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早期乳腺癌与可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仍是以外科手术为主。时至今日,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目标是治愈,而手术是治愈早期乳腺癌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一总体原则一致获得国际医学界的公认,并指导着当代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实践。对于晚期乳腺癌而言,公认其无法治愈,其治疗目标是延年益寿、改善生活质量。手术是一种有创伤的局部治疗方法,而乳腺癌是一种全身疾病,既然晚期乳腺癌无法治愈,那么手术是否必要,是不是多余的呢?由此产生了外科手术在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有无必要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最充分的证据,并对病人做出最佳诊治决策的一门科学。目前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为使乳腺癌患者尽可能达到最优化的辅助治疗,结合大量的临床研究,分析了不同乳腺癌患者应采取的合理辅助治疗及可能带来的益处。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循证医学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施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29例患者,其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针对术后患者的乳房整形效果进行剖析,同时对肿瘤复发率进行随访。29例患者均成功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完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乳房整形效果优良满意度为75.9%(22/29)。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与乳头距离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结果无一例复发或再次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联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其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较高,此术式安全有效,在限定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回顾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及预后分析.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并可随访到的348例乳腺癌病例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预后.结果TNBC多见于50岁以前未绝经女性,肿块>2cm(72.2%)比例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 51.4% (P<0.05),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non-TNBC (P<0.05).5年无病生存率(DFS),TNBC 62.8%低于non-TNBC 79.6%(P<0.05).5年总生存率(OS),TNBC 73.6%低于non-TNBC 89.8%(P<0.05).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复发率高,预后差,生存率低,其有效治疗方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最充分的证据,并对病人做出最佳诊治决策的一门科学.目前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为使乳腺癌患者尽可能达到最优化的辅助治疗,结合大量的临床研究,分析了不同乳腺癌患者应采取的合理辅助治疗及可能带来的益处.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循证医学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1943年氮芥首次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患者病情获得缓解,为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发展拉开了历史性的序幕。随着医学发展模式的演进,化疗药物也在70年间突飞猛进。本文简要介绍了化疗药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氮芥、抗代谢类药物、顺铂、紫杉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的早期发现过程,揭示了化疗药物的发展史完全遵循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哲学规律,为今后恶性肿瘤化疗的研究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其他国家,乳腺癌近年来已成为女性常患恶性肿瘤之首。早期乳腺癌通过手术、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可以达到长期生存。然而对于晚期乳腺癌,特别是伴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对于转移性乳腺癌,目前治疗优先选择毒性尽可能小的全身系统性治疗方案;而对于需要缓解症状或避免即将发生并发症(如皮肤溃疡、出血、真菌感染以及疼痛等)的情况可于全身治疗后行相应手术。然而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是否手术切除原发灶以及是否可从手术中获益,仍然充满争议。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方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保乳手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术式。保乳手术的操作规范主要有美国术式和欧洲术式,其中美国术式更加适合于中国患者。保乳手术要求切缘阴性,笔者所在乳腺肿瘤中心经过临床实践经验所提出的"改良腔周边缘评估法"已被证明是安全且高效的,适合中国的国情,值得推广。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进展很快,近期对保乳术的阴性边缘达成了共识。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协会(ASBS)提出的残腔环切法可以明显降低保乳术后再手术率。对于手术造成外观不满意的患者可以行乳腺整形保乳术。中国的保乳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多学科治疗(MDT)和乳腺专科建设可以提高保乳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9.
在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治疗中,了解新型选择性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的药理作用,探讨临床应用经验。通过类比同类药物,寻找相关药理学、循证医学证据,说明托伐普坦对血管加压素V2受体具有高选择性,排水不排钠,对血压、心率、电解质、肾脏功能影响小等优越的药理学特性,在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容量或正常血容量的低钠血症的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对内分泌肿瘤等其他适应证仍有待于开发,其用药安全性需要临床实践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10.
观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常规和血脂变化,初探西黄胶囊对化疗后乳癌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比较化疗前、化疗后常规凝血功能的指标。(1)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均有PTA升高,PT、AF-Ⅲ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均存在着TG、TG/CH的升高,HDL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中化疗后的Fbg、TT较Ⅰ期、Ⅱ期患者化疗后升高,而APTT、HDL较Ⅰ期、Ⅱ期患者化疗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辅助服用西黄胶囊者较无服用者的PLT偏低,而HDL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体内存在着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功能及血脂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西黄胶囊可能对化疗后的乳癌患者的高凝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分析保乳术和根治术的治疗成本和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从2002年1月~2005年6月湘雅医院乳腺科的乳腺癌资料库中,随机抽取64例I~II期乳腺癌分为保乳治疗组(A组,32例)和根治术组(B组,32例),并随访。结果显示,A、B两组全部药品费用分别平均为32474.11±16126.00元、35107.30±19352.71元,总费用平均为53959.64±22033.28元、53382.10±24042.87元。两组药品费和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556、0.921)。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两组病例均无局部复发。A、B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25%、9.38%,两组无明显差异(P=0.64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B组生存率分别为96.88%、93.7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4566)。保乳术患者对残乳的满意率为90.61%,认为保留了乳房后其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仍充满自信的分别占75%和87.5%;相反,根治术者仅占28.13%和40.63%;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由此得出结论,保乳术和根治/改良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对I~II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差异,成本亦无明显区别,而保乳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精准医学"是2015年至今医学领域最流行的词汇之一,而乳腺癌如今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女性生命的头号杀手,尽管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对于每一位患者而言,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仍然难以判断,所以精准医学最重要就是"精准用药"。本文主要讨论乳腺癌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在指导"精准用药"中的应用,如果能够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从而使每一位患者从治疗中最大程度地获益,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按随机和匹配原则,将40名乳腺癌放疗患者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相应的医药治疗。以肿瘤病人情绪适应问卷(MAC)和免疫测试法研究患者干预前后的情绪反应和免疫功能,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心理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NK细胞活性(NKCA);并有助于维持放疗期间患者的白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4.
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蒽环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蒽环类耐药后乳腺癌可发生复发或转移,而转移性乳腺癌仍然提倡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学工作者应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注重个体化治疗,才能在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梳理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脉络,以呈现其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利用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年~2016年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的国家(地区)和关键词。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现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来揭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方面干预的作用效果,并对效果进行评价。中国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今后可以结合"基因检测"、"运动干预"等方向对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认识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一种疾病 ,也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 2 0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在我国大城市女性中的发病率已占据第 1、2位[1] 。随着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早期乳腺癌的普查 ,使相当一部分乳腺癌得以早期发现。外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195 4年Mcstakalio采用单纯肿瘤切除加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 ,其 10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别。近年来保留乳房的保守手术和根治性放疗的综合疗法已成为欧美各国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国内此种治疗模式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单乳管溢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疾病良、恶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3例单乳管溢液患者临床资料。16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8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7例,导管扩张症合并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导管扩张症伴慢性炎症3例,腺病及导管上皮增生14例,乳腺癌2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月经状态、是否伴微钙化等因素与溢液良、恶性的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乳腺伴微钙化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P0.05)。乳头溢液病因复杂,年龄45岁、乳腺伴微钙化是乳腺癌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子宫切除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不但是重要的生殖器官,同时也被认为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切除子宫虽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但对患者的精神心理、性生活质量有无影响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精神心理、性生活及内分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绝经后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绝经后骨质疏松和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的增加引起人们对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兴趣,其旨在改善妇女生活质量。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所引发的问题也不断涌现。HRT对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究竟是否有总体益处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自从1963年Wilson倡导HRT以来,HRT的发展走过了一段曲折之路,对HRT的认识,经历了几十年反复的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矛盾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病因特点,对在本中心就诊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期RSA患者进行内分泌、遗传、感染、自身免疫、子宫解剖、男方精液等方面的检查.结果显示,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期RSA患者病因特点有所不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病因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