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目前为中国慢性疾病之首,每年约350万人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而目前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阶段,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建立"胸痛中心"就是为降低急性胸痛的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高危胸痛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死亡率。胸痛中心的组建包括组织架构、医院的支持、详尽的标识、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运行流程图等方面。基层医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申请成立"胸痛中心"。登陆http://www.chinacpc.org/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站可以进行胸痛中心的申请。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患者在发病后能否及早到院接受再灌注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影响.院前延误时间(PDT)即为从患者出现症状至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AMI患者就医大多是延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能决定自己的症状是否需要治疗,也就是患者决定就医时间延长.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现代医学已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建立了诊疗指南,为临床诊治决策提供依据。相比而言,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缺乏循证依据。对AMI诊治过程中如何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价值,认为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应选择正确治疗策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急诊再血管化治疗PCI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CS的病死率有积极的意义。目前还没有哪个随机对照试验明确PCI或CABG哪种更好,但目前的治疗倾向于急诊PCI。合并CS的AMI患者直接多支血管PCI治疗获益增加。对于血压偏低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应该作为缩血管药物的一线选择。靶目标平均血压维持在65mmHg~70mmHg,因为更高的血压不增加临床获益。最佳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治疗是CS治疗的基石。经皮机械辅助装置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可以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但也加剧炎症反应、出血等风险。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现代医学已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建立了诊疗指南,为临床诊治决策提供依据.相比而言.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缺乏循证依据.对AMI诊治过程中如何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价值,认为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应选择正确治疗策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及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的有效手段。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被临床广泛接受和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有研究显示高血糖是引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必须进行严格的血糖管理。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可能血糖目标定为餐前血糖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Peripheral Blood CD34-positive mononuclear cells,MN...  相似文献   

8.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小动脉弹性指数(C2)水平与各项风险因素的关系。纳入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AMI患者,并纳入同期入院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C2水平与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发现:C2等11项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9.
了解目前辽西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及院内救治延迟的状况和影响因素。连续入选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病在12h内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性别、交通情况、发病地点及对疾病的认知是症状入门(S2D)时间的影响因素。交通情况、对疾病的认知是S2D时间3h的独立预测因素。谈话时间、导管室人员到达时间及准备手术时间是入门球囊(D2B)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是D2B时间90min的保护预测因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前后比较,D2B时间明显缩短,说明该项目对缩短D2B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胸痛中心能够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提供有力的条件,代表着医院医学现代化情况的一种全新医疗服务模式。它的建立需要集合医院急诊医学、心脏医学、医疗管理以及社会医学等多学科之间的资源,以达到快速实施救治,尽快进行患者转运或者就地进行介入治疗等目的,最终实现患者的病死率的降低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中国胸痛中心建立所面临的误区以及探讨相关问题,以期能够了解胸痛中心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观察口服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选取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后1周、8周行心脏彩超检查,并于入院即刻、PCI术后8周抽取静脉血测定脑钠肽(BNP)。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的LVEDD、LVESD、WMSI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1),且尼可地尔组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口服尼可地尔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胸痛中心是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当前胸痛中心建设已在全国广泛开展,但在基层尤其是县级医院进展缓慢,其原因在于基层医院医疗水平与设备相对落后。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探讨 Rho 激酶(ROCK)活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129例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对照(CON )组31例。Western Blot 检测血液白细胞中 ROCK 、ROCK1、ROCK2活性,同时根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是否发生心血管意外分组再次比较。 AMI 组和 UA 组 ROCK 、ROCK1、ROCK2活性均增高;且 AMI 组高于 UA 组;三支、双支、单支病变组活性依次减低,Gensini 评分≥20分组及发生心血管意外组均高于 Gensini 评分<20分组及未发生心血管意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K 活性可能对 ACS 患者预后观察、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比较完备地奠定了中医关于人体生物节律知识的基础,强调人体自然节律与四季日月昼夜节律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呈现显著的时间节律特征,以中医时间学理论进行解释,充分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规律性,指导高危人群合理作息,减少急性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急诊内科胸痛患者的胸痛病因及特征,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内科1个月内来诊的胸痛患者共97例,即刻或住院明确诊断后对各病胸痛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14例(14.4%)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71例(73.2%)诊断为惊恐发作(panic attack,PA),其他原因胸痛12例(12%)。结果发现ACS和PA两组对比,其中年龄,压迫性痛无放散,针刺样痛,心电图,肌钙蛋白,冠脉造影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性别,诱因,伴随心悸,压迫性痛伴放散,非特异性痛,持续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表明近似73%的急诊胸痛患者由惊恐发作所致,其胸痛特点为针刺样痛。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各种类型冠心病的发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动脉硬化的进展过程都有血小板的参与,因此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基石,抗血小板治疗的重点应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治疗、STEMI溶栓治疗的辅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的治疗结合个体参照  相似文献   

17.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的相关因素.入选急诊PCI术中血管造影显示无复流患者110例入选无复流组;纳入同期行急诊PCI术经冠脉造影示血流正常的患者110例为正常血流组,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单因素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再通过ROC曲线探讨入院后EPO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最后显示EPO、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5.当截点值取14.21mIU/ml时,EPO对PCI术后发生无复流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PCI中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罂粟碱及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及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无复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给予罂粟碱,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无复流恢复时间、TMPG分级、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左心功能及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观察组无复流恢复时间、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AMI行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给予罂粟碱和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且未增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病理基础。ACS的发病机制为长期冠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导致斑块形成,急性发作期表现为斑块破裂或侵蚀,导致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心肌细胞损伤。ACS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ACS都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冠心病仍是人类,尤其是高龄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中青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急剧上升趋势。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无论选择保守药物治疗还是选择PCI开通血管使心肌充分再灌注治疗,均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为治疗基石。  相似文献   

2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只有结合患者、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才能使STEMI患者获益最大化,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