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值得运动心理学家探索的6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力为 《心理学报》2004,36(1):116-126
长期以来,运动心理学在竞技运动领域面对的6个问题包括:1)哪些心理学指标可以标志和预测训练型和比赛型运动员?2)如何界定、监测和控制长时期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疲劳?3)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必要心理条件是什么?4)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时大脑的工作情况有哪些特征? 5)运动员精英与其他领域精英的自我发展有何异同?6)有运动智力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6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同时指出,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将有助于运动心理学为母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凯 《心理科学》2013,36(3):524-531
传统中国哲学的目的在于理想人格塑造,人的心灵提升,其核心是身心调节与控制。中国文化的精妙之处在于,不仅拥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更有与之相应的践行方式,既有见地的开悟,又有修为的精进,在系统阐述人生境地的同时,拥有成熟的修为方法。近15年,国内外关于中国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但在竞技体育领域却鲜见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引入传统文化思想和技术的相关研究。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国际心理学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竞技体育制度特征,都诱发了对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本土化发展的需要。本文立足于中国文化与心理训练的契合,总结提炼能够为运动队心理训练服务所借鉴的传统修为技术与方法。这些方法包括1)改变思想态度的撰写日记以内省、读书以养浩然之气;2)控制妄想杂念的静坐、数息、站桩;3)调节情绪心境的正念训练、琴棋书画等。将中国文化的思想与方法引入运动员心理训练尚面临困境,包括1)中国文化独特的神秘特性导致其缺乏可操作性,诸多概念难以精确测量,修为效果尚待实证检验;2)研究人员严重不足,潜心钻研的学者匮乏;3)研究深度缺乏,挖掘整理系统性不足;4)对传统文化存在错误认知,难以保证心理训练技术顺利进入运动队。  相似文献   

3.
竞技运动中自我控制的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的逆效应是指在高压力下,在进行努力地自我控制的过程中产了与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的现象。文章介绍了逆加工理论的双过程模型,评论了与竞技运动相关的动作控制、情绪控制、消极表象抑制、放松和集中注意的心理控制的逆加工效应研究,并指出竞技运动中自我控制的逆加工效应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局限:缺乏生态学效度、心理控制的逆效应的测量不够客观和应对策略研究不足,未来的研究应该在这三个方面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探讨了初中生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和感恩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08名初中生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包括心理资本量表、学业成就问卷、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结果表明:(1)心理资本既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就,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间接预测学业成就,即自我控制在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心理资本通过自我控制对初中生的学业成就所起的间接效应受感恩的调节,且这种间接效应在高感恩水平的初中生中更显著。研究的发现对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我控制指那些帮助人们克服思想和情绪, 进而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自我行为的心理加工。虽然良好的自我控制对个体的成功与幸福非常重要, 但自我控制失败仍然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借助于序列任务范式, 研究者揭示了自我控制失败的认知机制并建构了多种理论, 包括能量模型、加工模型、中央管理器模型和前额叶−皮层下脑区的平衡模型。相关脑成像研究主要聚焦于额下回、杏仁核、眶额叶皮质等脑区。未来研究应侧重不同理论之间的融合与补充, 强化自我控制失败潜在神经机制的探索, 并推动自我控制与社会决策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6.
竞赛压力及其引发的紧张焦虑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重要影响。注意控制理论(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 ACT)从注意控制角度解释焦虑如何影响操作表现。阐述了ACT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基本假设, 梳理了ACT在运动领域的适用性检验和基于ACT的拓展研究, 引出了ACT的发展理论——运动注意控制理论, 进而分析了其与挑战-威胁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和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的整合链接点, 提出了“压力-资源-注意控制整合模型”, 以更好地理解竞赛压力、注意控制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在全球的发展也尤为迅猛,并逐渐形成为一种制度化、体系化的活动,这种活动多表现为不同种类的竞赛。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不断提高运动员成绩就是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自身素质、训练方法、临场发挥能力、心理状态等等。近年来,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比赛成绩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也随之诞生了运动心理学这门学科。总体来说,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竞技心理和锻炼心理,本文所涉及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8.
自我控制是人们克服冲动、习惯或自动化的反应,有意识地掌控自己行为方向的能力。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认为自我控制的执行会消耗有限的心理能量。力量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冲动行为、人际交互以及决策和判断等领域的研究,影响自我控制力量的因素包括人格和个体差异、情绪和动机以及自我控制训练等。自我损耗与疲劳感的区别、动机和信念在自我损耗中的作用以及力量模型的应用价值等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蔡丹  文茗  J.  P.  Das  周璇 《心理科学》2015,(5):1116-1122
数学训练方案(Modules for Math)是加拿大心理学家J.P.Das提出的促进数学学习的训练方案。该方案的理论基础是基于Luria神经三级网络的PASS(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以及Vygotsky主张以言语内化方式进行自我学习的教育原则。数学训练方案包括模式转换;学习数轴;数一数;模仿、画路径和估算;数字记忆广度等五个训练模块,通过大约五十多个活动任务实现一般认知加工的促进,同时迁移到数学学习的课程中。数学训练方案今后将结合行为实验与认知神经影像学数据,证实训练的效果及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不同自控力的初中生在抗干扰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灵聪 《心理科学》2002,25(2):236-237
学习上的自我控制,指学生按照社会要求和自身的观念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的能力,它表现为两个方面: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课内学习主要表现在集中注意和适宜行为。Baumeister和Heaterton认为注意的控制是学习自控效果的关键成分,失去对注意的控制常常是导致学习自控失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自控力高低的初中学生.在实际的行为中、特别是在干扰的条件下,其注意的稳定性会有什么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力为  丁雪琴 《心理学报》1994,27(3):324-330
简要回顾了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指出,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实践是在竞技领域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心理特征的评定和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选材,针对训练和竞赛中的问题开展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以及对教练员进行培训。今后,中国运动心理学需要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发展适合中国体育运动特点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注意汲取其它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对心理理论两成分认知模型的验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Tager-Flusberg 和 Sullivan(2000)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是社会知觉成分,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测查社会知觉成分的任务,将对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作进一步的验证,并对语言和心理理论两个成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被试为90名3~5岁的儿童,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同语言相关密切,而知觉成分同语言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这个结果为该认知模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是描述对一名奥运选手L在奥运会前一年中进行的心理干预,以改变其“低挫折容忍度”的过程,以及评价这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与心理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的效果。在不同的时间点采用各种评估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采用目标获得评价表进行的运动员L自我评估和教练员评估,运动员L、教练员、及搭档的“阶段性总结”评价,以及对L比赛行为的录像资料分析。通过各种评估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该干预方法在改变运动员的问题行为方面是有效的。通过对运动员L的问题行为的改变,提升了他在比赛中的运动表现,该运动员与其搭档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项目上获得了银牌  相似文献   

14.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407户初中生家庭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支持和子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核心自我评价代际传递过程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与其初中生子女之间存在代际传递效应;(2)父母支持和子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核心自我评价的代际传递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核心自我评价的代际传递效应不存在显著的亲代性别、子代性别、亲子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核心自我评价的代际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心理应激对不同性别、训练年限以及不同焦虑特质的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特质一状态焦虑量表(STAI)测定运动员的状态及特质焦虑;用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G、A、M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①心理应激后IgM的含量显示性别差异,女运动员的IgM浓度高于男运动员。②心理应激后表现为训练年限少的运动员TCD4^ 细胞数量明显少于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③心理应激后表现为高低状态焦虑组运动员IgA含量差异,高焦虑组IgA浓度明显低于低焦虑组.心理应激后高低特质焦虑组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男运动员、训练年限少及高状态焦虑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后免疫抑制现象更严重,这是HPA轴及HPG轴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儿童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的理论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我控制是个体抑制和调节自身冲动的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主要标志。对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的探讨在此领域的研究中居于核心地位。在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早期观点的基础上,A.Gifford、W.Mischel和J.kuhl等人在近期研究中分别强调了情绪、认知和注意过程以及自我调节策略在个体自我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该文总结了关于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研究中较为一致的结论和仍然存在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自我损耗对运动表现影响及其调节变量。通过中英文文献搜索,共纳入31篇文献和37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13。结果:(1)总体效应量检验发现,运动任务中的自我损耗为中等效应量,d=0.55,95%CI为[0.39,0.71];由于存在发表偏倚性,该中等效应量可能会被高估。(2)调节变量检验发现,自我损耗效应量较少受研究对象来源、研究对象类型和运动任务类型的影响;但受损耗任务类型和技能型任务中压力情境的影响。(3)执行运动任务时,主观体力感、心率和肌电等指标不存在自我损耗效应。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自我控制资源的领域普遍性以及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与注意控制理论整合的观点。未来研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拓展运动任务中自我损耗应对和自我控制训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况志华 《心理科学》2012,35(2):430-435
基于日常经验取向,运用理论建构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责任的心理结构以及责任情境的认知特征。对207名被试访谈研究的结果表明:(1)责任是人们频繁感知和体验到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2)人们体察到的责任情境,在职业活动和个人生活领域存在类型上的差异;(3)在职业活动中,人们更倾向于将责任归因于他人,而在个人生活中更倾向于归因于自己;(4)人们对责任情境性质的判定与责任事件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关;(5)责任心理结构共由情境起因、自我效能、成就感、内外动机等20个核心要素构成;(6)责任心理结构是一个由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者构成的一元单向决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邓赐平  刘金花 《心理科学》1998,21(3):270-271
1引言自我控制发展的研究主要见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及儿童道德行为发展两个研究领域。国内外许多研究对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及其在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形成中的作用进行过深入探讨;在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中,自我控制则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指标来看待。但针对儿童控制能力训练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在自我控制模型基础上为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育提供对策。2儿童自我控制的社会认知一行为模型2.1自我控制及其主要表现一般认为,自我调节似乎更多地涉及行为表现,而自我控制则是自我调节的内在基础,但它们常被作为等位概念使用…  相似文献   

20.
姒刚彦  李庆珠  刘皓 《心理学报》2007,39(1):163-175
Harwood等人(2000)对已应用于体育运动领域的任务-自我目标定向理论及其相关的测量工具提出了批判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该模型将体育运动领域的成就目标分为三种,分别是纯任务目标;自我关联的自我目标;以及他人关联的自我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对Harwood等人提出的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进行检验。全文由两个子研究组成。研究一是成就目标问卷的发展与检验,对问卷的发展与信度、效度的检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研究二中,研究者采用所发展的成就目标问卷与录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4位(2男,2女)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特质性目标以及赛前,赛中,赛后的状态性目标进行测评与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运动成就目标问卷的三维模型拟合较好,三因素结构较为清晰。重测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的三个维度均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教练员对4名运动员成就目标的评估结果与运动员的问卷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进一步支持了运动成就目标问卷的内部效度。对4名运动员的研究结果表明:(1)特质性目标对赛前状态性目标的预测主要与个人特点有关;(2)运动员在赛前与赛中状态性目标呈多元化趋势,既有只突出某一目标的单维现象,又有两种或三种目标同时占主导的多维现象;(3)运动员赛后状态性目标的变化倾向于受到比赛过程与结果的影响;(4)当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历重大挫折的时候,会有“亚目标”状态出现。本研究结果对Harwood等人的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提供了支持。通过本研究,人们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特质性目标及赛前、赛中、赛后状态性目标的性质及其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