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患共同决策作为一种新的医疗决策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从医疗体系、医方、患方三个方面讨论医患共同决策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大对医患共同决策的扶助力度,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医方应积极发挥职业优势,改变决策思维,提高职业素养,同时在医疗体系内建立医患共同决策分级沟通模式,完善医患共同决策规范操作流程;此外,应通过多部门联合开展宣教的方式,积极引导患者参与医患共同决策。  相似文献   

2.
正为什么要进行医患共同决策,如何进行医患共同决策是目前临床医学界关注和争论的话题。相对于传统的"家长式"医疗决策模式来说,医患共同决策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是指在是否进行特殊检查、如何用药、是否手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等医疗决策时,在医务人员充分告知患方各种诊疗方案的具体措施、利弊以及风险等的基础上,患方经过权衡利弊,向医方表达其对疾病及相关风险等的观点,双方结合病人自身情况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某地级市三甲医院骨科为研究场所,用参与式观察法研究真实情境下骨科门诊及病房的医患交际,通过个案叙事揭示保守治疗中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提出好的医患沟通应具备的要素:医方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予以充分告知,提出首选治疗方案;患方听取并理解医方的解释,提出疑惑和想法;医患双方互换观点,患方明确医方的医疗原则,医方把握患方的需求和目的;在满足患方合理需求的基础上,双方达成共识,作出最合理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医患矛盾不断增多,恶性伤医事件时有发生,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患方对医疗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缺乏理性认识,认定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而医方对患者家庭文化背景及其自身需求等关注不够,诊疗个体化没有到位,导致双方了解减少,信任不足,从而容易产生矛盾。而医患共同决策可以增进医患间友谊,消除误解,是促进诊疗个体化的利器。1医患共同决策是临床决策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5.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医方的努力,更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自觉担当。以患者道德责任为切入点,随机抽取武汉市十所医院共40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在"准确提供医疗资料"和"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方面认知较好,但在"尊重医学技术发展规律"、"尊重、信任医务人员"和"维护其他患者就诊隐私"方面认知较差。立足于当前认知现状,主张媒体要营造客观舆论导向,医方需加强普及医学知识,患方要提高道德法律素养,司法机构应完善医方维权相关法规,以推动医患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因诊疗形成的关系空间内,医患沟通的本质是来自患方的社会认知与来自医方的知识认知之间的交流。基于知识图景的医方话语传递成为医疗空间内医患沟通的主要方式,这容易导致专断权威、忽略患者经验和情感。欲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有赖于患方基于生活世界的认识能否为医方所洞察和理解,进而使医学专业知识能够被生活世界建构的经验所理解、信任和遵从。目前主观上的医方情感沟通的动力不足,客观上的沟通时间匮乏,导致了医患沟通的障碍。应当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促进沟通从疾病转向体验、尊重和促成患者的自主决策等方面着手,实现知识图景与生活世界的交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医患冲突频发,普遍认为源于医患不信任。这难以解释患方选择大医院、对治疗持高期待等看似信任医方的行为。我国医患信任关系的最大问题是信任结构异化,即畸形的体系信任与脆弱的个体信任形成的信任结构扭曲。医学技术的繁荣强化了患方对医方的体系信任,而医学的技术化倾向遮蔽了医患之间的个体信任,一方面导致患方对诊疗存有过高期待,另一方面又导致患方将不良诊疗效果归咎于医生个体,医患冲突由此而生。应从重建合理期待、推行分级诊疗、提倡点对点医疗、推进自由执业等方面重建医患信任结构,从根源上消除医患冲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机制。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医患群体间存在竞争受害感;实验1采用共同内群体认同的操作范式,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有效减少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实验2A进一步发现,权力需要在医方和患方共同内群体认同和竞争受害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而道德需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实验2B采用更接近社会现实情境的重新范畴化范式,结果显示共同内群体认同的主效应不显著,但与群体身份的交互作用显著,仅医方权力需要的中介路径成立。本研究揭示了共同内群体认同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而且可以通过减少权力需要进一步降低竞争受害感,从群际角度为缓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网络舆论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医患关系的主客体--医方和患方之间在网络话语权方面则出现了严重失衡.通过透视2009年两起代表性医疗事件"南平医闹事件"和"南京徐宝宝事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表达状况,来解读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空问对医患关系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医生位于医疗活动的第一线,直接与患者接触,其职业形象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医生的职业形象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医患关系.医患纠纷发生时,除传统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外,"医调委"的第三方介入调解模式也取得一定成效.缓和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并不只是医方的责任,需要国家、医院和医生、患者三方共同努力,而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平等武装"原则是具有对抗性法律程序中的核心。在医患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武装"不应仅在医患纠纷出现后的对抗程序阶段。根据对"医闹"演变的分析,认为"平等武装"是患方追求与医方在力量相对平衡的条件下对话与合作的内在需求。故应当接纳患方非理性的愤怒情绪,在医患民事法律关系产生之时为患方提供"平等武装"的机会,以此来实现疏导患方的愤怒,引导患方理性面对医患合作、保证法律适用的公平、提高患方知情同意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甲状腺切除方式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仅有4种术式,腺叶+峡部切除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小术式,国外指南推荐全甲状腺或近全甲状腺切除作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术式,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为国内更多学者接受.4种手术各有利弊及适应范围.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应唇齿相依、和睦相处的医患双方却纠纷不断;因纠纷而致的杀医事件屡屡见诸媒体。主要原因是医方处于强势地位,它有冷处理医患纠纷的底气和实力,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患方在求告无门的情况下,就选择了暴力维权。在尝试化解患方暴力维权的调查中发现,医患双方对减少和规避医患纠纷的共识是:医方要有高超的医术,能够真正利用好诊疗技术来治病救人。然而医者并非上帝,不能满足患者所有的医疗需求。医方应让人们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并以医术和医德的合奏来彰显医学救助同类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医疗纠纷私了场是医患双方在医疗纠纷协商处理过程中所处不同位置关系而构成的一个社会空间,它由医疗场和情理场构成,具有争夺性和妥协性.一起医疗纠纷的协商解决往往是医方和患方在私了场中进行策略性互动的交往过程.在此过程中,患方秉承小事闹大的行动逻辑;医方则践行大事化小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5.
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纠纷诉讼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举证责任倒置是一般举证责任原则的例外,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施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法理依据。主要是医患双方的诉讼地位不平等和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患方举证困难,实施新的举证规则后,必将会对医疗纠纷诉讼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医方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不对称境遇下患者的诚信期待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医患危机境遇是一种价值选择困境,根源在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历史经验与现实体验强化患者对医方的信任,患者在共同的诚信建构过程中变得懒惰,其行为本质上是患者医疗健康权利的非理性扩张,最终导致信息不对称境遇下患者诚信期待异化。反思患者自身的思维方式是消除诚信期待异化、重建医患诚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医患危机境遇是一种价值选择困境,根源在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历史经验与现实体验强化患者对医方的信任,患者在共同的诚信建构过程中变得懒惰,其行为本质上是患者医疗健康权利的非理性扩张,最终导致信息不对称境遇下患者诚信期待异化.反思患者自身的思维方式是消除诚信期待异化、重建医患诚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医患共同决策是医生告知患者治疗方案疗效、益处及风险,而患者告知医生对疾病及风险的看法和疑虑,加强医生与患者的互动,最后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做出合理选择,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得到更好的医疗效果。医患共同决策作为一种医疗决策模式,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国内外学者尝试在医疗领域多学科方面应用医患共同决策,表现出积极作用,但在中国产前筛查与诊断领域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产前筛查与诊断中医患共同决策特点,国内外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探讨中国产前筛查与诊断领域医患共同决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必然形成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三方互动的复杂且微妙的社会关系,其中,患者的求生欲望是影响救治方案和救治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危重患者的求生欲望可分为积极型、依存型、放任型和放弃型四种,不同动机类型的患者在医患互动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表现有明显的差异。及时把握危重患者的求生欲类型,对患者做好分类疏导,对家属做好医患协调,对医方做好心理教育,和谐处理三方关系,合理制定救治方案,可最大化地获得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受消费行为和人权意识的影响,患者愈发渴望参与到医疗决策的过程之中。医患共享决策体现了对患者自主权的尊重,并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品质。然而我国的医患共享决策起步较晚,面对的困难复杂且多样,需要克服来自患方、医方,以及医疗决策过程本身等方面的因素。患者与医生的有效沟通,是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使然。在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中,决策辅助工具为实现共享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现有的决策辅助工具尚不完善,尤其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