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面具本身就是戏剧性的。——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京剧中的脸谱艺术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藏族独特的脸谱艺术——面具。藏族面具主要有羌姆面具和藏戏面具两大类。羌姆是一种戴面具的  相似文献   

2.
<正> 2004至2008年,笔者曾多次对夏河县拉卜楞寺的宗教舞蹈羌姆、以及民间和藏戏舞蹈等作了不同程度的田野考察。本文即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舞蹈艺术等理论与文献材料,并就拉卜楞寺羌姆舞蹈的起源、种类、表演形式、传承方式、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与藏族文化的关系做一系统、全面的分析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7至2009年,笔者曾多次对该地区的宗教舞蹈、民间舞蹈及藏戏等做了不同程度的田野考察。本文即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宗教、民俗、人类学及舞蹈艺术等理论与文献材料,并就吾屯下寺宗教舞蹈“羌姆”的起源,表演形式、传承方式、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与藏族文化的关系做一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寺院"羌姆"神舞面具艺术探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藏传佛教寺院"羌姆"神舞面具的缘起、发展源流、种类型制、表现的内容与象征内涵、审美寄托、艺术风格特色、制作的形式美等作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秋 《美与时代》2014,(3):131-132
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艺术的特点使这一类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的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予浓郁色彩的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部分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与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宗教艺术是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发展与广泛传播,宗教艺术的支持十分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宗教艺术对宗教传播的作用,并简要地阐述了道教艺术的宗教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各教派都有展演羌姆或金刚法舞的历史传统,但由于各教派的基本教义和所供奉的本尊的不同以及各地域的宗教文化的差异而生成了藏传佛教羌姆表演的多元性、多层性特点。本文主要解读我们在这两年内调查和跟踪的格瓦彭措桑木丹林的羌姆表演的仪式程序和象征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密咒师和普通民众对羌姆仪式持有的不同认知。  相似文献   

8.
德国早期浪漫派作家瓦肯罗德和蒂克在《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中突出展现艺术神圣化,即观赏艺术唤起的感觉具有虔诚性。艺术本身成为揭示浪漫派的重要范畴“无限”的媒介,作家利用宗教容易为人接受的形式倡导艺术自主。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而言,施莱尔马赫与上述两位作家相反,他在《论宗教》中率先提出“艺术宗教”概念,旨在借助艺术中的自由与个性元素维护启蒙运动以降处于颓势的宗教,从而推动宗教的美学化进程,使宗教能应对世俗化的新挑战。后人常用“艺术宗教”阐释《倾诉》中的文学演绎,原本为神学领域延续宗教话语权的第三种方案“艺术宗教”衍变为浪漫派作家追求艺术独立的美学原则。德国浪漫派作家将“艺术宗教”纳入其“渐进的万象诗”这个诗学纲领中。  相似文献   

9.
正一、羌姆概说"羌姆"又名"金刚舞",是在藏传佛教寺院祭祀性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学者通常认为,羌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叶西藏桑耶寺落成之时演出的镇魔酬神、驱鬼辟邪的乐舞。此后经过代代传承,羌姆的内容逐步丰富,艺术形式进一步规范,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乐舞。羌姆被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所采用,形成不同的流派,并且逐渐在很多地区流传。  相似文献   

10.
张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3-133
唐卡是西藏众多的绘画门类中的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藏族人民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其风格多样,色彩鲜艳,流派众多,体现了鲜明的藏族文化特点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的表现内容中,有许多关于神话传说的描摹,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雪城先民的生生不息的困卷。唐卡的形式有绣像、手绘、印刷等多种形式,从绘画的过程和颜料的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此外,唐卡的科学领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魅力逐渐从宗教范围向其他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1.
泸定县岚安乡贵琼人宗教习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琼藏族主要分布沪定县岚安乡和沪桥区诸乡,因操贵琼语(又称“顾羌语”)故名,人口约一万。该族还分布康定上下鱼通区及金沟区,人口亦不下一万。他们的宗教习俗。语言结构属羌语文,除分布上述地区外、几乎遍及横断山区六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氓江)流域,如阿坝州、凉山州、渡口市各区县,统称“西番”。其间蕴藏着不少民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改革开放以来,颇为国内外学者关注。本调查只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桑吉扎西 《法音》2006,(2):33-41
在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中,阿里古格壁画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情调,有别于其它藏区的壁画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在藏族艺术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古格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研究价值。现存的古格壁画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阿里同周边克什米尔、西域、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文化关系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古格壁画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证明古格艺术是域外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融合创新的典范。一、古格王朝的建立古格都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18公里外的郎钦藏布…  相似文献   

13.
文汀 《佛教文化》1995,(3):46-46
《中国佛像巡礼》(胡光凡、赵志凡著,湖南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是一部立足于人类文化史、宗教史、艺术史的高度,探索中国佛像艺术精微的新作。作者把中国佛像艺术誉为“东方宗教艺术的奇葩”,认为“宗教艺术也就是宗教所深藏的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的艺术化形式”。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那些优秀、杰出的佛像作品(包括雕塑和绘画),无不生动、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特质和艺术形态,透露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它们既是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又是艺术欣赏的对象,“是宗教艺术的珍奇,是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9月17日至27日,由阿坝州委统战部、州文广新局、州体育局、州宗教局、州佛协联合举办的《魅力阿坝美丽家园——阿坝州优秀摄影作品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寺庙巡回展》在马尔康、若尔盖、壤壤三县寺庙举行。巡回展展示内容包括唐卡、羌绣、藏族祥巴(版画)、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图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和反映藏区新生活、藏族民俗活动、藏族宗教活动等方面的优秀摄影作品。这  相似文献   

15.
桑吉扎西 《法音》2013,(1):66-67
本刊讯2012年12月28日下午,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是对去年《智慧华严——北京首都博物馆佛教文物珍藏展》的回访展出。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曲萌,北京文物局副局长郝东晨,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台湾灵鹫山开山主持心道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法  相似文献   

16.
<正>“羌姆”由藏文音译而来,是对藏传佛教寺院仪式表演的一种口语称呼,汉译为“蹦跳”“足蹈”。羌姆一词无明确的藏文释义,泛释“跳舞”。[1]有学者释羌姆为“消灭”。[2]由于长期约定俗成的沿用,羌姆已成为藏传佛教乐舞的专用名词。[3]将“足蹈”“消灭”等释义结合起来看,这种仪式表演显然具有一定的原始巫术色彩。羌姆表演中,舞者除佩戴骨骸鬼卒等首具外,还会穿着华丽鲜艳的大袖长袍,尤其是在表演主尊和护法神时,则会穿着羌姆袍,又叫跳神袍,藏语为“朴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18,(1):88-88
黑格尔《美学》中说道:“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陶瓷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也不外如此。  相似文献   

18.
“玛尼”石刻,是广泛流布于藏族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宗教石刻艺术,也是藏族民间美术众多形式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段和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形式之一。藏族“玛尼”石刻泛指雕刻在石块上的佛语、造像和图  相似文献   

19.
张云凯 《现代哲学》2017,(1):105-110
黑格尔的古希腊宗教观是尚未被充分注意的问题域。本文依托《精神现象学》和《宗教哲学讲演录》两个核心文本,通过两个维度对黑格尔的古希腊宗教观展开探讨:古希腊神明的整体特征以及其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作品中呈现的神与人的辩证关系。在黑格尔那里,宗教内在原则是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这一方面体现在古希腊宗教中精神性原则对于自然性原则的扬弃,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虽然古希腊宗教出于内在矛盾而衰落,但是其也预示了完善宗教所应保留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着有力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多维精神资源。这种资源为促进社会整合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体表现在民族的宗教性整合和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关系中。本文以四川硗碛藏族乡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硗碛藏族锅庄舞、丧葬仪式中蕴含的和谐宗教思想。文章得出结论:宗教的和谐思想是促进社会整合的有利资源,这种整合是在宗教与民族两方面同步进行的:一方面,宗教作为和谐资源,被当成社会资本促进了民族的整合,这是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另一方面,从社会资本在族群中建构与生产时,宗教和谐思想无疑成了族群认同与凝聚的资源,在此意义上的整合是民族的宗教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