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甲状腺手术之间的差异,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的162例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与162例行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比较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总量、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62例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腔镜手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总量均较开放手术多,术后1例发生短暂性喉返神经麻痹,14例胸部皮肤感觉麻木.因此,开放与腔镜甲状腺手术都是安全可靠的,腔镜手术具有确切的美容效果,但不是首选术式,不应盲目扩大腔镜手术群体,把握腔镜手术对象,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开放手术为主,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2.
内镜应用于临床已经二十余年,内镜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外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创腔镜辅助和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迅速发展,许多外科医师已经成功开展了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并尝试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甲状腺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达芬奇手术和腔镜手术的孰优孰劣还需要大样本和随机对照研究,临床上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以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在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适应证,指出微创手术不应当只是切口的减小,应该综合降低各种创伤因素;在"后腔镜时代",要注意发现因腔镜技术而带来的疾病诊疗原则和手术适应证上的新变化,努力从不断发展的新兴科技中从寻找新的技术增长点,以此扩大微创外科的适应证;也要看到微创手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开放手术,不要盲目扩大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更不能企望微创手术能完成传统手术不能治疗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腹腔镜的出现使微创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开启了微创外科新纪元。本文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普通外科各类手术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了手术机器人对比传统腔镜技术的技术优势,及当前临床应用的瓶颈,并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腹腔镜的出现使微创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开启了微创外科新纪元.本文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普通外科各类手术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了手术机器人对比传统腔镜技术的技术优势,及当前临床应用的瓶颈,并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6.
准确把握微创外科的适应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以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在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适应证,指出微创手术不应当只是切口的减小,应该综合降低各种创伤因素;在“后腔镜时代”,要注意发现因腔镜技术而带来的疾病诊疗原则和手术适应证上的新变化,努力从不断发展的新兴科技中从寻找新的技术增长点,以此扩大微创外科的适应证;也要看到微创手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开放手术,不要盲目扩大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更不能企望微创手术能完成传统手术不能治疗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的术式,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TET)是不是微创手术,该选择何种入路,对甲状腺癌手术是否合适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完全腔镜治疗甲状腺癌手术的适应证是:有美容要求的女性或者肿瘤直接≤2cm;手术方式:腺叶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者加侧区清扫.手术前应该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要严密随访.TET手术技术日趋成熟,而且是安全、可行;但要完成TET甲状腺癌根治术,术者除了具有娴熟的腔镜下手术操作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开放甲状腺手术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血管外科在近十年发展迅速,其手术治疗已由传统开放手术为主转变成微创腔内治疗术为主的模式.这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医学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求从事血管外科的医务工作者科学看待手术模式的转变,熟练掌握各种新技术,努力创新,优化设计,降低手术风险及患者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经皮肾镜和输尿管镜碎石、清石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腔内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模式。但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仍存在感染、出血、疼痛、邻近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其中感染性休克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97%~4.70%,病死率达20%~63%。作为泌尿外科医生,对感染性休克要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因素,加强预防措施,如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手术被视为20世纪末期胸外科界革命性的一大突破,是微创胸腔外科应用范围最为广阔的胸腔镜手术。其中,腔镜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肺叶切除术是胸外科微创的代表性手术,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日益明显。尽管胸腔镜肺癌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普遍认可,而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在甲状腺外科领域,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和甲状腺癌术后颈部孤立淋巴结转移以及因手术风险过大而无法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然而,国内部分医生盲目扩大了RFA治疗的适应证,甚至将RFA用于可手术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初始治疗,现有甲状腺结节消融共识和甲状腺癌治疗指南均对此持反对态度。笔者通过总结国内外应用RFA作为PTMC初始治疗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认为目前使用RFA作为PTMC的初始治疗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不符合肿瘤治疗的"无瘤"原则,明显增加再手术的难度,易损伤甲状腺周围的重要组织器官。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指南出台之前,不推荐使用RFA作为PTMC的初始治疗,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把握RFA的适应证,引导PTMC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Zuckerkandl结节(ZT)在甲状腺手术中对上甲状旁腺的定位与保护作用.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351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ZT在左侧叶甲状腺的发生率为89.0%(268/301),右侧叶中的发生率为87.3%(254/291),共计5例患者出现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一过性下降,未有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失患者出现.ZT为甲状腺手术中探查上甲状旁腺提供了新的途径与解剖标志,值得引起甲状腺外科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是利用内镜手术图像放大和远距离操作的特点使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的一种内镜手术,可以达到颈部无手术瘢痕的美观效果,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种新方法。选择合理的手术术式,遵循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把握患者的准入原则,可以使内镜甲状腺手术成为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免美容破坏效果和远期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炭在中央区淋巴结廓清和甲状旁腺保护的作用。将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炭组与对照组两组,纳米炭组术中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炭混悬液,5分钟~10分钟后实施手术。统计分析清扫淋巴结计数、转移淋巴结、发现甲状旁腺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后低钙血症比率。结果显示纳米炭组廓清淋巴结平均数量(9.76±5.82)枚,高于对照组;甲状旁腺损切率为3.4%,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10.3%)低于对照组。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纳米炭作为淋巴示踪剂,有利于甲状旁腺的保护,提高淋巴结清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是利用内镜手术图像放大和远距离操作的特点使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的一种内镜手术,可以达到颈部无手术瘢痕的美观效果,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种新方法.选择合理的手术术式,遵循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把握患者的准入原则,可以使内镜甲状腺手术成为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免美容破坏效果和远期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甲状腺术后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我院1 9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与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次数及手术技术操作有关.甲状腺术中应注意精细操作、术后近期应检测血清钙值并适当补钙以防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总结经脐单孔免气腹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的优势。对40例阑尾炎患者行经脐单孔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所有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经脐单孔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扩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适应证,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而且其良好的美容效果是传统腔镜手术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手术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经历了传统胸腔镜外科,电视胸腔镜外科,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外科,远程机器人手术等阶段,目前已成为许多胸部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胸腔镜外科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经历了兴起、衰落、振兴的过程。我国现处于电视胸腔镜阶段。胸腔镜外科的发展历程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需求两个要素综合作用的典型范例,随着21世纪的到来,胸腔镜外科的明天更辉煌。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是关于事物显现的(现象的)显现方式的学问。在诸多显现方式中,视觉方式在现象学的直观原则中具有优先地位。因此现象学在某种意义上首先是对"视觉"的研究。事物在现象学的"直观"中显现为"可视之物"和视觉的图像,显现为一定"视觉"范围内的图像之物和视觉现象。视觉总是伴随着能动的"视觉场",即视觉活动的"游戏场",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视域"。视觉现象总是一定"视域"内的图像,现象学体现为一定"视域"内的、关于"视觉图像"的"视觉图像现象学"。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关于视域和视觉图像的思考以及对视觉现象的关注,为将现象学理解为"视觉图像现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总之,从"视域"概念和视觉现象出发,我们完全可以构造出一种"视觉图像现象学"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0.
1 客体的图像性及主客体交错性病理诊断是病理医生对病变组织进行肉眼观察及 /或制成切片进行镜下观察 (主要的 )以判断病变部位、病变性质 ,即医生进行观察的对象是病理切片(在这里暂称显微图像 )。也就是医生在思维时以显微图像信息为主要依据进行认识理解、分析综合 ,是思维的第一客体。但病理诊断思维的对象不只是显微图像 ,还有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 ,因而思维的客体是集中各种信息于一体的患者。诚然 ,在分析显微图像时 ,病理医生是思维的主体 ,对显微图像材料详细分析、综合、判断。但再多的显微图像也只是病变发展过程中的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