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调查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和医务人员对家属需求的认知,寻找差异并提出对策,以期使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家属需求。结果显示,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与医务人员对家属需求的认知存在28项差异(P0.05);影响家属各维度需求差异的因素是家属年龄及患者是否曾入住其他病房(P0.05);影响不同医务人员对各维度需求认知差异的因素是从事专业年限及职业类别(P0.05)。因此,目前医务人员对烧伤住院患者家属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无法给予认知和满足。建议建立基于家属教育和视频探视系统的探视制度,设置母婴同室病房;并引入医务社工,开展家属教育小组和巴林特小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关系,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K10量表》随机选取甘肃省820名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方式总体表现为一般;不同居住地的居民在生活方式的营养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体育锻炼和营养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个人口学变量在生活方式各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2.城镇化进程中居民整体心理健康较差;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总体心理健康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人口学变量在各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0.05)。3.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中的健康责任因子、体育锻炼因子和生活方式总分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类型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水平的差异,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SSForPMI)对294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施测。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在量表总分、危险维度和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6,2.708,3.396,P均0.01)。因此,当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存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现象,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更为严重。不同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中学生耐挫力自评问卷",对天津市区和郊县的初二和高二学生的耐挫力及其与家庭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耐挫力的总分检出率为66.1%,耐挫力各因子的检出率按严重程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师生关系69.7%;与父母关系66.4%;其他问题62.4%。中学生耐挫力问题存在父亲文化差异和母亲文化差异,各维度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中学生耐挫力问题在不同家庭类型间和不同家庭收入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震后儿童青少年心身健康和应对方式差异特点及关系。方法:用修订的心身健康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512汶川地震重灾区37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回避、漠然、愤怒、自杀等不良情绪维度(F=3.66,4.20,9.97,4.45,均P0.05)及兴趣(F=8.81,P0.01)及睡眠障碍(F=7.95,P0.05)维度年级主效应显著;在强迫、敏感不良情绪(F=4.88,8.97,均P0.05)及失眠、身体不适(F=8.41,6.35,均P0.05)维度上性别主效应显著;强迫、回避及自杀不良行为维度(F=4.39,3.08,3.04,均P0.05)及注意力(F=3.77,P0.05)、失眠、身体不适等生理维度上(F=6.29,3.63,均P0.05)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退避与幻想应对方式上年级主效应显著(F=3.16,5.41,均P0.05);在退避应对方式上有性别主效应(F=4.46,P0.05);回归分析表明,自责、退避、解决问题及合理化应对方式影响灾区小学生、初中生的心身健康状况,而影响高中生心身健康状况的仅有自责应对方式。结论:重震区儿童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及应对方式有年级和性别差异特点,且应对方式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的心身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提醒震后对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要分性别、年级或年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现状,探讨二者关系,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对锦州市某三甲医院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2.07±12.61)分,生存质量总分为(56.02±12.57)分;心理弹性高分组其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1),且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弹性总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能够影响其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应重视提高患者心理弹性,以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探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过程和结果的特点,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对101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01例普通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两组家庭在家庭功能过程发展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庭功能结果方面及家庭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功能过程发展中的角色、情感反应、问题解决负向预测家庭功能结果的亲密度(P0.05),问题解决和总功能维度负向预测适应性(P0.05)。表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功能的过程和结果上失调,且家庭功能的过程与结果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医学生、癌症患者对于坏消息告知喜好与医护人员临床实际做法的差异,使用病情告知问卷对肿瘤相关科室124名实习生、175名医护人员和117名患者进行调查。在总分及"告知方法"、"情绪支持"、"提供附加信息"三个维度上,医护人员临床实际做法得分与患者、医学生告知喜好得分均有显著差异(F=18.850,P0.001;F=33.922,P0.001;F=10.023,P0.001;F=19.262,P0.001),医护人员临床实际做法得分明显低于患者、医学生告知喜好得分。对于坏消息告知沟通技能的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医学院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而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坏消息告知沟通问题严峻,要想达到缓和医患关系、改善临床结局的效果,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犯罪青少年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反社会行为问卷对30名犯罪青少年及30名普通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在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其他人支持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应对维度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3)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其他人支持维度能够预测其问题行为。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反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能够影响反社会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南昌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的状况和影响因素.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对56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3个维度的得分:同情心满足(3.16±0.57)分、继发性创伤应激(2.72±0.55)分、身心耗竭(2.76±0.55)分.年龄和婚姻在同情心满足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在同情心满足和身心耗竭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事性质在继发性创伤应激和身心耗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室工作时间在同情心满足和继发性创伤应激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职务和所在科室在三个维度上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和管理者应加强对同情心疲乏的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老年患者早期结直肠癌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术后整体生活质量加以评价。68例病例组(老年组)和同时期52例对照组(非老年组)纳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病变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病变大小、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完整切除和整块切除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迟发性术后出血"、"穿孔"这三项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评分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欧洲肿瘤研究和治疗联盟关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评分30(QLQ-C30)评分上,除去"失眠"项目老年组患者得分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28),其他各项目上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老年早期结直肠癌患者ESD手术治疗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回汉民族性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相结合,探讨339名回汉民族人士在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五个维度上民族性格的差异。结果发现:回汉民族在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五个维度上主效应不显著(P.05);回汉民族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在神经质上交互作用显著(P0.05);回汉民族的婚姻状况在开放性上交互作用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量性调查和质性访谈结合的方法,对肿瘤科护士灵性照护认知和灵性照顾能力现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灵性照顾能力总分为(69.74±15.31)分,灵性照护认知得分为(174.99±24.95)分,灵性照顾能力和灵性照护认知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307,P0.001),说明肿瘤科灵性照顾能力和灵性照护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可通过干预或培训提升肿瘤科护士的灵性照护认知,从而提高其灵性照顾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家庭支持对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患者心理压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将89例PCI术后患者按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分为高、中和低家庭支持组。应用SAS自评量表、SDS自评量表及SF-36生命质量问卷,比较其抑郁、焦虑以及生命质量的水平。结果显示:三组间抑郁、焦虑及生命质量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职能维度中,中与高家庭支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家庭支持组分别与中及高家庭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维度中,低与中家庭支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家庭支持组分别与低及中家庭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水平比较显示,高支持组NO水平,高于其他组(P0.01)。因此,家庭支持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生命质量相关,可能和NO等血管活性介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300名河津中学和樊村高中学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itken拖延问卷(中学生版)",通过对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拖延的现状调查,探讨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的关系,进而分析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拖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失败恐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任务厌恶相关不显著;河津高中与樊村高中在时间价值感与时间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高中生是否为班干部在时间监控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时间效能感对失败恐惧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肺癌分期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各异,本文旨在比较第7版、第8版肺癌TNM分期在35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差异,同时查阅文献探讨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为下版分期的修订提出建议;入组患者中共有74例(20.6%)总分期发生变化。生存分析显示入组患者在新旧版分期中生存率与T分期及总分期均呈反比,随着T分期增高,生存率均次下降。而总分期中,Ⅱ期、Ⅲ期生存曲线都存在交叉。因此,第8版分期在对肺癌患者预后影响上较第7版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对预后的判断更准确,但仍有一定局限性,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调研。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8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有54.9%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仅有3.3%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②"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③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90后"大一新生在SCL-90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性别比较时,只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的感知差异,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对患者与父母亲进行调查。发现在家庭功能过程发展的感知上,父子在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总功能方面差异明显(P0.05);母子在沟通方面差异明显(P0.05);父母在问题解决方面差异明显(P0.05)。在家庭功能的结果方面,父子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差异明显(P0.05),母子在亲密度方面差异明显(P0.05),父母在适应性方面差异明显(P0.05)。表明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过程和结果的感知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心理一致感及服药依从性现状,并探讨二者关系,本研究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济南市21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仅为18.7%;心理一致感总分为58.78±10.44,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由低至高依次为可理解感(4.36±0.94)、可控制感(4.47±1.00)及意义感(4.77±0.94);不同心理一致感水平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心理一致感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最好,且心理一致感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保护性因素.因此,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一致感能够影响其服药依从性,故应重视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培养,以改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难治性抑郁症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病人自动思维特点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动思维与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8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结果 1常模、难治性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差异具有显著性(F=658.57,p0.01)。2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性,与HAMD总分相关系数r=0.251(p0.01),与HAMA总分相关系数r=0.200(p0.01)3抑郁症患者负性自动思维在年龄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t=-3.336,p0.01)。结论1难治性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均显著高于常模;难治性抑郁症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病人自动思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2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关系。3抑郁症患者负性自动思维在年龄维度上青年人自动思维出现的频度显著高于中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