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丽娟  田瑞清 《心理科学》2002,25(2):144-147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不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认知控制是一项高级的认知能力,是个体执行功能的一部分。包括认知控制在内的执行功能缺陷被认为是自闭谱系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基于双重认知控制模型,通过非社会性和社会性两个领域的任务比较了自闭谱系障碍儿童(ASD)与正常发展儿童(TD)的认知控制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1)ASD儿童在非社会性领域的认知控制上不存在缺陷,ASD儿童在社会性领域的认知控制上仅表现出了主动性认知控制缺陷,不存在反应性认知控制缺陷;(2)ASD儿童的主动性控制并不像TD儿童一样出现两个领域的加工分化,他们没有像TD儿童一样,表现出社会性领域的主动性控制的优势;(3)社会性领域的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可以显著从负正两个方向上预测自闭症状的严重程度。本研究认为,可以把ASD看成是一种主动性的社会认知控制缺陷。社会性领域的认知控制指标可为ASD的诊断与训练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有关婴幼儿词语习得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理论假设:联想学习理论、制约限制理论和社会语用理论.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介绍社会语用理论的相关研究:婴幼儿词语习得过程涉及哪些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社会语用理论如何应对来自前两种理论的质疑和挑战,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的相对权重如何以及自闲症儿童词语习得存在怎样的社会性认知加工障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认知加工过程在婴幼儿词语习得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最后对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说谎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其认知发展,促进其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和学习,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回顾现有的儿童说谎的类型,包括反社会谎言和亲社会谎言,介绍儿童说谎的研究范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说谎的种类,包括被动说谎范式和主动说谎范式,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指出未来可研究方向,如修改范式、增加对亲社会谎言的研究和对特殊儿童的谎言研究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说谎的发展过程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特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亲社会儿童具有独特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友善的归因倾向,关系性目标定向,对亲社会行为反应做积极评价等。应用SIP范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更清楚地揭示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解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机制,而且还对儿童的行为矫正和训练具有积极意义。但是,SIP模型应用于亲社会行为研究时在理论模型及方法工具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李宇  王沛  孙连荣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691-1707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与理解。根据对象可以分为自我认知、人际认知、群际认知以及以社会决策为核心的社会事件认知。针对以上四个方面, 国内学者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为中国人社会认知的研究做出了先驱性贡献。但无论就理论建构、研究范式还是研究内容而言, 大量研究沿袭了国外研究的预设前提与范畴, 即“本位认知”, 脱离了中国人社会认知滋长的基础--以“差序格局”为基调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前剧烈的社会变迁背景下转型期的文化。通过梳理与整合涉及社会认知主题的研究及其内在逻辑, 发现中国人社会认知的根本特点为“他位认知”, 并且集中体现为“差序格局”文化衍生与发展的“群际认知(阶层认知)”, 进而尝试围绕“群际认知”这条主线解读与建构中国人社会认知的理论框架, 推进中国人社会认知的深层研究, 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认知的理论模型综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沛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2,25(1):73-75
社会认知一般涉及社会信息的辨别、归类、采择、判断、推理等心理成分,即林崇德所提出的涉及人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等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关于社会认知的近期研究探讨了人们关于群体及其成员的知识是如何在记忆中表征以及该知识是如何在后继判断过程中使用等问题,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论父母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儿童生活中的“最重要他人”,父母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儿童的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认知、社会性交往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过程中,父母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欣  李丹丹  杨向东 《心理学报》2022,54(8):892-904
本文探究了4~6岁儿童社会善念理解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测量了100名4~6岁儿童的社会善念理解、心理理论、亲社会性和执行功能。结果发现, 随着年龄增长, 儿童愈加在社会评价和朋友偏好上倾向于社会善念人物, 并且此社会善念理解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发展呈显著正相关, 且此相关在控制了年龄、执行功能及亲社会性后依然稳定存在, 但社会善念理解与亲社会性并不相关。此结果表明, 心理理论可能对社会善念理解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关于学业不良儿童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的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学业不良儿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即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业不良儿童的干预研究。关于心理特点的研究主要包括家庭特点与学业不良的关系,学校中学业不良儿童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特点,学业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以及认知特点的研究;关于干预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学业不良儿童干预理论的探讨和干预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察,学习不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和社会适应、学习和违纪,以及焦虑、抑郁和自杀等方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要有自我概念较低、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社会认知方面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干预和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不良儿童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策略作为目标指向的旨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操作,负责对基本信息加工的执行和控制,影响着个体的学习效果,因而被引入到学习不良领域。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分析和综合了已有研究,阐述了学习不良与策略的关系、学习不良儿童的策略表现以及学习不良儿童策略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成人学习不良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研究的逐步深入,近年来,成人学习不良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心理学研究新的热点。在回顾了成人学习不良概念的提出与确立后,介绍了美国学术界对成人学习不良的筛查和界定标准,并对该领域主要成果从学业发展、阅读困难、元认知和干预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指出成人学习不良界定标准的不统一、长期追踪研究的缺乏以及针对成人学习不良心理咨询体系的滞后等已成为当前该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在吸取国外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符合自身国情的筛查和诊断标准,掌握学习不良在我国成人群体当中的发生率和分布状况,同时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和追踪研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我国成人学习不良研究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其认知发展、学习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运用认知测验法和问卷法,综合考察了167中学习不良儿童和161名一般儿童的家庭 资料对认知发展、学习以机的影响。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学习动机和认知发展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家族资源通过两种途径对认知发展发生作用,一是通过影响学习动机促进信知发展二是直接对认知发展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访谈故事,比较了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表情调节知识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性别差异不显著,组别与年级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两组儿童发展趋势类似,发展水平不同;学习不良儿童报告出较少的社会定向目标,自我保护目标得分与一般儿童差异不显著;学习不良儿童缺少根据不同人际关系类型灵活运用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而且较少把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和目标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SIP是儿童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儿童提供一个如何处理及解读社会情境中发生的社会线索的模型,并且根据这些线索作出行为和情绪上的决定。作为一个社会认知能力,SIP被认为是学习障碍儿童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潜在的认知加工过程和情绪处理过程对SIP六阶段步骤起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注重儿童认知能力对SIP能力的作用。在此研究中,我们新增了儿童的情感纽带如(安全依恋)以及强调儿童管理情绪的能力对儿童SIP能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情绪管理、依恋质量及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希望提供关于安全依恋和情绪管理在学习障碍儿童中社会信息加工的作用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成认知:理论基础与实践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曾红  杨文登 《心理学报》2019,51(11):1270-1280
生成认知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一个新取向。它主张认知是通过身体活动“生成的” (enacted)。认知的起点不是一个怎样精确表征世界的信息加工问题, 而是行动者在情境中怎样利用知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认知不是通过精确的心理表征“恢复”世界, 而是通过知觉引导的行动“生成”或“造就”一个自己的世界。认知是具身的行动, 认知结构形成于经常和反复出现的感觉运动模式, 与身体构造和身体活动具有深刻连续性。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对生成认知具有深刻影响。同时, 詹姆斯、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哲学对于实践行动的强调也深刻影响了生成认知。这种认知观强调了“行动”对心智的意义, 引发许多争议, 也促进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对三、六年级22名学障儿童和22名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匹配的正常儿童在内外源提示下的注意表现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源性提示有效性比例较低时,学障和正常儿童的提示效度效应均不明显;当提示目标间隔时间较长时,外源性提示有效性对各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影响;在内外源性提示下,六年级儿童的绩效好于三年级;学障儿童在反应时间、加工速度上和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加工广度和策略上不如正常儿童。这些结果表明学障儿童的注意定向和相关的认知加工能力与正常儿童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俞国良 《心理科学》1999,22(5):389-393
从2308名10—15岁儿童中选取429名被试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这些家庭资源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y is a childhood disorder with basic 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s in visuospatial processing and psychomotor coordination, and secondary impairments in academic and social-emotional functioning. This study examines emotion recognition, understanding, and regulation in a clinic-referred group of young children with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NLD). These process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related to social competence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TD) children.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and social skills are also examined for this young group, and for a clinic-referred group of older children with NLD. The young children with NLD scored lower than the TD comparison group on tasks assessing recognition of happy and sad facial expressions and tasks assessing understanding of how emotions work. Children with NLD were also rated as having less adaptive regulation of their emotions. For both young and older children with NLD,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 scales were rated higher than for the TD comparison groups, and the means of the internalizing, attention, and social problem scales were found to fall within clinically concerning ranges. Measures of attention and nonverbal intelligence did not account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LD and Social Problems. Social skills and NLD membership share mostly overlapping variance in accounting for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cross the sampl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in a framework wherein social cognitive deficits, including emotion processe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social competence, leading to clinically concerning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withdrawal in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