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认识大学生亚健康的可逆转性,通过对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对策,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调控手段,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2.
对吉林省516名公务员的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筛选危险因素.公务员正常高值血压现患率为34.9%.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肌酐、血尿酸、心-踝血管指数水平以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正常血压组低于高血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血压组高于高血压组.男性、血脂紊乱会显著增加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风险.应加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监测及干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第三状态与心身医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人类的生存状态可分为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第三状态3种类型。第三状态是健康和疾病的中介状态,又称亚健康或次健康、灰色或游移状态,实际是心身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生理水平的血管壁切应力属于优性因子,能促进血管重建,抑制内皮细胞凋亡,调节内皮细胞分泌功能,使内皮细胞形态产生适应性变化;而显著升高或降低的血管壁切应力则属于非优因子,导致高血压恶性循环发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血栓形成。实现切应力非优向优转化的重要途径是降低高血压和选择性阻断切应力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在生理水平的血管壁切应力属于优性因子,能促进血管重建,抑制内皮细胞凋亡,调节内皮细胞分泌功能,使内皮细胞伯形态产生适应性变化,而显著升高或降低的血管壁切应力则属于非优因子,导致高血压恶性循环发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血栓形成,实现切应力非优向转化的重要途径是降低高血压和选择性阻断切应力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连市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亚健康进行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城镇职业人群进行包括受访者个人基本情况、亚健康评定量表、工作生活情况3个维度的基于亚健康状况测评问卷(SHSQ-25)的调查,将所得数据利用EpiData 3.1及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大连市职业人群亚健康检出率相对较低,亚健康总检出率为16.8%。性别、学历、自评健康状态、工作及生活环境是影响大连市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从个体、家庭、社会多方面对职业人群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况在大学生中已经相当普遍,并且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应用危险性分析方法,描述了亚健康状况的危害特征及暴露情况,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亚健康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亚健康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从亚健康向健康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危险性分析在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状况在大学生中已经相当普遍,并且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应用危险性分析方法,描述了亚健康状况的危害特征及暴露情况,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亚健康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亚健康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从亚健康向健康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在亚健康状态研究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合理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非病但非健康”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不适,目前尚没有公认的概念和测量诊断工具。由于亚健康状态研究数据中含有潜变量、测量误差以及变量间关系需要确定等因素,不能使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同时处理观测变量、潜变量、测量误差及变量间的关系,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亚健康状况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和亚健康状态理论模型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证候,状态与W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的本质是什么?是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是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调节方式(whole regulalory mode、WRM)。现代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把疾病按证候分类,即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实际上这一分类方法把现代医学疾病与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可以说成是发病前WRM作用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共轭体作为对象来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示机体稳态的差异,即WRM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疾病前成为罹患疾病的前提,在疾病中与疾病以一种共轭活动的方式供中医诊断时参考,在病后成为完全康复到正常状态的过渡。因此,在中医学的治疗模式中,充分体现了整体性的调节(中医整体观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浆N末端血清脑钠肤前体(NT proBNP)水平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探讨其早期监测意义.共77例观察对象,其中12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65例老年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2小时(OGTT2h)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 1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23例和2型糖尿病组(DM)28例.各组均检测血浆NT- proBNP水平和无创超声监测FMD.随着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比较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的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P<0.01),FMD调节下降(P<0.01);糖代谢异常发展过程中,IFG阶段FMD即出现舒张失调(P<0.05); IGT阶段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有意义并达到无症状心衰诊断标准(P<0.01),且FMD出现舒张过度调节,提示收缩和舒张功能双向调节不良.空腹血糖升高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当FBG合并(或)餐后血糖升高,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可以成为早期预测慢性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因此,关注老年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进程,并联合血浆NT- proBNP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监测,不仅对靶器官保护具有早期预警意义,而且是临床控制血糖管理的重要而简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516名公务员的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筛选危险因素。公务员正常高值血压现患率为34.9%。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肌酐、血尿酸、心一踝血管指数水平以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正常血压组低于高血压组,高密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正念干预在糖尿病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正念干预的核心内容、作用机制,糖尿病患者正念干预具体实施过程及身心干预效果。分析表明,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主导或辅助药物治疗方式可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缓解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改善饮食行为,减轻体重、心理健康及情绪调节,以提高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日及降低总的医疗费用等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对主要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潜在损害。11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QT离散度(QTcd)。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而且晨峰组的睡-谷晨峰变异幅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的LVMI、CCA-IMT、ICA-IMT、QTcd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两组在BMI、血脂谱、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晨高血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长期晨间血压负荷升高使得机体全天处于血压高负荷状态,更易使心肌重构肥厚和心电生理特征改变,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遏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高反应是降压达标和减缓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对主要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潜在损害.11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QT离散度(QTcd).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而且晨峰组的睡-谷晨峰变异幅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的LVMI、CCA-IMT、ICA-IMT、QTcd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两组在BMI、血脂谱、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晨高血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长期晨间血压负荷升高使得机体全天处于血压高负荷状态,更易使心肌重构肥厚和心电生理特征改变,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遏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高反应是降压达标和减缓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浆N末端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探讨其早期监测意义。共77例观察对象,其中12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65例老年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2小时(0GTT2h)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1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23例和2型糖尿病组(DM)28例。各组均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和无创超声监测FMD。随着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比较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P〈0.01),FMD调节下降(P〈0.01);糖代谢异常发展过程中,IFG阶段FMD即出现舒张失调(P〈0.05);IGT阶段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有意义并达到无症状心衰诊断标准(P〈0.01),且FMD出现舒张过度调节,提示收缩和舒张功能双向调节不良。空腹血糖升高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当FBG合并(或)餐后血糖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以成为早期预测慢性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因此,关注老年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进程,并联合血浆NT—proBNP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监测,不仅对靶器官保护具有早期预警意义,而且是临床控制血糖管理的重要而简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格检查和生化及超声检查方法对大连地区城市四个单位的6478名(21岁~60岁)职工进行血糖(空腹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肝脏B超、体重指数、腰围测定检查,以了解大连地区糖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显示大连地区城市四个单位职工糖尿病患病率为7.90%;空腹血糖减损患病率为11.26%;大连地区代谢综合征发病率14.33%,糖尿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3.26%,空腹血糖减损率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5.92%,血糖正常中患病率仅为10.28%。糖代谢异常与血糖正常者相比,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体格检查和生化及超声检查方法对大连地区城市四个单位的6 478名(21岁~60岁)职工进行血糖(空腹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肝脏B超、体重指数、腰围测定检查,以了解大连地区糖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显示大连地区城市四个单位职工糖尿病患病率为7.90%;空腹血糖减损患病率为11.26%;大连地区代谢综合征发病率14.33%,糖尿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3.26%,空腹血糖减损率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5.92%,血糖正常中患病率仅为10.28%.糖代谢异常与血糖正常者相比,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及分层管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足病的防治作用,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足部风险评估,分为正常、低危、中危、高危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病风险人群,然后对不同风险人群组实施系统性、长期性兼个体化的糖尿病足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3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与糖尿病足病相关的溃疡复发率相对风险降低52.30%,再住院率相对风险降低43.28%,溃疡发生率降低61.99%.因此,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的防治策略可提高患者对足部的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对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及分层管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足病的防治作用,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足部风险评估,分为正常、低危、中危、高危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病风险人群,然后对不同风险人群组实施系统性、长期性兼个体化的糖尿病足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3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与糖尿病足病相关的溃疡复发率相对风险降低52.30%,再住院率相对风险降低43.28%,溃疡发生率降低61.99%.因此,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的防治策略可提高患者对足部的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对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