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中国学校卫生》近5年纸质期刊,查看文章"对象与方法"中有无"知情同意"或"获得伦理学审查"等信息。结果显示,获得伦理学审查或知情同意的文章884篇,各年份获得伦理学审查、知情同意及总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6.29,43.58,219.83,P0.01)。各年份获得伦理学审查、知情同意的心理学研究及总体检出率(χ~2=107.55,16.80,58.66);获得伦理学审查的干预性研究及总体检出率(χ~2=44.40,18.46);获得伦理学审查的涉及生物样本的研究检出率(χ~2=1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今后应不断加强引导和教育,加强科研人员及编辑的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2.
调查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对医学科研伦理的认知及培训情况。选取该院30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对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知情况以及教育培训情况。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医院设置医学伦理委员会、科研需通过委员会审核的认知及工作期间参加医学伦理学培训的占比分别为48.33%、39.33%和54.00%;医生对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知晓情况优于技师和护士,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知晓情况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学的认识不足,工作期间接受的培训也较少,医院应重视医学伦理学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探讨分析在围绝经期女性抗孕酮与联合妈富隆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相关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自2015年6月20日~2016年6月20日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2例,按着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纯组(妈富隆治疗)和联组(抗孕酮联合妈富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有效率纯组vs.联组为78.05%vs.9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7,P0.05);联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2(Ang-2)显著低于纯组,且纯组的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小于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率为46.34%和3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P0.05)。抗孕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刮宫术后的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改善机体内Ang-2和性激素水平,但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DCIS患者25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53例患者中接受全乳切除术175例(69.17%),接受保乳术78例(30.83%),其中56例(22.13%)患者保乳术后接受了放疗;年龄≥55岁(OR=0.029,95%CI:0.009~0.091,P=0.000)、首发症状为乳头湿疹(OR=8.319,95%CI:2.229~31.045,P=0.002)、活检方式为切除活检(OR=3.155,95%CI:1.496~6.776,P=0.003)、病理类型为粉刺型(OR=11.287,95%CI:4.015~31.734,P=0.000)、瘤体最大径3cm(OR=8.362,95%CI:2.741~25.514,P=0.000)为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独立因素;全乳切除术、保乳术联合放疗、单纯保留乳房术三组之间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首发症状、活检方式、病理类型、瘤体最大径是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且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调查长沙、湘潭两地8家医院的内、外、妇科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801人,了解医患不同群体对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医患双方的态度存在差异(P=0.000);患者与家属的态度也有差异(P=0.008);不同性别的医生、不同科别的患者、与患者关系不同的家属,其态度均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探索死亡凸显效应对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及死亡焦虑的影响。将348名护生整群随机分成3组(死亡凸显、丧失亲密关系和对照),用中文版FATCOD-B量表和中文版T-DAS量表评价不同处理方式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和死亡焦虑水平。研究结果显示3组护生间的临终关怀态度得分和死亡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死亡凸显组(97.97±7.78)分丧失亲密关系组(97.39±6.99)分对照组(94.35±5.65)分。死亡焦虑得分死亡凸显组(38.74±5.01)分丧失亲密关系组(40.01±6.38)分对照组(42.88±4.61)分。死亡凸显可以加强护生的世界观和亲社会行为,使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更积极,同时降低护生的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人附睾蛋白4(HE4)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入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8例,检测血清中HE4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情况。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恶化(Ⅱ级~Ⅲ级),HE4值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0.4)ng/ml vs.(12.6±0.5)ng/ml,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在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尿酸、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肌钙蛋白T和HE4中,HE4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7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HE4可以独立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χ~2:11.75,HR(95%CI):2.15(0.64~4.35),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HE48.6ng/ml的患者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的风险是HE4≤8.6ng/ml的患者的8.74倍。HE4可以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能够独立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基于医患双方各自视角,对江苏省9所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患者就医现况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结果显示:44.5%的患者就医时焦虑、烦躁,出现负面情绪,易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的患者占51.32%;医务人员认为患者就医时缺乏的主要特征是尊重医学,超过90%的医务人员认为患者教育应从义务教育、政府、主流媒体着手;医患双方对"患者就医信任度低"看法具有差异(P0.05),医患双方就让患者就医回归理性问题看法有差异(P0.05)。医务人员需要以共情改善患者就医感受,重视患者群体4个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媒体宣传的管控。  相似文献   

9.
医患不同群体对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的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长沙、湘潭两地8家医院的内、外、妇科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801人,了解医患不同群体对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医患双方的态度存在差异(P=0.000);患者与家属的态度也有差异(P=0.008);不同性别的医生、不同科别的患者、与患者关系不同的家属,其态度均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的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为从希望入手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被试选自北京市某所监狱,共574名男性服刑人员,平均年龄38±11岁。结果:(1)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希望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不同文化程度、捕前职业的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抑郁(P0.001)有显著差异;不同犯罪类型的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有显著差异;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有显著差异;(2)服刑人员的希望水平在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3)抑郁对希望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抑郁程度越高,希望水平得分越低。结论:本研究发现服刑人员的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希望水平可能是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分析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收集缺氧性肝炎患者41例,其中死亡18例(死亡组),生存23例(存活组),病死率为43.9%,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缺氧性肝炎患者平均年龄(74.7±12.5)岁,以70岁~89岁患者居多(占73.2%),并发于感染性休克者占70.7%;死亡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百分数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AST、LDH、INR、Cre、Bun、乳酸水平分别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H、HCO_3~-水平分别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中合并酸中毒者的百分数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是影响缺氧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44、4.59,P0.05)。可见缺氧性肝炎多见于老年患者,常并发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冠心病、糖尿病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析增殖期雌激素(E2)水平对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TCRP)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回顾性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妇科321例行TCRP治疗的患者资料。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不同E2水平下TCRP术后宫腔恢复时间、排卵期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宫腔恢复时间、排卵期内膜形态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卵期内膜厚度随E2水平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增殖期E2水平对TCRP术后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具有影响,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3.
比较甘精胰岛素在不同时段注射对2型糖尿痛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最终选择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甘精胰岛素早餐前(A组,n=46)和夜间睡前(B组,n=43)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以后,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但B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故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夜间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较晨间注射具有更强的降糖幅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系统评价国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对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2月的相关文献,按既定标准筛选共纳入文献17篇,共1 552例患者,原位新膀胱术753例,回肠通道术523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76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回肠通道术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相比,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生命质量更高(P0.000 1,P=0.003);回肠通道术组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对比较原位新膀胱术与回肠通道术的特异性量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异性模块(P=0.001)、躯体状况(P=0.000 1)和社会家庭状况(P=0.03)方面,原位新膀胱术后优于回肠通道术;情感状况(P=0.20)和功能状况(P=0.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目前国内有限的证据得出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选择原位新膀胱术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应用心脏超声观察中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变化,以评估疗效有无差异。将2009年1月~2014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中危急性PTE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单纯抗凝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右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和单纯抗凝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中危急性PTE患者的右心功能,两种方法对PTE的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不同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癌症部位、患病时间不同的癌症生存者148名,采用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30)进行测量。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RF、EF、SL和FI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女患者在SF、AP和QOL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之间PF、RF、FA、NV和AP有统计学差异。患病时间与总体生活质量(QOL)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癌症患者之间SF、DY、AP得分有统计学差异。有无复发或转移、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以及目前是否正在进行化疗均会对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结论: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提示医务人员应根据癌症生存者不同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和护理,在延长其生存时间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扫描主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及可行性。将60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100k V Flash扫描,B组采用80k V Flash扫描,分别进行FBP重建(A_1、B_1组)和迭代重建(A_2、B_2组);对4组主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分析A、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A_1、A_2组,B_1、B_2组及A_1、B_2组的图像质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A_1、A_2和B_1、B_2组不同测量层面的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噪声、SNR及CNR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_1、B_2组不同测量层面的CT值和噪声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SNR和CN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_1、A_2组及A_1、B_2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557/P=0.643),B_1、B_2组图像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30)。双源CT Flash扫描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主动脉CTA成像,能在获得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因果信息在不同贝叶斯推理问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问题情境的主效应显著(F(1,122)=16.33,p0.05,η~2=0.120),因果信息的主效应不显著((F(1,122)=1.161,p=0.283,η~2=0.01),但问题类型和因果信息的交互作用显著(F(1,122)=4.757,p0.05,η~2=0.038)。(2)不同类型的问题上因果信息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在乳癌问题中,增加了因果信息,被试的正确率明显提高(χ~2(1)=6.759,p0.05,V=0.607),而在中彩问题中没有因果信息的推理成绩反而更好(χ~2(1)=1.864,p=0.221,V=0.167)。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癌症部位、患病时间不同的癌症生存者148名,采用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30)进行测量.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RF、EF、SL和FI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女患者在SF、AP和QOL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之间PF、RF、FA、NV和AP有统计学差异.患病时间与总体生活质量(QOL)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癌症患者之间SF、DY、AP得分有统计学差异.有无复发或转移、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以及目前是否正在进行化疗均会对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结论: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提示医务人员应根据癌症生存者不同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和护理,在延长其生存时间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肿瘤科和老年科医务人员对尊严死的认知程度和态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应用自制问卷,采用整群抽样对成都市15家医院肿瘤科及老年科医务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医务人员对尊严死不够了解,甚至存在误解,这影响了医务人员对尊严死的态度。了解尊严死的医务人员多对尊严死持支持态度。要推动尊严死在中国的实施,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死亡教育和对尊严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