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风》2014,(8):4-6
吴耀宗:所谓自传,不只是“什么人去传”的问题,而更是“传什么”的问题……若要真的“自传”,中国的信徒就必须自己去发掘耶稣的福音的宝藏,摆脱西方神学的羁绊,清算逃避现实的思想,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神学系统;这样,我们才能把耶稣的福音的真精神,表现在新中国的环境里。——摘自《基督教革新运动的新阶段》,原载《天风》1951年1月30日。  相似文献   

2.
耿卫忠 《天风》2004,(10):27-30
序言 约翰福音对耶稣事工的记载与前三福音有所不同,前三福音记载耶稣在加利利的工作较多而且详细,而约翰福音则更多地记载了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工作和教导,比如约翰多次记载耶稣进圣城(2:13;5:1;7:10;12:12)。最后一次记载耶稣上耶路撒冷除了他为门徒洗脚之外则是长达近六章(12-17章)的临别赠言。而在这长篇语重心长的告别辞中,重点体现出的是耶稣对门徒的爱,"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13:1)。接着耶稣就用行动来  相似文献   

3.
曹圣洁 《天风》2007,(17):2-4
经文:太4∶4今天的经文是《马太福音》4章4—11节,关于耶稣受试探的事。四福音很少记载耶稣受洗以前的事。当耶稣受洗的时候,他看见圣灵如鸽子降在他身上,还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使他自觉他作为神的儿子又是人子,在世上有特别的使命。然后,圣经记载圣  相似文献   

4.
教会书坊     
《天风》2006,(3)
《耶稣的故事VCD》(上下部4张)定价:28.00元本片根据圣经《约翰福音》为主线,综合四福音记载关于耶稣的内容拍摄。生动展现耶稣受试探、迦南婚宴、呼召门徒、使拉撒路复活、耶稣被钉死、复活等重要场面。描写了耶稣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喜怒哀乐,是人可亲可近的救主。本片制作精美、表现真实、感人至深。《大卫的故事VCD》(上下部4张)定价:28.00元本片根据圣经《撒母耳记(上、下)》记载的内容拍摄, 讲述大卫的一生。巧妙地运用《诗篇》内容作为旁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5.
学医感想     
赵庆芬 《天风》1994,(11):39-39
我奉献来读神学,希望将来为主传福音,引人信耶稣。但神学班开设了医学课,当地医院的专家医生在假期给我们讲了200多个课时,平时每周又学习两个课时,课余时间到“仁爱诊所”实习,两个月后,我已能熟练地操作各种注射(包括输液)等技术。 神学班为什么要开医学课呢?有许多人产生疑问。圣经中记载耶稣在世传道,还医治人各种疾病(太8:7)。写《使徒行传》和《路加福音》  相似文献   

6.
谭静芝 《天风》2013,2(2):42-43
《诗篇》在教会崇拜中的重要性 《诗篇》在耶稣口中非常重要,不但经常被引用,而且耶稣也唱颂。他期望门徒们因着他的复活,明白他被父派来的侍奉,能紧紧抓住耶稣属天的身份,发现耶稣的教训、基督的事件都有旧约——就是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与《诗篇》的依据。因此人能借信靠耶稣,明白先前一切指向他的预言,并在耶稣里找到应许的成就,更热切地盼望神指向将来一切应许的应验。单是《诗篇》,在新约就被引用超过一百次,可见它是如何深入新约众作者的心,也能帮助福音的听众明白宏阔的神观并因认识耶稣基督,发现在《诗篇》中一切用作指向与预表耶稣的谜语。  相似文献   

7.
邓福村 《天风》2007,(3):20-22
在华人教会中,有部分信徒对耶稣的认识存在着偏颇:只关注耶稣是基督,是神子,是救赎主,而忽略了耶稣同时也是人子。在基督教的信仰、教义和神学中都明确地指出: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既是神子,又是人子。在基督耶稣身上既有完全的神  相似文献   

8.
严锡禹 《天风》2008,(18):12-13
一 耶稣在讲道的时候,喜欢用一个词amen,英文译为truly,中文译为"实在",或者"实实在在".前三福音喜欢用"实在",第四福音喜欢用"实实在在".在前三福音中,耶稣常常讲"我实在告诉你们",这样的话共有54次.在第四福音中,耶稣的这句话被译为"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共有25次.这样,总共就用了79次.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牧师,我想向信徒们讲讲如何做一个神人喜悦的基督徒的问题。主说:“不抵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可9∶40)可见耶稣心胸宽广。耶稣的一生很短暂,他的言行从来不违背当时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四福音记载中,耶稣与执政掌权者都希望互交朋友,促进信仰与政治的共同发展。主耶稣希望他的所有门徒们都像他一样遵纪守法。《圣经》上说:“在上有权柄的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做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因为他是神的佣人,是与你有益的……他是神的佣人,是伸冤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神学政治论》中关于耶稣的论述,涉及斯宾诺莎对哲学与神学关系的论证能否成立。对《神学政治论》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显示,斯宾诺莎并未肯定耶稣以理性的方式接受、理解和传授启示,因此他并不认为耶稣是一个哲学家。但是斯宾诺莎也未直接宣称耶稣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先知,而是运用双关、隐喻、错误推理等表述方式模糊处理耶稣的角色,这是宗教迫害环境下的一种写作艺术,但它也使斯宾诺莎的一些表述显得自相抵牾。  相似文献   

11.
正"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主耶稣在《约翰福音》3章3节中这样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四福音中,"实实在在"这个词语经常出现在耶稣的教导当中,是耶稣的习惯用语,耶稣借此来表明自己的郑重其事,以此来提醒人们注意他所传达的信息与真理。在这句经文中,耶稣让人们留意的真理就是"重生"!重生中的"重"这个字,可以理解为"再次、  相似文献   

12.
应有兴 《天风》2004,(4):14-15
经文:路22:54—62 四福音中除了耶稣的受死、埋葬、复活有共同记载外,其余有共同记载的不多,而“彼得三次不认主”的事每卷福音书都有详细记载。为何圣灵要反  相似文献   

13.
富人难进天国黄志芳主耶稣在三年传教期间,常以其福音圣训教导门徒和群众。耶稣基督的每端道理都是万古常新的真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看似简单的讲话,却具有高深的哲理。例如关于“富人难进天国”的论述,就有深蕴的内涵,耐人寻味。玛窦福音记载:“耶稣对门徒说...  相似文献   

14.
林文恩 《天风》2001,(6):46-47
圣经观是神学思想建设中的最重要的事工。正确的圣经观意味着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解释神圣的启示。本人拟就《马太福音》中的“登山宝训”中所包含的爱的信息来尝试一下如何去正确地理解圣经,理解基督耶稣的教训。《马太福音》第5至第7章记载耶稣在山上的教训,通常称之为登山宝训。登山宝训主要描写上帝国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在  相似文献   

15.
杜鹏 《天风》2013,(4):51-51
我幼年便有幸听福音,在教会中听得最多的莫过于耶稣行神迹.耶稣能医治瞎眼的、瘸腿的,能让死人复活.虽然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人,但是我觉得他不是,他太神奇太全能了,他不可能生活在我们中间.随着我慢慢长大,到了初中,看到了根据《路加福音》拍摄的电影《耶稣传》,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耶稣: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爱孩子,他有无助,他有痛苦.让人心生怜悯,让人为他的死痛哭不已.而后再思索,觉得耶稣是神,他所行的神迹是那么轻松,但他又是感情饱满顺服父命的人.然而他到底是何人?圣经四福音中对他所行神迹的记载占了一定的篇幅,他仿佛是一个神医,还有一点魔术师的感觉.这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耶稣很多时候会切切嘱咐得医治的人,不要叫人知道这事.耶稣能行神迹,却在别人希望看到神迹时说: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他怎么会如此吝啬于行一个神迹呢?当我重读福音书,对天父那测不透的智慧有了新的领受.  相似文献   

16.
玛窦、马尔谷和路加,都记述了耶稣正在讲道时,他的母亲和兄弟们去找他的情景。对观细读,三位圣史所述各有侧重,但都突出了“听天主道而遵行的人”就是耶稣的亲属。圣玛窦福音12章46-50节这样记载: “耶稣还在同大众讲话时,他的母亲和他的兄弟站  相似文献   

17.
一、福音中的耶稣童年史 在四部福音共89章中,只用了4章来记述耶稣的童年生活。而这四章分别载于玛窦和路加两福音中,就是玛窦第1章18节至第2章23节和路加第1章5节至第2章52节。我们所传述的圣诞故事便是综合这些章节内容,描绘出来的。以下让我们看看两部福音的分别记载:  相似文献   

18.
上帝的国译自希腊文βαστλεiατoυθεoυ,是耶稣教训的核心信息。上帝的国是新约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和其它两卷符类福音(也称"同观福音"或"前言福音")一样,《马可福音》中上帝的国也是呈现现世性和末世性的辩证关系。笔者在探究"βασιλεiα"的词源及其在《马可福音》中的运用后,主要藉着《马可福音》记载的耶稣讲的四个上帝国的比喻,即"捆绑壮士的比喻"(可3:22-27),"撒种的比喻"(可4:3-9),"种子长大的比喻"(可4:26-29),和"芥菜种的比喻"(可4:30-32),来阐释上帝国的现世性和末世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两种声音     
傅献祭 《天风》2003,(4):8-9
前三福音不约而同地详细记载了耶稣在山上变像的事迹,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耶稣没发一言,可我们依然从中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人的声音,即彼得说的话,另一种是云中的声音,即上帝说的话。我们把这两种声音稍作对比,就会得到一些有益的亮光。 耶稣登山变像 耶稣带着彼得.约翰和雅各三位门徒暗暗地上山去祷告,正祷告的时候,形象改变,“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这正是耶稣作为上帝的儿子的荣耀和圣洁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他的神性(参启1:  相似文献   

20.
羊圈的比喻     
王俊 《天风》2006,(17):4-6
“羊圈的比喻”启示给我们的实质内容为耶稣是好牧人。这一点,耶稣在讲完比喻后给门徒们交待清楚了。那么,耶稣这位好牧人究竟具有什么特征呢?经文:约10:1-17耶稣生前讲了几十个比喻,有的针对犹太上层,有的针对他所拣选的使徒,有的针对门徒,个个脍炙人口,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羊圈的比喻”前三福音都没有涉及,只有《约翰福音》特别提到,虽然较短,却有时代的亮光和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