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生职业倦怠及社会、组织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医生是职业倦怠研究最早关注的职业之一,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认为我国现阶段医生的职业倦怠与医疗政策、法制层面存在缺憾、经济和心理回报不够、价值观冲突、缺乏控制、角色冲突等有关。呼吁从社会、组织层面深入研究我国医生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医生是职业倦怠研究最早关注的职业之一,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认为我国现阶段医生的职业倦怠与医疗政策、法制层面存在缺憾、经济和心理回报不够、价值观冲突、缺乏控制、角色冲突等有关.呼吁从社会、组织层面深入研究我国医生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评阅,总结分析了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与进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以及相关方面的反应与评价。虽然该政策已试点多年,并于2015年在全国实施,但面临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数量极少、政策落地有待加强、跨省行医存在障碍等问题。该政策受到公众、医生、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的欢迎,却引起公立医院的担忧。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可产生诸多积极影响,但需要加强分类管理与监督,并强化相关制度和组织建设,应坚持放开与稳步推进并重,恰当认识其作用,不宜以损害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利益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新医改提出了"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方案,这意味着我国医师制度的重大变革,医生能否多地点执业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分析医生多点执业的利弊与障碍后,介绍国外对医生多点执业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医生多点执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医生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赵玉芳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4,27(5):1137-1139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用经过信效度分析后的职业倦怠问卷(MBI)对253名医生的调查发现,医生的职业倦怠感整体上比较严重;工龄16~20年是医生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不同科室、职称的医生职业倦怠程度不同,中级职称和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幼儿教师组织支持、职业压力和倦怠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选取四川、重庆、西藏、贵州和北京五地幼儿教师326名,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幼儿教师离职意向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组织支持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是风险性因素,提升其离职意向;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是保护性因素,降低其离职意向,且组织支持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主效应。(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和职业压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缓解幼儿教师离职意向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医改公布要探索注册医生多点执业的新政策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生多点执业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通过对国外医生执业现状的考察,从法律的角度,提出我国实施该项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医师在两个或多个医疗机构同时执业的现象,即"双点执业"或"多点执业",在各国的医疗系统中普遍存在,影响深远。由于对患者以及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对医师双点/多点执业推出了多样化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一方面导致医师行为策略的改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管制失灵的现象。与政府直接管制相比,契约制度的完善会提供一个更好的行为规范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社会资本办医激励政策的不断出台,不同的办医模式和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广泛探索。通过总结分析医师多点执业对公私合作办医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概况,辩证分析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积极作用,如患者层面、医生和医院层面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作用,如分散公立医院医师精力,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等。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思考,以期为医师多点执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外职业倦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  赵玉芳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48-50,72
职业倦怠是近年来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及职业健康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国外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倦怠的定义、维度、测量、发展模型和干预措施,重点介绍新近的职业倦怠理论扩展——人职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探讨雇佣前后的组织支持一致性对新生代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以及员工幸福感的中介作用。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对多时点收集的258名新生代员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相较于"低预期-低感知"组织支持一致,在"高预期-高感知"组织支持一致的情况下,新生代员工的离职意愿更低;(2)相较于"高预期-低感知"组织支持不一致,在"低预期-高感知"组织支持不一致的情况下,新生代员工的离职意愿更低;(3)总体而言,预期组织支持与感知组织支持越一致,新生代员工的离职意愿越低;(4)员工幸福感在组织支持一致性与新生代员工离职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崔效辉 《学海》2011,(5):103-108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人的日常行为大多属于交换行为,这种行为不同于市场行为,但也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个人与群体、组织、社会之间的交换行为也是如此。作为农村健康传播者的乡村医生,在被社会赋予相关的角色定位时,必须提供合理的社会报酬——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等,与乡村医生进行"等价交换",只有这样,乡村医生才能很好地扮演其乡村健康传播者的角色。实证调查表明,社会与乡村医生之间的"等价交换"还未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员工离职意向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193名企业员工的问卷,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和调节分析,并采用Johnson-Neyman 法对职业满意度的调节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内职业竞争力负向作用离职意向,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正向作用离职意向;(2)职业满意度(主观生涯适应力)调节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当职业满意度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时,生涯适应力的增大会直接减少离职意向,但间接的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增加离职意向。因此,提高员工的生涯适应力和职业满意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14.
离职曾被视作组织中的"问题"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传统离职研究更关注通过改变员工的态度来减少离职,进而降低离职对组织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鲜明的组织立场。然而离职的本质是员工个体的决策。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面对更加多样化的生涯选择,员工在离职决策中的主体性更加凸显,离职研究需要重回决策者中心,重新聚焦决策者:(1)以决策者为中心探讨离职影响因素;(2)探讨决策者制定离职决策的内在过程;(3)关注员工离职的实际行为及后果。  相似文献   

15.
从阐述"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和"分级诊疗"的概念入手,基于"三诊制"的角度分析"医师多点执业"可能引发的诸如扰乱"三诊制"秩序、浪费专家精力、增加医疗风险及转嫁医疗费用等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医师多点执业"模式,参照医师分级制度,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合理结构模式及职能,提出合理选择多点执业机构、强三诊、倡医联体、促补偿等多源方案构建"医师多点执业"的路径选择,为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组织匹配、资源保护和认知坚韧等理论,考察了人-组织匹配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以及认知坚韧于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95名企事业单位员工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人-组织匹配显著负向预测员工的离职意向;工作满意度在人-组织匹配与员工离职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认知坚韧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即相较于低认知坚韧水平,高认知坚韧水平更有助于缓解低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向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领导职业支持对工作团队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0个地市的66个工作团队303名成员为调查对象,在控制被试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领导职业支持与团队成员心理资本及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领导职业支持对团队成员心理资本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促进作用;(2)无论在团队层次还是员工层次,领导职业支持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促进作用,成员心理资本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医师多点执业中医方的法律风险包括医师和医院的法律风险两个层面。其中,多点执业医师面临着被界定为"非法行医"以及增加诉累的法律风险;第一执业机构的法律风险包括不正当竞争风险、职务发明创造及职务作品的归属风险等;第二、三执业机构主要有医疗纠纷频发和多点执业医师违约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宏观防控措施包括坚持多点执业的公益性,整治走穴等;微观防控措施包括建立"首诊负责制"等具体化的管理制度,增设针对第一执业机构的审慎注意义务和损益补偿机制,区分中医、口腔和临床类多点执业医师的准入资格等。  相似文献   

19.
客体相似性在类比匹配中的作用,是一直存在着争论的问题。该研究通过交叉匹配结合与分离的材料设计,控制类比源和类比目标之间不同相似性,探讨了客体相似性在儿童和成人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中的作用。实验一通过让儿童和成人完成单目标匹配任务,检验客体相似性对儿童和成人类比匹配影响的不同。实验二采用眼动技术对客体相似性在成人类比匹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区域探讨。结果发现,客体相似性影响儿童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的成绩,但不影响成人的成绩。成人类比匹配的过程受到结合在关系结构之内的客体相似性的影响。我们提出优先-限制调整观点解释客体相似性在类比匹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功星  程豹 《心理学报》2021,53(2):215-228
聚焦于顾客授权行为这一概念,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 分别引入基于组织的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和职业中心性作为调节变量, 探讨了顾客授权行为对一线服务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边界。通过一项三阶段的时间滞后研究设计, 获取了245份有效样本, 结果显示: (1)顾客授权行为对员工职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基于组织的自尊在顾客授权行为与员工职业成长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3)职业中心性对顾客授权行为与基于组织的自尊的作用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当员工职业中心性水平较高时, 顾客授权行为对基于组织的自尊的正向影响更强; (4)职业中心性进一步调节顾客授权行为通过基于组织的自尊对职业成长的间接影响: 当员工职业中心性水平较高时, 顾客授权行为通过基于组织的自尊对职业成长的正向效应会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