。与会者近40名,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一、对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反思有同志提出,道德领域也存在“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问题。建国后相当长时间里,在伦理道德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和宣传上,存在脱离实际、忽视和蔑视个人正当利益的现象。同时,也有右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极少数人反对在道德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在人生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也存有不足。如1.重视个人正当利益不够,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结合得不好。2.不承认价值观的层次性、先进性与广泛性、公正与效率、竞争与互助、先富与共富结合得不好。3.政治价值、理想价值、职业价值与生活价值结合得不好。有同志还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外来的价值观、价值理论的接纳和摒弃方面,都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人生价值观的现状与评析有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整个  相似文献   

14.
孙君恒 《哲学动态》2001,(10):26-27
20 0 1年 7月 1 - 2 2日 ,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举办了“社会发展改革与应用伦理研讨会”。会议研讨的问题 ,涵盖了应用伦理的许多方面。主要观点如下 :(一 )一般理论1 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现代伦理观承认个人追求私利的正当性。个人追求私利 ,但是不得侵犯他人同样的私利。一切市场经济行为的目的都只能是为了利己 ,无私利他只可能存在于非市场经济领域。经济活动是主体对客观经济规律的遵从 ,恪守利益、效用的原则。当从事市场经济行为时 ,他只应当遵循为己利他原则 ;但当从事非市场经济活动时 ,他则应当遵循无私利他原则。无私利他虽…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仁”德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 ,怎样做人与调节人际关系是仁的思想的核心。关于仁的伦理学思想孔子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基本精神是有差等的爱 ,这既在普遍意义上肯定了人的价值 ,也包含了阶级性和血缘亲情在内。孔子的仁不是单一的道德 ,而是以忠孝为本、包罗众德的总道德 ,仁者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人格。孔子的修养理论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强调“为人由己”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且提出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两条基本的道德原则。孔子的许多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的价值 ,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黎永泰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是时代思潮转变的产物。他的价值观归纳起来主要是:崇尚变动、崇尚矛盾、崇尚坚强的意志力。一、尚动的价值观包含的特定内容有:①尚动是肯定巨大变动的价值意义。认为只有巨大变动才能造成人生社会崭新的局面。②尚动是肯定全面把握变动发展的意义。认为变动发展不仅是真理问题,而且是一个根本价值问题。③尚动是肯定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肯定新生事物的价值意义。④尚动是肯定掌握变动主权的价值意义。迎接变动、掌握变动,控制变动,使变动朝着我们需要的方向发展。二、崇尚矛盾是毛泽东崇尚变动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选择了斗争求存的价值观。他礼赞斗争,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礼赞“中庸”的价值观的一个反动。他强调斗的价值意义,重视斗争性,但从不离开矛盾讲斗争,在研究矛盾时,恰恰不是把斗争性置于矛盾研究的中。C,而是强调辩证法要以研究同一性为中心。这是因为:第一,可以防止认识的片面性;第二,可以防止认识的凝固性;第三,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性;第四,可以把握事物自我否定的规律性;第五,可以把握矛盾双方的制约性。三、崇高坚强的意志力。他认为,恢复民族的自尊。C、自信。C和意志力,是民  相似文献   

17.
“自我中心论”评析李勇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必须抵制错误的价值观。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别要深刻剖析和反对“自我中心论”的价值观。“自我中心论”的基本内容是:人的价值就是人本身,“自我”最有价值,个人是目的、他人是手段,要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就历史学科来讲“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加强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梅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2-15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大学生观察与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目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多数大学生强调作为实用和应用技术的科学,而不是基础的理论科学;大部分学生文化底蕴不强,只讲金钱,不讲精神,缺乏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只讲实惠,不讲道德,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降低,不注重社会的长远利益,过分强调个人得失,缺乏团体合作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弱,心理素质不强。大学文化的积淀是长期的、历史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大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口号,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十八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康德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是目的,而自然物只是人的手段。他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因而也没有自身目的的自然物,只能充当人的工具,只具有手段的价值。而有理性、有意志、有尊严、有自己生活目的的人,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为别人所利用,人本身是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