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分析神经根沉降征对于腰椎管狭窄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回顾性研究自2013年9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检测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及阴性患者术前及术后ODI评分、VAS评分,术后Macnab疗效评定,比较两组间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ODI评分及Macnab疗效评定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阳性神经根沉降征的腰椎管狭窄患者较阴性组预后预测价值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分析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收集缺氧性肝炎患者41例,其中死亡18例(死亡组),生存23例(存活组),病死率为43.9%,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缺氧性肝炎患者平均年龄(74.7±12.5)岁,以70岁~89岁患者居多(占73.2%),并发于感染性休克者占70.7%;死亡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百分数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AST、LDH、INR、Cre、Bun、乳酸水平分别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H、HCO_3~-水平分别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中合并酸中毒者的百分数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是影响缺氧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44、4.59,P0.05)。可见缺氧性肝炎多见于老年患者,常并发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冠心病、糖尿病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与其病情分期的相关性。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IPF加重期患者25例,另取同期IPF稳定期患者25例以及正常体检者25例。分别对比三组血清SP-D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加重期组治疗前后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血清SP-D水平进行比较。健康对照组血清SP-D水平(93.1±3.6)ng/ml显著低于稳定期组(121.6±6.2)ng/ml,而稳定期组又显著低于加重期组(180.8±9.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P-D水平与IPF患者病情(FEV1.0/FVC%)呈显著相关性(r=-0.837,P=0.000)。加重期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P-D水平(137.7±3.2)ng/ml显著低于治疗前(181.5±3.5)ng/ml,同时显著低于无效组(180.5±4.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F患者的血清SP-D水平与病情分期及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能够用于IPF病情的进展和评估预后的辅助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评价经肛24#留置导尿管置入治疗梗阻性直肠癌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急性梗阻性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1例对照组选择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19例研究组采用经肛24#留置导尿管置入治疗。两组患者操作成功率为100%(40/40)。两组置管后3天所有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并腹围和肠管最大直径明显小于置管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38/40)患者置管后3天7天成功施行I期根治性手术;比较两组间手术疗效,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留置导尿管置入治疗梗阻性直肠癌的操作技术安全、可行,且其手段是治疗梗阻性直肠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评估RPH-Block优化手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选用RPH-Block优化手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法,对照组选用STARR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随访指标。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分析,发现研究组术后3d疼痛评分、5d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随访指标分析,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Longo ODS评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Longo OD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Longo ODS评分(均为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达较高水平。重度直肠前突治疗上RPH-Block优化手术联合硬化剂注射类同于STARR手术,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预后中的价值。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血清PAPP-A水平,随访两年。PAPP-A浓度在TIA和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有差异(P均0.05),预后预测的OR值分别为1.41(P0.05)和1.25(P0.05)。笔者由此认为血清PAPP-A浓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的预测价值.检测88例TIA患者血清PAPP-A水平,出院半年随访动脉硬化性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TIA患者PAPP-A浓度为4.75(1.67~7.13)mIU/L.预后不良组PAPP-A浓度高于预后良好组(5.31mIU/L vs.2.61mIU/L,P<0.05),PAPP-A浓度为TIA预后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3.88(P<0.05).因此,血清PAPP-A浓度对TIA患者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延迟支架置入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发病12h内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81例,罪犯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前向血流达TIMI 2级~3级且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延迟治疗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呈色分级、术后6月心功能及术后6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支架置入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肌呈色分级、术后6个月LVEF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6个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后延迟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提高心肌灌注,改善老年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对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运行半年进行短期总结。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管理的出生缺陷干预救助与诊疗管理平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7月~2018年1月救助的患儿共66例,同时作为比较,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同类疾病谱患儿共110例,通过比较同类疾病患儿救助与非救助方面,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花费、住院天数、预后评价、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指标。收集不同疾病以上指标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 17.0进行t检验。通过比较先天性多指(趾),漏斗胸,胆道闭锁三种疾病,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花费、住院天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评价方面,通过各病种术后评价方法获取优良率指标,通过比较发现两组中三种疾病在优良率方面接近;满意度调查评分,两组中三种疾病各自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对出生缺陷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切实减轻经济困难患儿家庭负担,在临床应用实施过程中没有出现资金浪费,过度医疗的现象,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长期支持推广。  相似文献   

10.
观察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开颅术与微创术的手术效果。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35例行常规开颅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87例行微创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神经损伤程度评分、生活能力和运动障碍等级。术后7d对照组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为(21.5±1.3)分,观察组为(15.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强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后神经损伤程度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浸润性导管乳腺癌(IDC)与浸润性小叶乳腺癌(ILC)的鉴别诊断与预后评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的350例IDC患者和40例ILC患者,分为两组,均进行了钼靶X线和超声检查,并进行24个月的随访。结果IDC组的钼靶X线和超声检出率均高于ILC组(P0.05);两组肿瘤位置、多中心多灶性、同时性双乳癌发生率和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率都具有差异,IDC的两年内存活率明显高于ILC(P0.05)。ILC的预后更差,病理学检查对乳腺癌分型可以使组织分型更准确,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要注意ILC患者的保乳手术后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观察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PPO)与交锁髓内钉(IMN)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以2011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34例符合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IPPO组(n=67)和IMN组(n=67),MIPPO组给予MIPPO治疗,IMN组给予IMN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治疗情况、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等。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IMN组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较高(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MIPPO组患者和IMN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能达到90%以上,治愈率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MIPPO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9.0%),无愈合延期、畸形等并发症,预后情况较佳,优于IMN组(P0.05)。MIPPO疗效突出,并发症少,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对骨组织的损伤,IMN法治疗费用低,不易感染,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增殖期雌激素(E2)水平对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TCRP)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回顾性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妇科321例行TCRP治疗的患者资料。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不同E2水平下TCRP术后宫腔恢复时间、排卵期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宫腔恢复时间、排卵期内膜形态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卵期内膜厚度随E2水平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增殖期E2水平对TCRP术后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具有影响,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118例接受激素(92例)或丙种球蛋白(16例)或rhTPO(10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1)激素组、丙种球蛋白组和rhTPO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81.3%和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有效率(67.3%)明显低于初治组(83.3%,P0.05),PAIgG伴PAIgM升高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不伴PAIgM升高组(P0.05);(2)血小板达峰时间:激素组为(5.70±3.68)d,丙种球蛋白组为(4.31±0.75)d,rhTPO组为(5.00±1.63)d,激素组与丙种球蛋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激素组均出现类库欣综合征表现,丙种球蛋白组未见不良反应,1例(10%)rhTPO组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增高。总之,丙种球蛋白和rhTPO治疗成人重症ITP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探讨B型尿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在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评价方面的价值,及其与APACHEⅡ评分在全身性感染患者的相关性.选取全身性感染患者32例.以28天随访结果,根据其转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8例.分别在确诊后Oh、72h采血行NT-proBNP检测,并采集数据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NT-proBNP(Oh)[(5 463.75±4 152.3)ng/L]明显高于存活组[(839.45±1 132.0)ng/L](P=0.016),72h后死亡组NT-proBNP[(5 676.1±3 937.4)ng/L]依然高于存活组[(843.5±866.3)ng/L](P=0.017).NT-proBNP(Oh)、NT-proBNP(72h)(P<0.05)是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经过对数转换的NT-proBNP(Oh)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r=0.73,P<0.001).由此可见,NT-proBNP与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一种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全身性感染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方案对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影响,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病历561例(清醒镇静237例,全身麻醉324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透视时间、消融即刻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全麻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全麻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镇静组(P0.01)。两组透视时间、术后即刻成功率、住院天数、呼吸道感染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术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房颤总体复发率及两组内持续性房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麻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低于镇静组(P0.05)。因此,全身麻醉和清醒镇静均可安全应用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全身麻醉方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并可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率。5-HT3受体拮抗剂能降低患者全麻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效果效益,采用病例查阅、专家咨询、现场考察、试点研究、个人访谈等方法,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效果效益.结果显示,试验组首次就诊时间和再次就诊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医疗费用和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高血压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6例青年胃癌和59例超高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及预后情况,结果提示青年组与超高龄组TNM分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女性比例明显较超高龄组高(P0.05);青年组胃体部肿瘤较超高龄组多,而超高龄患者组贲门部肿瘤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低分化腺癌比例较超高龄组高,但肿瘤大小则超高龄组较大(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青年胃癌和超高龄胃癌均属于非常见发病人群,且预后较差,但早期发现及积极治疗仍能提高这两组人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影响。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110例急性心肌梗死需行初次PCI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80mg/d,n=36例)及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mg/d,n=36例),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n=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所有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留取术前及术后第1、第3天的血标本,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记录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各组患者PCI术前TC、TG、LDL-C及hs-CRP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各组血脂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天各组患者hs-CRP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大剂量组下降更为显著,且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相对安全有效,不仅降低血脂,且显著下调术后炎症因子的升高,减轻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20.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诊室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4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高血压组(HT组140例)、隐匿性高血压组(MH组140例)、正常对照组(NC组140例),对三组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NC组比较,HT组及MH组糖尿病史[27(18.29%)、24(17.14%)比8(5.71%),均P0.05]、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5.03±6.77)μmol/L、(15.00±6.06)μmol/L比(13.64±5.02)μmol/L,均P0.05]、脑卒中人数[37(26.43%)、38(27.14%)比22(15.71%),均P0.05]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T组与MH组相比这三项指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正常对照组为参照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血压(OR=1.697,95%CI:0.901~3.129,P=0.013)、糖尿病(OR=2.327,95%CI:1.013~5.347,P=0.017)及同型半胱氨酸(OR=1.083,95%CI:1.030~1.138,P=0.002)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