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大约有3/4的肺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需要做放射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选择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术前、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从治疗技术上还可以选择适形、调强、立体定向放疗等。临床医生需要辨证地应用循证医学证据,针对不同的患者刺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大约有3/4的肺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需要做放射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选择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术前、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从治疗技术上还可以选择适形、调强、立体定向放疗等.临床医生需要辨证地应用循证医学证据,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检测索拉非尼(Sorafenib)对NCI-H446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不同克隆细胞抗肿瘤作用.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NCI-H446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细胞,以终浓度分别为6μmol/L、3μmol/L、1.5μmol/L加入各克隆实验孔继续培养24、48、72小时,噻唑蓝(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对各克隆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15个单细胞克隆生长形成克隆,形态上大致分为两种克隆,索拉非尼对NCI-H446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克隆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随时间及浓度变化,抑制率为4.96%~6.49%;时克隆B抑制率为3.86%~30.39%,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索拉非尼对两种克隆细胞增殖抑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是索拉非尼能抑制NCI-H446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细胞增殖,部分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索拉非尼对不同克隆细胞增殖抑制率不同,可能与不同克隆细胞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检测索拉非尼(Sorafenib)对NCI—H446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不同克隆细胞抗肿瘤作用。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NCI-H446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细胞,以终浓度分别为6μmol/L、3μmol/L、1.5/2mol/L加入各克隆实验孔继续培养24、48、72小时,噻唑蓝(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对各克隆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15个单细胞克隆生长形成克隆,形态上大致分为两种克隆,索拉非尼对NCI-H446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克隆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随时间及浓度变化,抑制率为4.96%-6.49%;对克隆B抑制率为3.86%-30.39%,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索拉非尼对两种克隆细胞增殖抑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是索拉非尼能抑制NCI-H446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细胞增殖,部分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索拉非尼对不同克隆细胞增殖抑制率不同,可能与不同克隆细胞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接受放化疗后的患者在应用紫杉类药物后肺炎的发生率是否会增加。笔者回顾性研究2004年9月到2015年6月接受紫杉类药物治疗的129例转移性或复发性食管癌患者,对比研究包括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有无肺转移、既往有无放射性肺炎及放疗与紫杉醇药物应用的间隔时间等多项指标。结果显示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末次放疗距紫杉类药物治疗间隔≤4个月。因此说明末次放疗距紫杉类药物治疗时间间隔太短是发生肺炎的重要因素,应适度拉长放疗同紫杉醇药物应用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6.
1用矛盾的普遍性去理解肿瘤的放射治疗 在肿瘤的放疗中始终存在着生长和抑制的矛盾,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肿瘤是由过度自主性生长的机体组织演变而来的,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有无限生长的特点和趋势,最终使机体过度消耗或功能受到损害而导致死亡[1],一旦发生这种特点或趋势就会伴随生命机体的始终.放射治疗就是为了消除肿瘤的这种威胁,保护机体的健康.放疗中应用的放射线所具有的共同放射生物学效应是引起细胞中遗传物质染色体中DNA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2].这种生物效应的表达可以从几小时、几天、几月到几年,这主要是与肿瘤的性质及不同的状态有关.组织都有修复损伤的能力,只是程度不同,一般规律是代谢越快,增生能力越强,修复能力也越强,肿瘤组织的特点是有很强的修复能力.肿瘤放射治疗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杀伤与修复过程中完成最终杀灭肿瘤的目的.这种杀伤与修复矛盾存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始终,是肿瘤放射治疗基本原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探讨椎体转移瘤的治疗方式选择,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5例单椎体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即单纯手术组25例,手术联合放疗组22例和单纯放疗组28例。照射剂量为40Gy~60Gy,2Gy/次,5次/周。分析三组患者半年内治疗疗效。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内肿瘤局部复发率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手术联合放疗组(P0.05);手术联合放疗组照射剂量为(57.27±4.56)Gy,单纯放疗组照射剂量为(43.93±4.97)Gy(P0.05)。调强放疗可以有效地对椎体肿瘤实施精准放疗,同时减少脊髓的放射损伤。手术联合放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及单纯手术。椎体转移瘤肿瘤切除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肿瘤负荷、缓解脊髓压迫,提高了肿瘤的放疗剂量,为椎体转移瘤的根治性放疗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住院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研究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及卡氏功能量表,于治疗前、中、后进行问卷式调查,探讨60例经病理证实接受放、化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预测患者预后和远期生存状态,为住院放化疗肺癌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标准,对放化疗肺癌的治疗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蓝舌病毒湖北株(BTV- HbC3)联合单次低剂量放疗对小鼠前列腺癌细胞(RM1 cell)杀伤作用,并探讨蓝舌病毒联合放疗能增强对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实验过程中首先采用Vero细胞扩增BTV- HbC3病毒,而后用其感染RM1细胞,24h后予以单次低剂量放疗后观察其细胞病变效应.并以CCK-8法研究放疗加病毒后致细胞病变率的特征.检测实验结果发现BTV加放疗组比单因素处理组出现更加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内出现大量病毒颗粒,细胞肿胀裂解.CCK-8法检测联合因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BTV联合单次低剂量放疗能更加有效地杀死小鼠前列腺癌细胞,引起其编程性程序死亡.  相似文献   

10.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放射治疗100余年历史中的一个革命性进步,能使高剂量的立体分布适合外形非常不规则甚至怪异的肿瘤,调整靶区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显著提高肿瘤放疗的疗效。近年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特别是功能性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多门边缘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提供在靶区三维精确模拟定位、立体定向定位摆位框架、逆向治疗计划系统、调强治疗机等方面的发展基础。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多元化医学理论下的医疗方法将在学科交叉、综合发展中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1.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放射治疗100余年历史中的一个革命性进步,能使高剂量的立体分布适合外形非常不规则甚至怪异的肿瘤,调整靶区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显著提高肿瘤放疗的疗效.近年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特别是功能性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多门边缘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提供在靶区三维精确模拟定位、立体定向定位摆位框架、逆向治疗计划系统、调强治疗机等方面的发展基础.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多元化医学理论下的医疗方法将在学科交叉、综合发展中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192Ir腔内放疗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相关因素。采集笔者科室3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上盆腔体外放疗(45Gy)联合以A点作为剂量参考点的192Ir腔内放疗,然后将根治性放疗的累积总剂量转化为2Gy分次等效生物剂量(EQD2)进行计算评估,三组不同剂量分割组(4Gy/次×10次、5Gy/次×8次、5Gy/次×9次)A点的累积总剂量存在差异,肿瘤大小、A点累积剂量及参考体积是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肿瘤大小及参考体积是影响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A点的累积剂量与疗效、复发或转移、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放射界对于辐射效应一直沿用线性无阈理论,但近年来,低剂量辐射效应却让其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而且对于骨折以及骨科其他疾病来说不同剂量辐射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即其在骨科中也存在线性与非线性的对立统一,只有认清这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抓住其本质,最终产生深远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瞩目。本文分析总结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低剂量TKIs的应用虽有待进一步证实,但优于标准剂量组,并从安全性、改善肿瘤血管结构和功能、与细胞毒化疗的关系三方面探讨大剂量TKIs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指出大剂量联合小剂量TKIs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或延迟耐药的发生,进而控制疾病的进展。从而,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患者的TKIs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EGFR-TKI治疗"窗口期"联合放疗治疗局部大肿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均为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局部大肿块,首先行TKI治疗,在其"窗口期"内给予恰当的放疗,并评估疗效。结果:(1)TKI治疗1个月后,10例患者肺部肿瘤均不同程度缩小,随即4例完成了常规放疗,6例完成了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估,CR 2例,PR 8例,不良反应可耐受;(3)至随访结束,6例出现耐药,中位PFS为28个月(范围为13个月~33个月)。TKI治疗"窗口期"联合放疗治疗局部大肿块非小细胞肺癌,可增加根治性放疗的机会,并有延缓TKI耐药的可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放射界对于辐射效应一直沿用线性无阈理论,但近年来,低剂量辐射效应却让其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而且对于骨折以及骨科其他疾病来说不同剂量辐射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即其在骨科中也存在线性与非线性的对立统一,只有认清这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抓住其本质,最终产生深远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TNM分期系统是进行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国际语言”。1997年新版的肺癌TNM分期标准作为指导肺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癌的预后,但并没有完全反映肺癌的本质生物学行为。本文认为真正反映肺癌本质生物学行为的是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指标,传统的TNM分期系统应当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采用三维适型或调强放疗技术,按不同照射范围分为累及野照射和预防野照射2个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照射野对预后的影响。 67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累及野照射组37例和预防野照射组30例。累及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化疗前CT所见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范围,预防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纵隔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放疗剂量为DT50Gy~66Gy/5周~6周。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82.1%,局部复发率为29.9%,远处转移率为56.7%,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6.2%和20.1%,分组比较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病例急性放射性肺炎和食道炎发生率分别为5.4%、16.7%和2.7%、20.0%,累及野照射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预防野(P<0.05)。  相似文献   

19.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采用三维适型或调强放疗技术,按不同照射范围分为累及野照射和预防野照射2个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照射野对预后的影响.67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累及野照射组37例和预防野照射组30例.累及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化疗前CT所见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范围,预防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纵隔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放疗剂量为DT50Gy~66Gy/5周~6周.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82.1%,局部复发率为29.9%,远处转移率为56.7%,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6.2%和20.1%,分组比较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病例急性放射性肺炎和食道炎发生率分别为5.4%、16.7%和2.7%、20.0%,累及野照射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预防野(P<0.05).  相似文献   

20.
骨延长愈合与骨折愈合等多种多样的骨修复现象可能具有相同的细胞生物学基础,这个理论称为骨修复一元论.血管内皮细胞是启动骨修复的感受器,破骨细胞通过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启动骨特异性修复.骨折间隙间断性的力学脉冲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地转化为骨修复的生物学脉冲.在微损伤条件下,骨修复具有放大效应.保护下负重和功能锻炼是下肢骨骼延长术后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