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齐云等编著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概论》、《社会主义辩证法概述》和社会主义改革十论》三书,最近已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广东高教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三书不仅从不同的层次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辩证法及改革问题,而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 (1)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二者的关系。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调查研究、科学抽象和主体修养。 (2)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包括许多单个的人的意志及  相似文献   

2.
从本刊这一期所发表的对凯德洛夫文章的评论概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向我们寄交这些评论文章的作者们的观点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往往是互相抵触的。我们不能同意其中的许多观点。但我们认为,把所收到的全部评论意见在杂志上加以介绍,使读者对所讨论问题的各种见解获得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有益的。绝大多数作者认为,凯德洛夫文章提出的马列主义哲学的统一性、完整性问题,具有迫切意义;他们同时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将凯德洛夫文章所持的观点具体化,并作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种社会历史状态,还是属于认识论范畴?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否意味着不存在“盲目的必然”?我国理论界在这些问题上见解很不一致。本文作者就以上这些问题,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的论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当前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解释提出了批评。发表此文,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作者承认,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矛盾,甚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矛盾也不会消失。作者分析了“差别”、“对立”、“矛盾”、“统一”等概念。他说,差别是产生对立的基础和前提,但并非任何差别都直接是对立,只有那些出现在同一客观关系中因此是相互排斥、互为前提的差别,才能成为对立。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也就是表现为矛盾。不能把对立和矛盾这些哲学概念和社会对抗、阶级利益的敌对混为一谈。对立面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矛盾的性质和类型,取决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取决于所有制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立面就社会方面来说是以统一的和一致的运动趋向为特征的。作者不同意“发展一定是从统一走向对立面的斗争,然后走向新的统一”这种观点,并对它作了反驳。作者分析了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目前在世界舞台上是以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赛这种特殊的阶级斗争形式表现出来。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特点在于:这些矛盾的解决不需要进行政治变革,不需要对任何社会集团采用暴力,而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的逐步改造,使各个不同方面相互接近,使新因素在旧因素中和平地成长起来,而导致旧因素的根本改造。作者说,飞跃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但是飞跃的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飞跃具有新因素在现存关系中逐步改变、逐步成长的性质。作者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一般非对抗性矛盾的方法,是我们生活的法则,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 一开头的这一节,我把它作为预备节。所谓“预备节”,就是先不阐述本文作者自己的观点,而是先来综合介绍一下在“仁”“礼”问题上,海内诸大家的一些主要观点。冯友兰先生在1973年曾介绍他自己过去的观点。这观点是:“礼”和“仁”是思想的两个方面,其间还可能有一些矛盾(《中国哲学史论文初集》第4页)。他当时又认为,“礼”和“孝”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直”和“仁”是孔子思想的进步方面,前者使人束缚于传统之内,后者使人自传统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诸葛殷同同志的文章《“A是A又不是A”与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诸葛文”对拙作《不要用普通逻辑否定辩证逻辑)(载《哲学研究)1993年增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评。但我认为诸葛文中的许多说法是不正确的。特写此文与其讨论。如众周知,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在逻辑研究中,既不能为肯定辩证矛盾而同时肯定逻辑矛盾,也不能为否定逻辑矛盾而否定辩证矛盾。诸葛文对ZO世纪ZO-4O年代一些辩证论者混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观点进行批评,并且说什么马佩的主张“承认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律,就…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称在本文中要从辩证法规律的一般内容和表现特征相统一的观点,从辩证法问题的现状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探讨对立面的统一及其在矛盾中的作用问题。作者叙述了黑格尔和列宁对“统一”、“同一”、“同等作用”等概念的理解,并得出结论说:在唯物辩证法中,统一、同一和同等作用这些概念被用来表现对立面的规律联系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反映了同一种联系的某些不同的细微差别和方面,没有对立面的同一和同等作用,也就没有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统一、同一和同等作用始终是具体的、活动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作者以很大篇幅论述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问题。他不同意М.Ф.沃罗比耶夫(参见本刊去年第十一期)和М.Н.鲁特凯维奇等人的见解。他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辩证关系,是它们在斗争基础上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斗争决定着每次统一的变化和最后命运,统一反过来也在每个特定场合下决定着斗争的具体形式,并成为矛盾的一种运动形式,斗争是相互作用的决定性基础,是发展的原因,而统一是矛盾中的被决定的因素;统一在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既可能促进发展,也可能阻碍发展,既可能成为解决矛盾的手段,也可能成为妨碍矛盾得到解决的因素。作者认为必须把发展的泉源和发展的动力区别开:发展的泉源处于对象的内部矛盾之中;动力则是解决内部矛盾的手段,是矛盾自身产生出来的。阶级斗争是对抗性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差别的统一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运动形式,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是比阶级斗争强大百倍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的泉源也是斗争,不过是特种的斗争,是反对一切陈旧的、过时的事物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科学研究中如何处理观点和资料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若干有益的见解。我们认为,如何处理观点和资料,是关系到学风的一个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作指导去说明实际问题(包括历史上的问题)。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常说的“有的放矢”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达篇著名的论文中写道: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求是》杂志社和一些省的社联、高校、党校等23个单位发起的第五次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5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100余人与会,提供论文70余篇,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如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矛盾。对此又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普遍矛盾;二是理解为基本矛盾;三是理解为非对抗性的矛盾。但也有人认为逻辑起点不应当是矛盾,而是人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苏联和一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进行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和作用问题的十分活跃的讨论。这个问题之所以十分重要,首先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需要。社会的发展是一定矛盾的不断发生、发展和解决以及在新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矛盾,等等。因此,起着探照灯作用、照明着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应当经常分析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产生的矛盾。在个人迷信时期,哲学—社会学研究的这个重要部门曾被忽视了。十分自然,反对个人迷信的斗争把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到了首位。我们的哲学战线——指的是对于矛盾问题的各个方面的探讨——不论在对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谈民族民主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问题。作者大谈“不发达国家在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却避而不谈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国家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把民族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首要的革命斗争任务。作者完全混淆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线,抹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原则区别,企图用阶级调和论代替阶级斗争观点,用改良道路代替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作者胡说什么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在亚非民族民主国家里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执行着无产阶级专政的一定职能”,它“在客观上体现着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原则”。按照作者的看法,亚非地区的无产阶级可以完全放弃在民族民主革命甚至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权。作者企图对亚非人民进行说教:他们完全可以建立没有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似乎不经过革命斗争,不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亚非国家就能够过渡到社会主义。文章的后半部详细叙述了一些亚非国家向“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过程。作者大谈这些国家里的“社会主义因素”,似乎这些国家里的一些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的政党空喊几句“社会主义”的口号,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一些不痛不痒的改良工作,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了。因此,作者所说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十足的小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与科学的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我在《哲学研究》 1998年第 10期发表了《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一文。文中提出 ,列宁没有提出过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即认为一国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而斯大林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孟庆仁同志在《哲学研究》 2 0 0 0年第 9期上发表了以《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是一个过程》为题的商榷文章 ,认为我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实际 ,并对我的论点和论据作了反驳。我认真阅读和思考了孟文的反驳。但是 ,纵观孟文全文 ,作者对我的反驳 ,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  相似文献   

13.
李养林 《心理学报》1981,14(4):35-46
这篇文章由于审稿人的意见不一致,未能及时予以发表。原稿也太长,有二万多字,而作者又不愿压缩,这也是难于刊载的一个原因。作者坚持要求把这篇文章发表以征求广大读者的意见。现在作者又终于把原稿压缩较多,但仍太长。我们为了贯彻双百方针,经过讨论研究,也就同意把它刊载在“讨论”栏中以引起讨论。作者意在坚持唯物论的心理学观点,这是可贵的。能有接近可取的见解,也是好的。本刊发表了这篇过长的文章是例外,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4.
近一年来,哲学界对辩证唯物主义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一、事物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的提法,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决定论。事物的性质不是由矛盾的一个方面(尽管它是主要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联系起来决定的。只有在对矛盾各方面的统一把握中,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问题,是目前心理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觉得这几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工作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需要明确的认识上的问題。下面提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粗浅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从学科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矛盾心理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常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我觉得,心理学是可以大有用处的,但也可以用处很小甚至没有用处,这主要看我们如何对待它。假使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贯彻科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心理学肯定是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是讨论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矛盾规律的关系问题的。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既不在于形而上学地否认辩证逻辑,也不在于诡辩论地抛弃形式逻辑,更不在于两种逻辑之折衷主义的混合,而是在于两种逻辑的相互过渡。作者认为,在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上,我们描述本质的各个表现形式并把它们中的每一个归结为抽象的同一性,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且充分的;在第二个阶段上,我们深入地分析本质,认识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在第三个阶段上,我们依据对本质所作的辩证分析,从本质推演出各式各样的现象,这时不矛盾律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作者认为,反映现象的内在同一性的思维必须按照不矛盾律来进行,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对立统一的思维则必须按照辩证逻辑规律来进行。辩证逻辑规律包含了形式逻辑规律,而把它作为自己的从属环节,正如相对论力学规律包含了古典力学规律、剩余价值生产规律包含了价值规律一样。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是阐明不矛盾律过渡到辩证矛盾规律的联结性环节,正如洛仑茨转换是阐明古典力学规律过渡到相对论力学规律、劳动力的二重性是阐明价值规律过渡到剩余价值生产规律的联结性环节一样。切尔尼克批评了一些修正主义哲学家(沙夫、巴特斯、柯尔曼)在“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面前退却”,他们“责难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某些场合使用了‘逻辑矛盾的’陈述”。作者讨论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列宁的《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中的三个辩证逻辑矛盾的表述方式,说明在思维中有两类逻辑矛盾,一类是正确思维中不应有的形式逻辑矛盾,一类是反映客观矛盾的辩证逻辑矛盾,而这类逻辑矛盾在正确的思维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符合于真理的思维的必要规律。  相似文献   

17.
五月十九日,天津市伦理学会围绕着经济改革、现行经济政策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召开了小型学术讨论会,有三十余人参加,下边是讨论的综述。许多同志认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同我们提倡和宣传的共产主义道德是一致的。不同意效率原则和道德原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不可避免的观点。其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8.
作者宣称:本文试图研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某些特点及其基本矛盾的最重要特征。作者在分析了现时代的特点后说:彼此更替的对抗性的阶级形态,就剥削的实质来说是一样的,所以它们之间的矛盾不能有当前过渡时代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所具有的那种深刻性、尖锐性和经常性。以两个体系斗争为其主要战场的世界革命过程,客观上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成为国内和国际生活的一切领域内争论的参加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的、最深刻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具有全面性质,它深入到生活的一切方面,民族解放运动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却没有这种普遍性。只有当民族斗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融合起来的时候,这个矛盾才开始逐渐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作者还断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力量和威力的增长,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各国人民,而且对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命运以及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也就是对于全人类的命运都有决定性的意义。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矛盾,不仅在现时代之前很久就产生了,而且在全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束之前,当社会主义对帝国主义占压倒优势,而帝国主义最终失去其掠夺其他民族的可能性的时候,就能得到克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就所有最重要的特征来说,最深刻地表现着现时代的实质,决定着现时代的发展,因此,它是现时代的基本矛盾。作者接着分析了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中的表现,认为:资本主义的和前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这个矛盾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为私有制所统治的国家在客观上都同社会主义对立。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现代政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这里,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对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同时代的其他矛盾——帝国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垄断组织和大多数人民之间的矛盾——互相起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起来。战争与和平问题变为全人类头等重要的问题,它超出了狭隘的阶级利益范围。作者最后作出结论说: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就是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个定义,是最完全、最确切的。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一些报刊结合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某些文艺作品和实际生活中个别离婚案件,展开了关于婚姻道德问题的讨论。其中,涉及到的理论问题有:什么样的婚姻才符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应当怎样正确理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关的论述,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见解,颇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本刊和其他学术刊物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辩证法原理的文章。这些文章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和可供讨论的见解。就目前涉及的内容看,主要是围绕着矛盾即对立面的统一规律这个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然而可以预期,这个问题进一步地展开,势必联系到辩证法的许多规律和范畴。这也就是说,在我国哲学界开展不够的辩证法科学的研究工作,将会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