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为了评价PCI中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罂粟碱及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及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无复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给予罂粟碱,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无复流恢复时间、TMPG分级、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左心功能及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观察组无复流恢复时间、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AMI行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给予罂粟碱和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且未增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确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因素。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连续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3例,38例(18.7%)发生了无复流现象,分析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的临床及造影资料,发现年龄、白细胞计数、术前血糖、ST段抬高幅度、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术前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术前killip分级、血栓负荷量及犯罪血管长度十个因素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其中五个因素为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这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时机的选择提供了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延迟支架置入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发病12h内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81例,罪犯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前向血流达TIMI 2级~3级且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延迟治疗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呈色分级、术后6月心功能及术后6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支架置入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肌呈色分级、术后6个月LVEF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6个月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延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后延迟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提高心肌灌注,改善老年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探讨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即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及对照组,即术前不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通过TIMI帧数法比较冠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罪犯血管、疼痛到球囊扩张时间、多支病变比例、支架类型及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3级血流的比例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比对照组有增加趋势(93.5%比89.7%).PCI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校正TI-MI帧数明显减低(26.2±11.52比34.3士18.11),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急诊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的相关因素.入选急诊PCI术中血管造影显示无复流患者110例入选无复流组;纳入同期行急诊PCI术经冠脉造影示血流正常的患者110例为正常血流组,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单因素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再通过ROC曲线探讨入院后EPO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最后显示EPO、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5.当截点值取14.21mIU/ml时,EPO对PCI术后发生无复流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经冠脉给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PCI术中无复流(NR)的疗效。选择急诊PCI术中出现NR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分别联合硝普钠组、硝酸甘油组及维拉帕米组,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冠脉TIMI血流状况、校正血流TIMI帧数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组冠脉TIMI血流达3级约82.6%,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维拉帕米组约78.3%,两组均高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组约31.8%(P0.05),三组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死亡,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或维拉帕米相较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对PCI术NR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观察口服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选取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后1周、8周行心脏彩超检查,并于入院即刻、PCI术后8周抽取静脉血测定脑钠肽(BNP)。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的LVEDD、LVESD、WMSI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1),且尼可地尔组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口服尼可地尔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探讨半剂量替罗非班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被确诊为STEMI行直接PCI的女性患者66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n=33,3min内负荷量10μg/kg,0.15μg·kg~(-1)·min~(-1)维持48h)和半剂量组(n=33,3min内负荷量5μg/kg,0.075μg·kg~(-1)·min~(-1)维持24h)。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血流分级、90min 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和出院30d内半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在女性STEMI行直接PCI术治疗患者中适当地减少替罗非班剂量不会影响临床疗效,但可显著减少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选取因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160例,其中80例于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40mg,80例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PCI术后与术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优于非阿托伐他汀组(P〈0.05)。因此,围手术期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收治的80例STEMI并发CS行PPCI者,根据术前是否置入IABP分为IABP组(n=48)和非IABP组(n=3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与非IABP组相比,IABP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10.4%vs.28.1%)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率(37.5%vs.65.6%)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并发CS者行PPCI,预防性置入IABP可较少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内脏脂肪含量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笔者分析124例冠心病患者内脏脂肪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内脏脂肪含量与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临床类型之间无相关,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重组内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血栓负荷轻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内脏脂肪含量影响最显著的是腰围,而与BMI呈负性相关。因此认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内脏脂肪含量越高,血栓负荷越重。  相似文献   

12.
探究甲状腺激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连续收集2016年8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2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最终选取8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明显狭窄的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TIMI帧数作为慢血流的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慢血流组(n=35)和对照组(n=45)。搜集入选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FT4水平升高,而TSH水平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T4水平是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56,95%CI:1.109~1.657,P=0.003)。FT4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各种类型冠心病的发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动脉硬化的进展过程都有血小板的参与,因此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基石,抗血小板治疗的重点应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治疗、STEMI溶栓治疗的辅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的治疗结合个体参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DCIS患者25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53例患者中接受全乳切除术175例(69.17%),接受保乳术78例(30.83%),其中56例(22.13%)患者保乳术后接受了放疗;年龄≥55岁(OR=0.029,95%CI:0.009~0.091,P=0.000)、首发症状为乳头湿疹(OR=8.319,95%CI:2.229~31.045,P=0.002)、活检方式为切除活检(OR=3.155,95%CI:1.496~6.776,P=0.003)、病理类型为粉刺型(OR=11.287,95%CI:4.015~31.734,P=0.000)、瘤体最大径3cm(OR=8.362,95%CI:2.741~25.514,P=0.000)为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独立因素;全乳切除术、保乳术联合放疗、单纯保留乳房术三组之间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首发症状、活检方式、病理类型、瘤体最大径是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且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IVS6+ 95 (C/G)基因多态性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再狭窄的意义进行探讨.UAP患者行PCI术(TIMI血流达到3级),3个月~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选取血管腔内径狭窄≥75%者(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对照组)152例,测定术前术后24 hPAPP-A、hs-CRP水平.采用基因测序法分析IVS6+ 95多态性.再狭窄组术后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本组术前明显增高(P<0.001).对照组术后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本组术前明显下降(P<0.001).再狭窄组IVS6+ 95中C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而等位基因C频率无明显差异.PCI术后PAPP-A、hs-CRP血清水平可作为预测冠脉再狭窄的指标,IVS6+95(C/G)多态性可能与术后再狭窄有关,其中基因型CC是致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非ST段抬高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代谢物的变化。采用串联方法检测7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和6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液中的代谢物。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及Logistic回归筛选出2组的差异性代谢物。OPLS-DA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预测性,亮氨酸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较高,而C5DC、C16∶1-OH、C26/C20、C18∶1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不同的代谢特征,寻找差异性代谢物能深化我们对心肌梗死的认识,为二者的新型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只有结合患者、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才能使STEMI患者获益最大化,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IVS6+95(C/G)基因多态性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再狭窄的意义进行探讨。UAP患者行PCI术(TIMI血流达到3级),3个月-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选取血管腔内径狭窄≥75%者(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几乎均以一次性植入支架为手术终点。然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复杂冠脉病变,此类患者一次性植入支架常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导致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从临床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此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延迟植入支架治疗的策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Meta分析法对有关非那雄胺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及病理分级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符合标准的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1).结果8篇文献,无异质性(Q=6.26,P=0.51),非那雄胺治疗组降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高于对照组,合并OR值为0.68(95%CI:0.65~0.71,Z=17.16,P=0.00).Egge: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O.21).对前列腺癌病理分级进行分组,非那雄胺治疗组前高于对照组.合并OR值为2.16(95%CI:1.97~2.36,Z=16.93,P=0.00).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也能使发生的前列腺癌的病理级别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