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正6月21日晚22时左右,突然接到香港城市大学范瑞平教授发来消息,恩格尔哈特先生几小时前因病在美国逝世。我随即先于瑞平教授将这一噩讯转告给东南大学的孙慕义教授。因为当时我想到的是,范、孙两位教授都是将恩格尔哈特先生的著作翻译成汉语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学者。一定程度上说,恩格尔哈特教授的生命伦理学理论和思想在中国大陆学界的传播和影响,发端于2006年范教授翻译的恩格尔哈特所著《生命伦理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在大陆的出版发行,很  相似文献   

2.
正我与恩格尔哈特教授的相识,缘于1997年范瑞平教授提供的一次机会。是年5月初,我因帮助女儿在美国伯明翰安家,在经过几天忙碌稍有眉目后,应瑞平教授之约,到休斯敦商谈办一本以沟通中国与世界医学伦理学研究成果的杂志。正是这次机会,我认识了恩先生(我习惯这样称呼他)。5月6日上午到达休斯敦稍做安置后,瑞平下午就领我至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所属的医  相似文献   

3.
正与恩格尔哈特先生相识,得益于范瑞平、罗秉祥及其香港同仁于2011年在香港浸会大学组织的"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暨中美生命伦理学暑期研讨班"。恩格尔哈特先生的学者气质和学术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人折服。期间,我作为军队学者做了《军事生命伦理探析》的发言,提出建构适合中国本土实际的军事医学伦理学的设想。对此,恩格尔哈特表示极为赞同。会后,我们彼此又进行了深入交流,感觉学术理念和学术观点颇为相近,都倡导应当基于文化差异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与医学与哲学杂志社拟于2013年6月27日~30日在大连举办第七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27日报到,30日离会)。会议学术委员会由恩格尔哈特(H.T.Engelhardt)、杜治政、罗秉祥、赵明杰、范瑞平组成,由恩格尔哈特、杜治政和罗秉祥进行主题演讲。参会论文须  相似文献   

5.
应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邀请,美国《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当代著名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博士(H.Engelhardt)由范瑞平博士陪同,于1999年5月30日至6月3日访问上海,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恩格尔哈特就生命伦理学术文化、生命伦理学的进展、高技...  相似文献   

6.
正当范瑞平教授提议写个短文纪念恩格尔哈特先生时,我还有点犹豫,因为我相当怀疑老先生早就不记得我了。转念一想,我怀念老先生,与老先生是否记得我,无关。在没有认识老先生之前,便一直景仰他。有一次北京大学医学部(当时还是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卖旧的英文书,我欣喜地看到他的专著《生命伦理学基础》(The Foundation of Bioethics)第二版也在其中。作为学者,有英文原著可阅读,是一种难得的欢喜。第一版他用的是尊重自主的原则,第二版用的是允许原则,并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24日,本刊主编杜治政教授就<医学与哲学>杂志2004年第12期发表的<医学哲学研究纲要>及一组医学哲学方面的文章,致信美国<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H. T.恩格尔哈特教授(H.Tristrm Engelhardt),提出了七个有关医学哲学研究和教育方面的问题,恩格尔哈特教授于2005年2月将答复寄给本刊,现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正也许这个标题不能算作一篇文章的好标题,但它直观地反映出我此时此刻的心理,我的确怀念在休斯敦与恩格尔哈特先生相处的一年。虽然这段时间并不长,但恩格尔哈特先生拥有渊博学识而又慈蔼可亲、宽容待人的长者形象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难以忘却。也许我这样描述还不够,也许有人会说,其实恩格尔哈特先生性格也非常乐观,言谈非常幽默,并且待人处事还相  相似文献   

9.
放弃治疗:ICU病例伦理学会诊见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放弃治疗———ICU病例伦理学会诊见闻在1997年5月6~7日访问位于休斯敦BaylonColegeofMedicine所属的CenterforMedicalEthicsandHealthPolicy期间,恩格尔哈特教授热情地邀请我参加第二天上午于M...  相似文献   

10.
得知范瑞平教授新书《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笔者近日拿到此书后于一个星期内夜以继日地精读完毕。掩卷沉思,感想颇多,连续多日思绪难平,亢奋激昂,不仅因为这本书是对一段时间来深深困扰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剖析了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学转向的理论成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以恩氏为代表的当代基督教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状况。在将"门槛时代"概念介绍到生命伦理学领域之后,恩格尔哈特指出基督教神学—哲学史中存在的推论式理性是造成今日世俗化生命伦理学的原因,为了克服推论式理性并在一个后基督教世界恪守建构基督教生命伦理学,他转向具有礼仪、默想、思索性知识传统并强调与上帝神秘联合的东正教。  相似文献   

12.
<正>罗国杰是我的老同学、老同事、老领导。1956年人大哲学系在全国提前特招本科生,我们同时考入,成为命定的老同学。但我是高中毕业直接考入的,他是从上海市委"调干"到人大读哲学系的。早年,他在河南读完中学,在上海曾就读于同济大学法学院,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后又在上海虹口区委和市委做过多年党务工作。论年龄他比我大八岁,论经历和学识他是我的前辈和老师。他为人正派、清廉,可谓  相似文献   

13.
恩格尔哈特博士在其代表作《生命伦理学的基础》一书中 ,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 ,即允许原则和行善原则 ,并认为允许原则是主要的 ,贯穿了全书之中。所谓允许原则是指“在一个俗世的多元化的社会中 ,涉及别人的行动的权威只能从别人的允许得来”。也就是说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只有经过他人的允许或同意 ,才能对他人采取某种行动 (如治疗 ) ,未经允许是背离道德的。允许原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也有一些争议。主要的批评是它可能导致相对主义。恩格尔哈特访沪期间 ,6月 1日夜 ,我就有关允许原则的问题向他请教 ,并进行了坦城愉快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道德的多元化———就《生命伦理学基础》与恩格尔哈特的对话李一平在1996年的美国哲学联合会隆重的东部年会(亚特兰大,12月27-30日)中,有一个专题讨论会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这就是由美国社会哲学研究学会组织的针对恩格尔哈特(H.Tristram...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28日~30日,由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于2007年始建,前六次皆是在香港举办,本次是第一次移至内地.香港城市大学范瑞平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秉祥、副主任陈强立、张颖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周万春、副书记宫福清、党委常委佟春光教授,以及《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常务副主编赵明杰教授和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集中探讨了家庭在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实践和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并分别从家庭伦理、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传统伦理三个专题就医疗决策中的家庭主义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中的儒家正义观与公正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简讯     
《简明中国道教通史》出版 卿希泰教授所著《简明中国道教通史》于 2001年 7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 20万字。 (中言) 《中国道教简史》出版 唐大潮教授所著《中国道教简史》于2001年6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8万字。 (中言) 《弘扬正气 拒绝邪教》出版 《弘扬正气 拒绝邪教》——处理“法轮功”邪教组织基层教育读本,于2001年6月由四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所杨光文同志承担该书1—3章的撰写,并任此书副主编。 2001年8月初,我所卿希泰、李刚、潘显一教授参加“中国宗教学会第五次全国会议暨…  相似文献   

17.
朱智贤教授和林崇德教授合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于86年正式出版了。这是经国家教委批准的高校教材,也是我国第一部思维心理学的专著。我通读全书后,受益不浅,感到这本专著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书的价值决定着出版社与废品回收站的距离:有的书,一经问世就濒临死亡,我们可以让它短暂逗留于书桌,但却决不用它来庄严书架。这类书自然会使出版社成为回收站的近邻。但还是有一类书,即便读得破旧了,也依然坚实地占据着我们书桌或书架的一角,它使出版社与回收站无缘。在我看来,欧阳康教授主编的《当代英美哲学与哲学家研究丛书》(简称《丛书》)就有希望属于后者。无论在总体设计还是分卷安排上,这套书都贯穿着强烈的“问道意识”。我所谓“问道”,首先是指日常意义上的“问路”。为什么问路?因为哲学虽假定“大道惟一”,但不同地域、不同历…  相似文献   

19.
闻知马贤先生于2019年9月4日复命归真,深感悲痛惋惜,祈望真主擢升他在天堂的品位,永享天园之乐。马贤先生是我的同校学长,我的专业老师,我的主管领导,与我共同从事伊斯兰事业有40余年。他的为人、操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40多年来的往事,回忆起来,桩桩件件令我难以忘怀,今略抒几点,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敬悼吾友     
正今天最难过的是听到老朋友恩格尔哈特(H.Tristram Engelhardt,Jr.)昨天(2018年6月21日)在美国逝世的消息……Tris是生命伦理学界的最重要建构者,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98年他来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为生命伦理学国际会议担任主题演讲嘉宾的时候。在见面前早已拜读他的大作,他的《生命伦理学基础》(tion of Bioethics)一书是很有哲学深度和广度的著作,是我最推崇的生命伦理学巨著,也是我常在课堂上用的一本基本著作。我的学生不但都听到过他的观点,也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