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DCIS患者25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53例患者中接受全乳切除术175例(69.17%),接受保乳术78例(30.83%),其中56例(22.13%)患者保乳术后接受了放疗;年龄≥55岁(OR=0.029,95%CI:0.009~0.091,P=0.000)、首发症状为乳头湿疹(OR=8.319,95%CI:2.229~31.045,P=0.002)、活检方式为切除活检(OR=3.155,95%CI:1.496~6.776,P=0.003)、病理类型为粉刺型(OR=11.287,95%CI:4.015~31.734,P=0.000)、瘤体最大径3cm(OR=8.362,95%CI:2.741~25.514,P=0.000)为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独立因素;全乳切除术、保乳术联合放疗、单纯保留乳房术三组之间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首发症状、活检方式、病理类型、瘤体最大径是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且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方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保乳手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术式。保乳手术的操作规范主要有美国术式和欧洲术式,其中美国术式更加适合于中国患者。保乳手术要求切缘阴性,笔者所在乳腺肿瘤中心经过临床实践经验所提出的"改良腔周边缘评估法"已被证明是安全且高效的,适合中国的国情,值得推广。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进展很快,近期对保乳术的阴性边缘达成了共识。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协会(ASBS)提出的残腔环切法可以明显降低保乳术后再手术率。对于手术造成外观不满意的患者可以行乳腺整形保乳术。中国的保乳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多学科治疗(MDT)和乳腺专科建设可以提高保乳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3.
纤维乳管镜主要应用于乳头溢液的诊断,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减小了手术切除范围,并修改了部分乳腺疾病的手术指征.但由于乳腺导管系统解剖的复杂性以及乳管镜本身的限制,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切除、导管炎症治疗、乳腺癌筛查、保乳手术中辅助判定切缘等临床应用方面,尚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争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保证肿瘤学安全性的前提下,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不断突破原有的桎梏,在最初的标准保乳手术基础上发展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保乳性乳房全切手术则进一步拓展了原有保乳术的外延。即便不具备保乳手术条件或对保乳手术存有顾虑而需行乳房全切术的患者,乳房重建手术为其点燃了新的希望。现代医学模式的形成完善了医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医疗目的要与患者需求相契合,治疗疾病要与生命质量相结合。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递嬗正是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患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医者为满足病患治疗疾病和追求生命质量双重需求谋福祉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5.
保乳手术是乳腺外科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基于对乳腺癌生物学的全新认识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与乳房全切术相同。在精准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下,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生命质量和人文关怀。本文结合笔者团队的保乳经验,对保乳治疗的发展及临床问题做一扼要梳理。  相似文献   

6.
探讨单乳管溢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疾病良、恶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3例单乳管溢液患者临床资料。16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8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7例,导管扩张症合并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导管扩张症伴慢性炎症3例,腺病及导管上皮增生14例,乳腺癌2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月经状态、是否伴微钙化等因素与溢液良、恶性的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乳腺伴微钙化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P0.05)。乳头溢液病因复杂,年龄45岁、乳腺伴微钙化是乳腺癌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关注治愈率同时,人们越来越关心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本文对保乳术及根治术后5年患者进行心理调查.保乳组患者术后心理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根治组.保乳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影响因素主要为术后美容效果,而根治组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与年龄、职业、家庭收入相关.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5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所以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符合保乳原则的前提下,保乳手术是一种既安全又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乳腺外科保乳治疗时代,各种乳腺手术并发症与过去有所不同,对其处理亦各异。目前最常见的乳腺手术并发症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血清肿、淋巴水肿、出血、血肿、组织损伤、组织坏死和慢性疼痛等。  相似文献   

9.
鉴于对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认识,为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目前乳腺癌治疗中保乳手术日益受到重视.而为了阻断高危险性的乳腺向乳腺癌发展,预防性乳房切除术也正在被患者接受.保留乳腺与预防性切除乳腺的医学实践反映了目前人们对乳腺癌的深层认识,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施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29例患者,其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针对术后患者的乳房整形效果进行剖析,同时对肿瘤复发率进行随访。29例患者均成功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完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乳房整形效果优良满意度为75.9%(22/29)。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与乳头距离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结果无一例复发或再次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联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其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较高,此术式安全有效,在限定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与尿流改道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尿路上皮占95%。浸润性膀胱癌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加尿流改道术。其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由于全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常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及精神上的压力,使患者很难接受这种手术。本文着重分析了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应用辩证思维方...  相似文献   

12.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细胞癌时肿瘤周围组织的安全切缘,并评价术中评价(IE)肿瘤切缘方法的效果。T1期肾癌根治术标本50例,连续组织切片检查包膜完整性及多中心病灶。回顾21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IE方法为切除肿瘤后从顶部到肿瘤基底部沿最长轴切开,肉眼观察。肿瘤直径和包膜完整性为多中心灶的显著相关因素(P〈0.05)。21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切缘范围为1mm~10mm均阴性,随访12个月~118个月(平均35个月),均无瘤存活。IE评价术中切缘情况安全有效,对于IE观察假包膜完整者,切缘3mm~5mm即可,如观察假包膜不完整,切缘应达到5mm~10mm。  相似文献   

13.
探讨全结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治疗特发型巨结肠性便秘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特发型巨结肠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次全切除加回肠-乙状结肠侧侧吻合/升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患者13例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患者22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随访资料。在术后并发症指标观察中,发现全结肠切除术组的术后腹腔内感染率和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少于结肠次全切除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指标观察中,发现全结肠切除术组术后再手术干预率显著低于结肠次全切除术组,并全结肠切除术组无一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患者(P0.05)。特发型巨结肠性便秘更加适合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14.
探讨诺舒阻抗子宫内膜切除术在月经过多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优越性。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行诺舒阻抗子宫内膜切除术的57例患者,纳为治疗组。同期宫腔镜单极子宫内膜切除术的45例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各项指标。发现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电解质紊乱、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宫腔积血、宫腔粘连、药物辅助治疗、再次手术(全子宫切除术)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舒阻抗子宫内膜切除术具有学习曲线短、手术易掌握、操作安全、疗效肯定的优点,是目前子宫内膜切除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保乳手术基于乳腺癌是一种全身疾病的认识,符合医学发展的方向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患者对形体美的追求,保乳手术是早期乳腺癌手术的发展趋势,保乳治疗是多种疗法序贯应用的综合治疗。乳腺外科医师应及时转变治疗观念,以更大的责任心给予乳腺癌患者最好的治疗和更多的人文关爱。  相似文献   

16.
对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阴道封闭术、曼氏手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封闭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无性生活要求的、合并症较多的年老体弱者,但术后可能存在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并且导致性功能障碍,术中是否切除子宫尚有争议.曼氏手术保留子宫、操作简单,但术后脱垂复发及妊娠后宫颈机能不全问题仍有待研究.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于POP-Q评分II期及以内的脱垂患者,治疗效果最佳,期别高的患者术后复发仍可使用保守或再次手术治疗补救,本手术方式术后较少出现性交痛.总而言之,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传统手术治疗仍为不错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尿路上皮占95%.浸润性膀胱癌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加尿流改道术.其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由于全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常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及精神上的压力,使惠者很难接受这种手术.本文着重分析了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应用辩证思维方法,结合患者的认知程度,结合每一名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耐受性、预期生存及对治疗结果期待的不同,探讨适合不同患者需要的既达到肿瘤根治又易于被患者接受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对我院2008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共24名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中8例行单纯肿块切除术;11例行广泛肿块切除术;4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其中2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1例恶性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时间2月~5年.手术是目前已知能够根治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唯一方法,与影像科及病理科医生联合诊治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本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的影像表现。常规超声、ABVS及钼靶X线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63.16%、86.84%、84.21%,ABVS及钼靶X线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及5.68,P0.05)。ABVS能提高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率,有助于乳腺癌早期发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分析保乳术和根治术的治疗成本和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从2002年1月~2005年6月湘雅医院乳腺科的乳腺癌资料库中,随机抽取64例I~II期乳腺癌分为保乳治疗组(A组,32例)和根治术组(B组,32例),并随访。结果显示,A、B两组全部药品费用分别平均为32474.11±16126.00元、35107.30±19352.71元,总费用平均为53959.64±22033.28元、53382.10±24042.87元。两组药品费和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556、0.921)。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两组病例均无局部复发。A、B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25%、9.38%,两组无明显差异(P=0.64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B组生存率分别为96.88%、93.7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4566)。保乳术患者对残乳的满意率为90.61%,认为保留了乳房后其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仍充满自信的分别占75%和87.5%;相反,根治术者仅占28.13%和40.63%;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由此得出结论,保乳术和根治/改良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对I~II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差异,成本亦无明显区别,而保乳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