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超早期心房纤颤相关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43例和华法林组37例。2组治疗4周时磁共振成像比较所见的新的缺血性病灶或新的颅内出血病灶。2组患者疗效、新的缺血性损伤和新颅内出血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住院时间与华法林组相比有所缩短(P0.05)。利伐沙班可显著降低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风险,且与华法林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稳定型冠心病(SCAD)患者至关重要。如何在标准推荐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既达到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又可使出血风险降到最低,需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年龄、性别、合并症等特征进行综合考虑。本文就SCA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进行概述,包括非血运重建及血运重建SCAD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SCAD特殊人群的抗血小板治疗,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调整、SCAD患者出血治疗策略等。期望本文能帮助临床医生针对SCAD患者不同情况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在减少血栓风险同时降低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后血小板功能、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选择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150mg/d 1个月.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天A组和B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P选择素(P-sel)、可溶性CD40L(sCD40L)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天、5天、7天B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发生率B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B组显著性降低(P<0.05).以此较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联用,不增加出血风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抵抗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和脂肪酸环氧化酶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激动剂血栓素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也有一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有的血小板聚集能力和临床缺血事件不能被抑制。阿司匹林抵抗通常是指阿司匹林治疗未能引起预期的生物学效应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或未能预防血栓事件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较复杂,包括不适当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环氧化酶-1基因的多态性,及非血小板依赖血栓形成途径等有关。临床医生应该了解这些导致阿司匹林抵抗的因素,规范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适当地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选取因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160例,其中80例于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40mg,80例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PCI术后与术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优于非阿托伐他汀组(P〈0.05)。因此,围手术期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常发生抑郁及焦虑。而在严重精神症状(如抑郁或/和焦虑)者中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抑郁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影响预后。其机制有如下几个方面:对医疗措施及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性差、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以及心率变异性降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由于其较好的耐受性且无明显的心血管副作用而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及焦虑的药物治疗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确定抑郁及焦虑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临床上应更加关注焦虑对冠心病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焦虑能否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已导致中国城市及农村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加,其中各种类型冠心病的发病机制都有血小板的参与,抗血小板的规范化治疗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各类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探讨血小板作用的必要性,以及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探讨近几年国内外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人群也趋向于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利益。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导致冠心病急剧变化以及发生心脏病事件的基本病理改变。抗血小板药物能通过几种不同的途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进而抑制冠脉中的血栓形成。因此,在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一直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阐述典型的四大类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即:血栓素A2抑制剂、P2Y12受体拮抗剂、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等缺血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随着对抗血小板研究的深入,多种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于临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利弊以及如何权衡利弊实现最大临床获益等问题依然存在争议,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多种方式,在强化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又能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中最重要的方式是支架植入。但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还是普通金属裸支架一直是近两年来的争论焦点。BASKET-LATE研究的发布,更给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蒙上了可怕的阴影。就我们现阶段的实际临床应用而言,只要服用足够长的至少双联抗小血板药物治疗,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还是安全的,而且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较裸支架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阿司匹林(Aspirin)除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和抗血栓形成的良好作用,对防范和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有关阿司匹林及心血管痰病的研究日渐深入,诱发了众多焦点问题.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多种方式,在强化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又能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中最重要的方式是支架植入.但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还是普通金属裸支架一直是近两年来的争论焦点.BASKET-LATE研究的发布,更给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蒙上了可怕的阴影.就我们现阶段的实际临床应用而言,只要服用足够长的至少双联抗小血板药物治疗,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还是安全的,而且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较裸支架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冠心病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许多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尽管接受了当前的标准治疗,这类患者仍会反复发生许多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之为血管剩留风险。有许多因素影响血管剩留风险的存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因此,采取积极的全面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联合降脂以改善所有的脂质异常指标,是最大程度降低血管剩留风险的动向。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病理基础。ACS的发病机制为长期冠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导致斑块形成,急性发作期表现为斑块破裂或侵蚀,导致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心肌细胞损伤。ACS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ACS都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冠心病仍是人类,尤其是高龄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中青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急剧上升趋势。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无论选择保守药物治疗还是选择PCI开通血管使心肌充分再灌注治疗,均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为治疗基石。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冠心病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许多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尽管接受了当前的标准治疗,这类患者仍会反复发生许多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之为血管刺留风险.有许多因素影响血管剩留风险的存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因此,采取积极的全面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联合降脂以改善所有的脂质异常指标,是最大程度降低血管剩留风险的动向.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冠心病致死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以显著地降低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为了达到这一血压水平,糖尿病病人的降压治疗包括合理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应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小剂量利尿剂,并且注意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7.
如何遵循指南,结合冠心病患者实际情况和具体病变.恰如其分地为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获益最大化,而风险最低化,是每一位心血管介入医生的追求和面临的问题.应正确和严格选择冠心痛患者PCI适应证,合理运用PCI的各种手段,牢固树立冠心病全面治疗观念.PCI仅仅是冠心病全面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必要的介入、外科治疗和合理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遵循指南,恰当进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遵循指南,结合冠心痛患者实际情况和具体病变,恰如其分地为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获益最大化,而风险最低化,是每一位心血管介入医生的追求和面临的问题。应正确和严格选择冠心病患者PCI适应证,合理运用PCI的各种手段,牢固树立冠心病全面治疗观念。PCI仅仅是冠心病全面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必要的介入、外科治疗和合理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血小板参数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选取73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评分分为A、B、C级并进行血清PLT、PDW、MPV及D-二聚体的检测,同时检测肝硬化患者中消化道出血及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上述参数。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发现肝硬化患者PI。T显著降低,PDW、MPV、D-二聚体显著升高,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亦有明显差异。表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以间接反映临床出血倾向及肝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心脑血管疾病,会导致多器官损害,其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等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几率远远高于血压正常者,因此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认识高血压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出血问题,并如何将出血的危险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