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接纳自己的情绪,就无法接纳他人的情绪。尤其在亲密关系中,当你的另一半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难处,向你倾诉他的愤怒、委屈或无奈等情绪时,如果你没有保持很好的倾听、陪伴或安慰,而是采取了跟他讲道理或埋怨的方式,怪他没有按你出的主意去做,或是用你自己平时压制回避情绪的方法来要求他:保持微笑。那真的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当然这种残忍,不是指你在意识上多么不希望他好,  相似文献   

2.
"平等武装"原则是具有对抗性法律程序中的核心。在医患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武装"不应仅在医患纠纷出现后的对抗程序阶段。根据对"医闹"演变的分析,认为"平等武装"是患方追求与医方在力量相对平衡的条件下对话与合作的内在需求。故应当接纳患方非理性的愤怒情绪,在医患民事法律关系产生之时为患方提供"平等武装"的机会,以此来实现疏导患方的愤怒,引导患方理性面对医患合作、保证法律适用的公平、提高患方知情同意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影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公信力的主体性因素及提高其公信力的措施。采用结构式访谈法对第三方调解进行了研究。影响第三方调解公信力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调解主体的调解能力与调解形象。要提高调解能力,需招聘既懂法又懂医的调解员以提高调解员的专业能力,促进调解员工作专职化,以案件为主体组织团队相互配合完成调解工作,学习调解需要的法学与医学知识,建立调解医学专家库与法学专家库。提升第三方调解形象,需保障第三方调解的中立性,实施免费调解,医调委、医疗机构与媒体多渠道宣传第三方调解以提高知晓度,调解承诺合理并兑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患者角度了解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实施效果,以及为促进其发展提供依据,对重庆12家医院600名患者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2%的患者对第三方调解满意。年龄、是否有过医疗纠纷、是否亲身或亲友经历过第三方调解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亲身或亲友经历过第三方调解的患者中,认为调解员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否有丰富的调解经验、是否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是否按时调解、是否经历专业鉴定之间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仍需加强其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认知状况,对南宁市4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调查显示,39.7%的调查对象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不了解;58.7%的调查对象认为第三方调解只可以解决小部分纠纷;35.2%的调查对象最看重第三方调解的中立性;48.7%的医务人员希望能节省费用;47.4%的患者希望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45.2%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责任保险的重要性不大。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立法与监督、培养有资质的调解员以及建立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83名4岁幼儿,探讨他们的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采用表情识别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测查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采用教师评定问卷测查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照片社会评价法测查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情绪观点采择与情绪调节策略有关,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有关,情绪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接纳的边缘正相关在控制年龄后消失了;年长组儿童的攻击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都与同伴接纳有关,但只有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分别通过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个体差异来源提供了情绪能力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某幼儿园大班58名幼儿为被试,采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测查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并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幼儿的被接纳和被关注程度.通过对五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幼儿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上的差异研究,考察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欢迎型幼儿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上的表现显著高于被拒绝、被忽视和矛盾型幼儿;幼儿受同伴接纳程度与其情绪理解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被同伴关注程度相关不显著;同伴接纳程度对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幼儿情绪理解、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31名3~6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不同层次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的表情识别、情绪解码和二级情绪理解能力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总体上,儿童的情绪解码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预测其同伴接纳;情绪理解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情绪解码能力是年幼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亲社会行为则是年长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9.
唐力  毋爱斌 《学海》2012,(4):115-123
在当下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各地法院在探索诉前调解机制中推陈出新,其中,法院附设诉前调解机制是当前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模式,代表着司法ADR在中国的兴起。在我国诉前调解制度化构建方面,法院主导型诉前调解模式应当成为基本走向,在此基础上实行调审分离,促进诉调对接解决纠纷模式的形成,实现审判与调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在南京已初步确立,得到了政府、医院、患者的三方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案例入手,了解南京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实施现状,分析医患纠纷调解解决医患纠纷的优势、现有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完善现有机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术前谈话是手术诊疗前的重要环节,其中对风险的充分沟通能够在根源上帮助预防医患冲突的发生。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选取真实术前谈话中的风险沟通话语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规律性,发现潜在的沟通问题,以期为良好的医患互动提供建议和对策。研究发现,医方的风险告知话语主要由九大告知元素选择性组成,而医方明确的理解征询话语多出现在风险告知结尾。患方的风险沟通话语存在明显的个体化差异,其互动表现会影响整个术前谈话风险话语的发展走向。患方在谈话过程中的合作与积极反馈有利于术前谈话的信息传递和情感共享。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认可指的是对于社会性决策或社会性事件的肯定或接纳。本文讨论认可的概念及其与认知的关系。认可是对于某种结果的肯定或接纳。认可包含元决策,但是比元决策更宽泛。认可有三个特征:公共性,评价性和批判性。它包含三个成分:理智上的赞同,情感上的接纳和行为上的准许。社会认可除了具有认可的一般功能——授权之外,另一项重要功能是进行民众情绪管理。认可有多种类型:决策者式的认可,决策程序式的认可,同行评审式的认可以及亲身听证式的认可。对于发展的紧迫感可使认可活动大大简化,而焦虑感使得人们倾向于亲身听证式认可。在听证式认可的时代,各种社会决策活动将越来越慎重,社会也因此越来越稳定。本文同时也提出了在听证式认可时代继续保持适当的社会变革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医疗责任保险推行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以医疗责任保险为分析对象,考察医疗责任保险各主要利益主体之角色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而阐释医疗责任保险模式之构建原则以及在工具主义理念下各主要利益主体的各自定位。针对政府资助不足,保险方和医方供求不平衡,调解正义与效率失衡以及医学会鉴定欠缺中立等问题,唯有管制适当的政府、激励均衡的保险公司、公正裁判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以及鉴定中立的医学会的共同参与,调整策略,发展规则,相互牵制才能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和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互动式教学是课内人际互动的一种特殊教学模式,互动式油画教学也可以称为沟通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油画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平等倾听、协商、探讨、接纳等,使油画教与学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实现一种教与学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激发教学之间的主动性,拓展双方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教学的最佳方式,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歌词对音乐情绪加工的影响。实验1使用情感启动范式,带有歌词与无歌词音乐片段为启动刺激,与音乐情绪一致或不一致的面孔图片为目标刺激,被试任务是既快又准确地判断目标面孔的情绪。结果显示,无论音乐是否带有歌词,听者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都比不一致条件更快更准确,这表明听者能加工音乐传达的情绪信息。实验2进一步通过电生理手段探讨歌词影响音乐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听者对带有歌词和无歌词音乐情绪的加工都产生了启动效应,但是无歌词音乐条件在250~450ms时间窗口产生了N400效应,而带有歌词音乐条件在500~700 ms时间窗口诱发了LPC效应,该结果表明,歌词影响了大脑加工音乐情绪的时间进程。本研究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与语言关系的探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对提高未成年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未成年犯情绪状态及人际关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研究针对12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结果显示该模式对于帮助未成年服刑人员认识自我、接纳他人、改变认知、调节不良情绪、融洽人际关系等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道德舆论中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激烈情绪与对立话语,值得深入思考与分析。从道德哲学与心理学等学科视野审视,当前道德舆论中存在着三重误区:情感优先的道德评判;情绪笼罩下的事实遮蔽;理性缺位后的无效交流。三重误区还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首先是道德情绪激荡,导致对事实真相遗忘或遮蔽,然后出现理性缺位与无效交流。走出当前道德舆论令人不安的现状,避免悲观态度与焦虑情绪的传播,需要事件相关方与舆论参与者控制情绪、认清真相与理性宽容,在多元化时代共建和谐的道德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从信任违背到信任修复:道德情绪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学者已经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信任违背的原因及修复方式。近年来,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引起了重点关注,但是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解答。当前的研究主要从情绪影响信任的线索依赖效应和离散情绪(内疚、羞愧、愤怒、悲伤等)对信任修复的影响这两个角度着手研究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内疚和共情两种道德情绪是影响信任修复最重要的情绪因素:内疚能够促进受信方做出补偿行为,共情能够促进信任方宽恕他人。基于此构建了道德情绪的信任修复模型,并考虑了目标线索和信任方的特质性宽恕的调节作用。同时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他离散情绪尤其是道德情绪对信任修复的作用,并关注情境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争论     
对语言的关注是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基本主题。语言不应当是私人性的,一个思想者不可能脱离其语言,但他必须脱离他的话语,而问自己:谁在说话?并去倾听语言本身的言说。与之有关,本文涉及到博德尔对海德格尔关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以及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等人有关思想的解释的解释。从这里,我们看到,海德格尔将本源的语言看成是纯粹的语言,而博德尔则进一步将这种语言理解为智慧。  相似文献   

20.
"伦理"是中国文化最具标识性的基本话语之一,既不能与"道德"循环互释,也不能与"ethic"直接对话,否则将导致意义肢解甚至文化殖民,必须在话语体系及其辩证运动中才能倾听到其文化脉动."伦理"话语是由"伦"—"理"—居"伦"由"理"—伦理世界四要素构成的话语体系."伦"是"国—家"文明的特殊话语,是具有终极关怀意义、世俗而超越的伦理实体."理"是"伦"之"理",它不是西方式的认知理性,而是中国式的良知理性;在文化形态上,它不是理性主义,也不是情感主义,而是中国式的情理主义."居'伦'由'理'"是"伦"—"理"关系的文化原理和文化规律,其要义是从"伦"的家园出发,行"理"之达道."伦理世界"既是由"伦理"话语及其传统所创造的一种特殊世界观即"伦理世界观",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理想."伦理"话语及其体系,携带特殊的中国文化密码,体现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气质,也具有特殊的文明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