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清末民初北京西医群体的产生及发展特点,西医院与药房的创建,西医教育的起步与规范,医学团体和报刊的创立等;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在建国前期北京西医群体不断壮大、本土化趋势、不均衡发展等特征;同时也折射出西医文化的传播不再仅仅依靠传教士借医传教的模式,而是更多地依赖西医群体本身的自主传播;北京西医群体的形成,也推动和加速了西医文化和西医教育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西医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随着西医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的不断传播,近代医界人士逐渐意识到人体解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体解剖的发展将提升医学诊治水平、助力医学教育发展和解释病患家属疑惑,其社会推广普及程度将深切影响中国医学的发展。结合近代中国人体解剖发展的历史背景,重点阐述近代医界有识之士通过推动人体解剖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倡导实践志愿人体解剖和传播人体解剖理念及知识等途径,推动中国社会大众对于人体解剖的接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传教士最早将西医引入豫北地区。其方式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医疗活动:建立现代化医院,构建医疗卫生网,引进现代护理制度,开展社会化卫生知识宣传等。这些活动促进了近代医学与传统医学话语权在民众中的进退变革,表现为:近代豫北西医群兴起,民众医疗观念改变,“拜医”与“看病”话语变更,对护理职业态度转换,及中医向科学化发展。民众医学话语权的进退,是西医走进民众、实现传播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4.
传教士在中国近代的医疗活动促进了西医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医学人才;借鉴了国外管理体制,提供了医学教育模式;发扬了医生职业道德,解除了人民疾苦;建立了乡村医疗网,揭开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传教士在中国近代的医疗活动促进了西医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医学人才;借鉴了国外管理体制,提供了医学教育模式;发扬了医生职业道德,解除了人民疾苦;建立了乡村医疗网,揭开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其医学内容包含了中医学、少数民族医学和巫医。清代初期由于战争和封禁政策的影响,黑龙江医学十分落后,缺少专门的医生,而萨满跳神和叫魂的巫术十分盛行,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清代前期向黑龙江地区遣放犯人戍边垦荒,尤以宁古塔和卜奎的流人为多。这些流人为黑龙江带来了中医学,带动了黑龙江中医学的发展,使医学渐渐从医巫混淆的状态中走出来。19世纪末,黑龙江省开始出现教会医院,陆续兴办西医院和诊所。在伍连德防治肺鼠疫成功之后,西医在黑龙江省立稳了根基,并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中医学和西医学形成了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中医学的有效性,其整体辨证的理论,和西医学的还原分析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的特点,互补短长,在防治疾病方面,西医重病毒细菌,中医重病人整体,人体的复杂性需要从多方面的观点来综合分析。中医学关于邪正消长、正气(免疫力)盛衰、使病邪无害化(带毒状态)、维持体内阴阳平衡(自稳态)的理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无不和加强正气、增强免疫力有关。中草药、针灸、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汇通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以传教为主的同时,将西方医学知识传入中国。西医的传入使得国内一部分勇于接受新知识的中医学家开始注意到中西医学的不同。他们从主体上肯定中医学,主张吸收西医学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医学汇通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和研究。详细论述了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的传入以及伴随出现的中西医汇通思想的萌芽,为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史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器官病理学的产生及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西医病理学的发展过程,分析器官病理学对医学的影响,同时指出机械唯物论的局限性,虽然西医学试图用整体医学思想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但目前距这一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是俄罗斯东正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重镇。中俄之间历史与现实的政治关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是哈尔滨东正教产生与演进的基础。哈尔滨东正教史,既有与中国其它地区相似的一面,又在教会产生原因、组织机构、根本任务、历史阶段、录属关系等许多方面,有着自己非常特殊的历史轨迹。对世俗政权的高度依附性、鲜明的侨民性、对哈尔滨影响的复杂性等三个方面是其主要的特征。中俄两个异质文明之间的交往,是我们理解哈尔滨东正教发展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叙述西医病理学的发展过程,分析器官病理学对医学的影响,同时指出机械唯物论的局限性,虽然西医学试图用整体医学思想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但目前距这一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1树立实事求是的教学思路 就临床教学中的几种不很正确的医学观加以探讨: (1)西医能解决一切问题.西医学容易被人接收,很多人认为西医能解决一切问题.稍有一点临床经验医生都会知道,即使西医已发展到基因水平,还是有很多疾病,没有好办法,即使一些很简单的疾病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医”——中医现代化的实现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百年来中医药曲折的发展史和今天中医现代化的呼声,留给中医药工作者极大启发。1现代中医的概念陈镜合认为[1]现代中医不是指中医学西医或西医学中医,而是以中医为主的中西结合医。既不同于不懂西医的传统中医,更不同于以西医为主的中西结合医。是源于传统又超出传统,来自中医又超出中医;以“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为指导,按“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的原则,进行临床、教学与科研的当代中医师。陆明等认为[2]现代中医可分为:传统中医,占中医的极少数;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学”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作为“科学”下位的两个种概念,即“中医学”与“西医学”,至今没有见到确切的定义。中医研究的是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西医研究的是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的结构与功能。中医运用的阴阳五行学说实质上是朴素、自发的系统方法;西医则选择了还原性研究方法。中医理论是综合、演绎的机体反应状态变化规律的系统状态模型;西医理论是分析、归纳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医理论特色 ,人们常以“整体观”、“系统论思想”、“功能状态描述”、“模型论”等概之。然与西医学详加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西医学亦有自己的“整体观”和“系统论思想” ,更有对机体详尽的“功能状态描述”和许许多多的“模型”。那么 ,中、西医学理论间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本质的差异呢 ?笔者认为 ,中医基本理论建构的虚拟性是其重要特色 ,这与西医基本理论建构的现实性之间的差异 ,也许是我们进行中、西医比较与结合研究时所不应当忽视的。虚拟 ,是人对世界、对象、活动、意义等的人化形式的构建 ,这些人化形式主要是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16.
萨满教作为直至近现代仍然存在的一种原始宗教,有其民族的、地域的、社会经济、以及传播上的共同因素和渊源关系。曩者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东起白令海峡,西迄斯堪的拉维亚,横亘欧亚大陆北部亚寒带、寒带地区,是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渔猎或游牧民族的原始宗教。在中国,萨满教主要分布在东北至西北边地操阿尔泰语系中的满——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民族中间,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我国北方民族特有的一  相似文献   

17.
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基督教于635年传入中国。唐朝后期,受会昌灭佛的影响,它在中原的影响日渐衰微,但却在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部落中得以传播,并一直延续到元代。本文试图从考古和文献两方面的内容着手,对9-14世纪基督教在北方草原地带的发展进行梳理,从而勾勒出基督教在这一区域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8.
人们关于医学整体观的谈论已经很多。什么是整体观?简单地说,就是医学理论研究中关于人体统一性的揭示。有种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医是整体观念强的医学,而西医则不然。主要的理由是由于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西医学的学科逐渐增多,分工日益精细,因此越来越偏于注重分析,忽略了  相似文献   

19.
中医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随着西医传入创立的新概念,是对中国传统汉族医学的简称,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水平,蕴涵着大量的医学经验,在文化和科学研究范式方面与现代医学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医教学及其未来模式的探讨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2)孔炳耀一、以现代中医管理理论指导教学中医药高等教学模式,除医史文献专业外,其它学科大多参照西医院校的学科设置方式来确定中医学科,用西医的模式来要求和规范中医,造成学生习惯于西医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