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避免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遭受过度治疗带来的创伤。本文就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治疗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认识,以及对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价值的辨证分析,将有利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正确、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经皮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经皮超声造影引导细针淋巴结穿刺活检。以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细针病理结果。结果表明经皮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57%(281/288)、100.00%(54/54)、100.00%(281/281)、88.52%(54/61)、97.95%(335/342)。经皮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在术前准确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阳性患者可避免前哨淋巴结活检,直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的标准处理模式,但由于传统示踪剂(蓝染料、核素和荧光示踪剂等)定位特异性差及药物准入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蓝染料和荧光示踪剂由于分子颗粒较小导致其易通过前哨淋巴结使次级淋巴结显像。核素示踪剂虽然可以特异性定位前哨淋巴结,但存在药品准入和放射安全性等问题。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淋巴结中B淋巴细胞膜上CD20分子的特异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新型荧光靶向示踪剂将吲哚菁绿偶联于利妥昔单抗,将兼顾荧光显像与靶向定位的优点,其单抗的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无破坏,为无菌、无致热原、无急性毒性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吲哚菁绿(ICG)与亚甲蓝两种染色剂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来证实ICG荧光示踪法在SL‐NB中的优势。选取我院从2010年到2012年68位行SLNB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ICG荧光导航SL‐NB ,共36例,另一组采用亚甲蓝染料法SLNB ,共32例,SLNB结束后行腋窝淋巴结清...  相似文献   

5.
比较两种示踪剂(美兰、纳米炭)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早期乳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纳米炭组、美兰组,术前10分钟~20分钟将两种示踪剂经乳晕周围及肿瘤周围皮下注射,美兰0.5ml~1.0ml、纳米炭0.2ml~0.5ml,首先行SLNB,然后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病理检查为标准,分别对SLNB的灵敏度、准确率、假阴性率等进行评价。结果,110例患者均找到了蓝染(美兰47例)或黑染(纳米炭63例)淋巴结,其检出率相同,均为100.00%。纳米炭组与美兰组的灵敏度分别为92.86%、100.00%,准确率为85.71%、85.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炭组假阴性率为7.14%,美兰组假阴性率为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炭及美兰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行SLNB是可靠的,两种示踪剂在SLNB中的灵敏度、准确率及假阴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路在何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结转移程度和清除范围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胃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方向,对于揭示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转移程度和清除范围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胃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方向,对于揭示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术式。但对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清扫并无治疗意义,且伴随多种并发症。前哨淋巴结检测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其在宫颈癌中的应用有较大可行性,亦存在局限性。只有正确认识并应用之,才能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9.
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术式.但对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清扫并无治疗意义,且伴随多种并发症.前哨淋巴结检测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其在宫颈癌中的应用有较大可行性,亦存在局限性.只有正确认识并应用之,才能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胰头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其淋巴结清扫问题近年来受到热议。本文比较扩大淋巴结清扫与标准根治对患者生存的影响。讨论最新制定的胰头癌标准淋巴结清扫范围。认识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作为预后判断因素的作用。介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以及最小淋巴结检测数研究的进展。最终认为胰头癌根治性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因手术方式多...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筛选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4 609例,老年乳腺癌(≥65岁)共795例。按年龄65岁~70岁及≥70岁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65岁~70岁组及≥70岁组患者分别554例(12.01%)及241例(5.60%),初诊Ⅳ期患者及骨转移者≥70岁组均高于65岁~70岁组。两组患者肿瘤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中Ⅰ级和Ⅱ级者均较高。65岁~70岁组患者选择改良根治术高于≥70岁组患者(χ~2=4.792,P=0.029),局部切除术以及放弃手术治疗患者均低于≥70岁组。而在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以及乳房切除+低位淋巴结摘除术方案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乳腺癌患者自查意识差,但其恶性程度低,由于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手术方式可选择局部扩大切除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用辩证的观点,论述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处理的不同方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阐述了临床上对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处理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阐明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态度,正确处理浸润性乳腺癌腋窝的观点;肯定了微创手术是一场手术革命,是传统外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变革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用辩证的观点,论述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处理的不同方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阐述了临床上对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处理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阐明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态度,正确处理浸润性乳腺癌腋窝的观点;肯定了微创手术是一场手术革命,是传统外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变革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前期病变,近几十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在上升。目前对于DCIS患者具体的手术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尽管大量证据证明保乳术和全乳切除术对于DCIS患者术后的复发率相似,但是目前DCIS的手术治疗依旧应用全乳切除术较多。而且对于保乳术切缘的宽度大多数学者推崇2mm的阴性切缘宽度,但尚未达成共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5.
目前研究认为,肥胖是乳腺癌的预后不良因素之一,肥胖可能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乳腺癌手术、化疗及放疗的治疗效果。减重干预是减轻体重、改善肥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减重有助于延缓肥胖小鼠乳腺癌的进展与转移,可能降低肥胖者乳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调节肥胖乳腺癌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并对肥胖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等产生积极影响。减重干预有望成为肥胖的乳腺癌长期存活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研究乳腺癌中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关性及意义,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3例乳腺癌组织、16例癌旁组织中ING4、MMP-9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6.6%、87.5%和71.1%、37.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提示ING4和MMP-9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临床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临床个性化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治疗头颈癌瘤多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手术治疗常采用局部扩大切除加颈淋巴结清除术 ,而且颈淋巴结清除术对控制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 。然而 ,随着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医学大基础观的建立 ,医学专家对头颈癌瘤的颈淋巴结清除术有了相应的改变 ;同时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的高标准追求 ,患者一方面要求对已发生转移的颈淋巴结进行彻底根治 ,以减少转移灶的复发 ;另一方面则要求对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时尽可能的避免颈部手术 ,减轻手术创伤 ,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头颈癌瘤的…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当前表型是指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乳腺癌组织的受体分子表达情况.对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可直接作为乳腺癌当前表型使用;对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转移灶、循环肿瘤细胞结合原发灶的免疫组织或细胞化学结果可用于综合判断乳腺癌当前表型.乳腺癌当前表型的检测及应用为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动态的循证医学依据,及时掌握和捕获乳腺癌细胞的表型变化,并对治疗方案作出相应调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乳腺癌当前表型这一概念引入临床,保证了临床医师治疗乳腺癌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晚期乳腺癌包括局部病变较晚、无法直接手术的患者和初诊时已有远地转移M1及手术后的复发转移患者。目前,我们国家对于这些患者的处理非常混乱,往往初始治疗与首次接诊医生的专业范围大有相关。孤立病灶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全身播散背景已成定势,全身药物治疗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已经全身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讲,是否加用局部病灶切除,需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任何一种治疗的选择及安排都应按照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原则进行,以期最大限度改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相关的前沿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技术更新、综合治疗方案的合理安排有望提升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水平。实时超声内镜下针吸活检技术的应用使纵隔淋巴结活检安全、准确;针对早期肺癌手术前后实施化疗为肺癌治疗带来新机遇;临床实践观察到肺癌手术切除纵隔淋巴结及脂肪组织降低其复发;另外电视辅助胸腔镜的临床应用拓展了肺癌诊断、治疗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