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性气质是和女性气质相对或平行的、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格特质, 是个体内化了的、关于男性应展现出的、符合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构念, 维系着自我概念和行为的一致性。男性气质的形成依赖于性别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固执地遵从特定社会化的男性气质意识规范会影响男性的心理健康。对男性气质的理论基础、研究取向:意识形态取向、社会建构取向和认同取向, 以及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未来研究应改进测量工具, 更新研究设计, 细化研究领域, 发展男性气质多元化实践以及男性气质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个女子的魅力可以让一个男子目眩心迷,那么在女性的心目中一个男性的魅力是什么样呢? 男性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气质和风度,而气质风度是日常从人的神态、言辞、行为作风等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的度量和气魄。苍穹、海洋、江河、山峦、草原、田野等组成了立体的客观世界,而刚直、豪放、倔强、敏捷、笃实等则是组成男性美的  相似文献   

3.
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一种反映个体奖赏敏感性的脑电成分; 而抑郁症患者的特征之一是奖赏敏感性的减弱。大量横向研究发现了重度抑郁症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及有患抑郁症风险群体的FRN异常; 另外, 纵向研究发现FRN的异常能够预测青春期抑郁发作及抑郁症状发展, 压力、睡眠等因素在其中起调节作用。这提示FRN可能在对抑郁症的诊断及分型、抑郁高危群体的筛查及干预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目前关于FRN的心理功能依然存在一些争议,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明确FRN的功能和测量方法, 并探明抑郁症的异质性和共病对FRN的作用, 也应关注老年人群体中FRN与抑郁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工作记忆更新的缺陷与抑郁症状显著相关。研究抑郁群体工作记忆更新的异常对于深入了解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以及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抑郁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N-back是考察工作记忆更新的经典范式。研究表明,情绪对N-back任务会产生影响,工作记忆中情绪内容的更新比中性内容的更新更困难,而认知负荷是其中的调节因素。抑...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和抑郁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和免疫之间存在双向交流通路,免疫系统可能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认为细胞因子作为神经调质,可能在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假说得到了很多证据的支持。而在动物身上应用前炎性细胞因子也能够引起与人类抑郁症行为症状非常类似的“病态行为”。研究认为外周细胞因子通过信号传导进入脑内与中枢产生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5-羟色胺系统,从而导致抑郁症。细胞因子的中枢效应可以解释很多抑郁症状,“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状的机制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抑郁的预防:青少年应变力辅导计划简介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王卫 《心理科学》2000,23(4):506-507,498
1 背景  抑郁是精神疾病的‘普通感冒’。联合国卫生组织研究指出单相重性抑郁是 1 990年世界致残的首要原因 ,并预测到 2 0 2 0年 ,抑郁将成为全世界引起死亡和残疾因素中的第二位。美国男性患重性抑郁的可能性是 1 :1 0 ,女性为 1 :4 ;澳大利亚男性在其一生中得抑郁的比例是 1 :6,女性为 1 :4。我国成人流行率为男性1 6 7% ,女性 1 9 5%。抑郁症的平均发病率为 2 5岁 ,大多发病于 1 5-1 9及 2 5-2 9年龄段。 6% -7%的青少年被诊断为抑郁症 ,2 %左右的 6-1 2岁儿童患有抑郁症。有抑郁症状却有没有达到临床标准的儿童的比例和成人相似 ( …  相似文献   

7.
同女性首饰相比较,男性首饰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社会功能。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首饰对于男性来说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在男权社会中,佩饰对男性来说也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是含有更多的社会意义。在社会风俗下,佩戴首饰寄寓着人们诸多美好希望。研究这种现象,可为当代男性首饰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额叶脑电活动的不对称性指即指额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偏侧化,其考察的是左侧额叶和右侧额叶alpha波(8~13 Hz)的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回顾国内外关于静息额叶EEG偏侧化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和现状,发现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与抑郁水平负相关,患有抑郁症个体的静息额叶EEG相对右侧化,伴随着右侧额叶更大的活动;从短期和长期而言,抑郁个体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具有稳定性;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对个体的抑郁水平具有预测作用。除此之外,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可能反应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其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可能在抑郁症的形成中起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可致力于进一步探讨静息额叶EEG偏侧化预测抑郁症的神经机制、静息额叶EEG偏侧化对抑郁水平预测的可应用性,尝试通过训练(比如,正念冥想训练)来改变抑郁个体的静息额叶EEG偏侧化程度,进而缓解个体的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加大了医疗保健的负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显著相关,使睡眠时型成为探讨抑郁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新视角。睡眠时型包括清晨型、中间型和夜晚型。夜晚型是抑郁的风险因素,清晨型则是其保护性因素。情绪调节行为机制和杏仁核、扣带回皮质等神经机制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睡眠时型对抑郁的影响。未来研究还需要探索睡眠时型的多维结构,增加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丰富心理和生理机制,加强干预性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脑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导致抑郁的一个主要认知因素, 是抑郁症的一个稳定特质。这种偏向与对负性情绪刺激自下而上的情绪加工增强有关, 表现为杏仁核和梭状回等脑区过度激活; 也与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功能不足有关, 表现为背外侧前额皮质、前扣带回等脑区活性不足。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脑机制的一个理论假说, 即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抑郁症患者情绪加工脑区过度激活与认知控制脑区功能降低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恶性循环所介导。目前证明此理论假说在研究内容、研究材料、研究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量表(COPA—PI)、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在押的200名男性犯人的人格和抑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人格和抑郁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2)混合型罪犯在人格因子“同情”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暴力型罪犯,在“暴力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财产型罪犯,在“变态心理”和抑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财产型和暴力型罪犯。3)有前科罪犯的抑郁分数显著高于无前科罪犯。4)“焦虑”、“聪敏”、“波动”、“同情”四个人格因子对罪犯的抑郁情绪有显著预测力。为罪犯矫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使用模式能反映心理状态和精神病理学特征。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语言使用模式存在差异, 识别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使用模式有助于抑郁症的预测和诊断。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和基于社交媒体的研究均表明, 抑郁症患者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消极情绪词, 更少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和积极情绪词。基于社交媒体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一些抑郁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语言标志。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确认更具抑郁特异性的语言标志, 并进一步探索语言标志与抑郁症状间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3.
探寻抑郁症的生物标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诊断抑郁。研究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及人为二分法比较了不同抑郁倾向个体在基线时的奖赏正波和晚期正电位幅值差异,考察奖赏正波和晚期正电位预测一年后抑郁倾向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抑郁倾向个体对积极刺激的神经反应减弱;奖赏正波和晚期正电位脑电成分均能有效预测抑郁倾向,且二者的联合预测效力优于独立的预测因子。奖赏正波联合晚期正电位可以有效预测个体抑郁倾向,这为抑郁症的生物标志探索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陶沙 《心理学报》2006,38(6):886-901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334名大学生的乐观、悲观两种一般结果期待倾向与其抑郁感受的关系,以及压力水平和性别的可能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乐观倾向、悲观倾向既显著相关又存在相对独立性,二者对于抑郁的作用在强度上有所不同。其中,悲观倾向对于抑郁变异的独立贡献率较高。(2)压力水平是认知倾向与抑郁关系的显著调节因素,主要作用表现为随着压力水平的增高,乐观倾向的保护意义具有增强的趋势。(3)性别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悲观倾向对于男性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作用更强。特别是在控制压力水平的情况下,性别对于悲观倾向和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预防是应对该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别潜在抑郁症患者,捕捉抑郁状态发生变化的预警信号,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抑郁是由多种症状相互作用而成的网络系统,该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动力特征能为抑郁症发生与演变的预测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可测量的指标。以如何预测抑郁症发生与演化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从理论的角度论述症状网络与抑郁的关系,进一步考察抑郁症状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临界现象相关指标在预测抑郁发作及突变中的表现力。为增加早期预警信号在抑郁状态预测方面的准确性,未来研究应当构建更系统、全面的网络,通过使用综合的或基于机器学习的预警指标,优化抑郁状态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腰背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睡眠及疼痛症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慢性腰背痛患者、抑郁症患者和对照人群的疼痛、抑郁水平、焦虑水平和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慢性腰背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增高,失眠较常见;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现象严重,疼痛是其常见症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慢性疼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情绪和睡眠问题予以评定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慢性腰背痛患者、抑郁症患者和对照人群的疼痛、抑郁水平、焦虑水平和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慢性腰背痛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增高,失眠较常见;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现象严重,疼痛是其常见症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慢性疼痛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情绪和睡眠问题予以评定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精神分析经由古典精神分析到自我心理学再到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分别以弗洛伊德、雅可布森和温尼科特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家,对于抑郁症的病理与治疗提出了各自独到的理论。弗洛伊德提出的抑郁者"愤怒转向自身"导致的自毁倾向,雅可布森提出的抑郁症治疗的四阶段论,温尼科特提出的虚假自体障碍与抑郁症的关联等理论,对于深入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大概有22.6%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社会功能以及生命质量,而且是老年痴呆的风险因子。另外,目前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用药参考的往往是针对年轻抑郁症患者的方案,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增加老年患者的用药风险,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搜索,对老年抑郁症最新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好地治疗这个疾病提供一些最新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抑郁的患病率逐年递增,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在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作了简单说明后,详细分析了引发青少年抑郁症的四种可能因素;同时对于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了几个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