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早提出"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术语的应该是在美国医学研究院[译者注: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成立于1970年,原为美国科学院的一个部门,专门提供有关医学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研究报告,2015年改名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译者注:该报告得到美国科学院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中。2011年11月2日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译者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是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科学院和美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机构,负责发布制定政策、通报民意和推进科学、工程学和医学的事业的报告]发布了经其批准的这份题为《朝向精准医学:建立生物医学研究的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学》(Toward Precision Medicine:Building a Knowledge Network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a New Taxonomy of Disease)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这样的理论:通过在个体的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而不是在症状水平上,来理解个体内发生的疾病、疾病倾向性和致病过程,能够为个体制定适合于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该报告建议建立疾病的知识网络,从而发展更为精准的、分子水平的疾病分类学;建立新的数据网络,将疾病分子结构水平上的研究与个体病人的临床数据整合起来,以促进全球的公共卫生和医疗配送。这份报告及其中建议的作者是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Susan Desmond-Hellmann和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研究员、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项目主任Charles Sawyers为首的"创建新疾病分类学委员会"。Desmond-Hellmann在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在研究方面成果丰硕的科学进展与将这些信息整合入临床方面是脱节的。生物医学研究信息到达医生和病人往往要好几年之久,同时大手大脚的医疗支出却仅用于对特殊群体有效的治疗。此外,研究人员并未从临床全面、及时地获得信息。总而言之,精准地理解、诊断和治疗疾病,以及更好地做出医疗决定的机会丧失了。"报告建议下一步应对发展这种知识网络的可能性进行试点研究。这份研究报告是美国精准研究医学计划的基础。下面是该报告主要内容的译述。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该计划主要内容是,希望所有人获得个体基因信息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提供及时、正确的治疗,希望能够消除小儿麻痹症,更接近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开创人类基因组医学的新时代。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科技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并成立了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由此,精准医疗的概念迅速在我国深入人心,并成为医疗领域特别是各肿瘤学术会议讨论的热点话题。譬如,近2年来的各种乳腺癌学术会议上,从青年医生到国内著名专家或各种学会主任委员,在介绍乳腺癌医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的理性思考日本信州大学医学部博士生李桃导师丸地信弘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的发展1医学的概念:生物医学模式强调从各种检查项目是否偏离了正常值来说明疾病,把疾病看成是独立于社会行为的主体,没有说明社会、心理和行为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4.
2016年10月1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精准医学先导队列项目"更名为"我们所有人的研究项目",从2015年提出精准医学开始,对此的争议就一直不断。此次项目的更名,反映了项目的策划者对疾病、健康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意识到疾病、健康不仅主要取决于基因,而且与环境、社会、心理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名称的更改意味着将基因的作用置于人体生命和健康整体全方位因素中思考,是从基因与环境、心理、社会因素结合的视域看待疾病与健康,是从生物医学迈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推进精准医学创新药物的发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了"篮子试验"和"雨伞试验";开始批准依照生物标志物而不是肿瘤来源区分的抗肿瘤药物和适应症;并开始在药物临床评价中引用"真实世界证据"。显然,现代医学摒弃了以基于疾病分类的"随机对照试验"为金标准的理念,开始建构适应个性化医学的临床评价体系。中医辨证论治具备了个性化医学的全部特征,完全适用于这个临床评价体系。基于科学规范对辨证体系的标准化,将大数据技术用于临床的"真实世界",并根据个性化原则进行疗效评价,将形成适合中医学的科学而经济的临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基因组技术为代表的"组学"研究进展,催生了基于基因组学的分子解剖图谱和生物医学知识网络的构建。以此为基础,通过临床与基因组信息的整合,创立精准的测量方法,鉴定和优化精确的生物标志谱/物,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在医学伦理和科学监管的保障下,创建新的疾病分类和分型技术与方案,实现疾病的个体化精确治疗。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国的临床资源优势,制定适合国人健康保障需求的新型疾病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研究者提出"精确医学"之初衷,是要制定疾病分类的新标准。为此,美国研究者在其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相应的路线图,即把对众多个体长期监测的各种生物学的、临床的和行为的大数据完整地收集到一起,在此基础上构建以"个体为中心"的健康医学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然后利用个体从分子到表型的生理和病理数据来构造疾病知识网络;进而通过疾病知识网络建立疾病分类新标准,最终通过疾病分类新标准来提升防治疾病的能力,实现以维护个体健康为主要目标的精确医学。  相似文献   

8.
面对生物体的复杂性和适应性,系统生物学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精准医学有望建立个性化的状态描述体系和庞大的标靶治疗体系,但其对疾病的调控,仍将面临着整合的困难。随着复杂性科学应对复杂系统方法的成熟,随着其与中医学方法的一致性被揭示,以整体建模为核心特征的整体医学将会成为主流医学逐渐显现出其必然性。作为一门个性化医学,整体医学继承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复杂生命系统的整合问题,也使得适应性不再是把控人体内在规律的障碍,而成为对生命体进行更有效调控不可或缺的工具。系统生物学和精准医学之后的时代将是整体医学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目前精准医学已经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美国和我国政府先后启动了精准医学相关科研项目的规划与部署。然而,中美精准医学在概念、目标及主要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疾病谱与美国存在差异,因此,我国的精准医学概念更为广泛,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还应将我国传统医学纳入精准医学的范畴。同时,我国的精准医学以提高医疗保健服务为目标,旨在建立世界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研发一系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药物及医疗设备,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模式改革。在借鉴美国精准医学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更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精准医学是建立在基因信息、生物信息与临床信息等大数据的分析基础上的个体化医疗。精准医学以健康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重视在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患者以合适的治疗,疾病的预防及预测受到重视。预防和临床医学的整合在该模式下具有现实意义,二者在哲学基础、理念模式及致力目标上存在耦合性。精准医学和医学整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产生联动的耦合效应。精准医学的兴起推动临床与预防医学的深入整合,临床与预防医学整合有利于提高诊疗效率,更好地实现精准医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发展,再演变到今天的精准医学,其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途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以及认识论的规律。经验医学看重临床实践经验,循证医学注重群体研究获得的证据,而精准医学则侧重于疾病的精准诊断和精准评估。本文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临床医学演变相联结,结合实例,详细地分析了各阶段医学观念演变的特点和局限性,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审视了现代医学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再到精准医学的演变过程,并对精准医学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精准医学"是2015年至今医学领域最流行的词汇之一,而乳腺癌如今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女性生命的头号杀手,尽管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对于每一位患者而言,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仍然难以判断,所以精准医学最重要就是"精准用药"。本文主要讨论乳腺癌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在指导"精准用药"中的应用,如果能够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从而使每一位患者从治疗中最大程度地获益,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精准医学计划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基因导向个体化医疗是精准医学发展的基础,这种医疗模式的创新极大的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促进了人们的健康,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疾病观、风险与受益评估、医疗资源的分配公正、知情同意与自主性、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出了挑战,个体化医疗中的伦理问题的研究将助力精准医学在我国科学并合乎伦理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年轻的叙事医学经历了20年的成长,积累了可观的成绩,也积淀了诸多的困顿,期待从哲学基础、技术境遇与新学科比较等角度予以深入研讨与重新诠释。试图从"共在-存在"论角度重新锚定叙事医学的哲学基础与演进逻辑,并将叙事医学的临床可能性置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境遇中来考察,预设各种可能的新格局。最后,从叙事医学与精准医学的交集中寻找个性化医疗与患者独特性境遇之间的哲学异同,以洞悉叙事医学发展的未来轨迹。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外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呼唤着外科理念的转变。基于外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外科的深刻变化,首次提出了基于确定性的外科实践新范式——精准外科。精准外科的特征可概括为确定性、预见性、可控性、集成化、规范化和个体化。它以寻求病灶清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三要素的最佳平衡为策略,以实现高效、安全和微创的多目标优化和患者的最佳康复。精准理念极大地推动了外科的发展,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整个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7,(5):165-169
2016年总统大选呈现的美国"政治画风"令许多人颇感讶异。大选本身毋宁是透视美国政治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自由民主政制日趋寡头化,党争白热化,贫富日见悬殊,社会挫败情绪日趋激烈……。社会学家霍奇切尔德《本土的陌生人》以极富画面感的文字为我们揭示了如下重要议题:"特朗普现象"折射出美国右翼人群内心深处怎样的对事实的感受即"深层叙事"?导致美利坚人政见日趋极端化的"移情障碍"有着怎样的发生机制?面对自由派"政治正确警察"咄咄紧逼之势,保守派右翼人群心灵深处有着怎样的失落感和恐惧感?在他们的"深层叙事"中,曾经引以为豪的以"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清教徒"为载体的一整套中产阶级伦理正在被侵蚀且不断趋向式微,自己俨然沦落为"本土的陌生人"。霍奇切尔德的著作提示我们:"特朗普现象"并非特朗普本人制造的"现象",它毋宁是新世纪美利坚社会矛盾和精神焦虑的集中反映。特朗普的当选无疑是对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后果的反拨。作为旁观者,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美利坚人无限的悲情和无奈。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预警研究: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 0 1年 11月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将“老年疾病预警与防治研究”立项 ,首次将医学预警问题列入国家未来五年的重大科研计划 ,说明对医学问题进行预警 ,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科研方向。那么 ,对疾病发生能否预警 ?如果能 ,它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策略和方法又是什么 ?就上述问题 ,本文试从哲学原理与方法学的角度进行讨论。1 何谓医学预警 ?其提出依据是什么什么是医学预警 ?目前尚未见明确的定义。作者理解为 :综合利用医学、数学、计算机等手段与方法 ,对某种疾病在未来时间里的发生、发展、转归与结局 ,进行个体或群体…  相似文献   

18.
"Precision Medicine"代表了从抗击疾病转变为维护健康的未来医学发展方向,具有如下四个特征:首先是全局观,要提取个体的各种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个体形成一个精确的全局性判断。基于这种特征,"Precision Medicine"应该翻译为"精确医学"而非"精准医学"。其次是整合型研究策略,在对个体的研究中,要实行多组学研究技术、表型分析技术和其他研究技术的整合。第三个特征是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即注重研究单一个体在时间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第四个特征最为重要,"关口前移",即把研究重点放在研究个体的健康状态以及从健康到疾病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为基因诊断提出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个体可能存在的某些遗传特性和遗传疾病有关的基因进行测试。测试与筛查是同步的,筛查以测试为前提,测试的过程同时实现筛查的目的。基因测试与筛查包括生殖遗传检查、新生儿遗传检测、人口检测及公共卫生方面的预测性遗传检查等。概述自开展基因检测以来,全球已有近2 000种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提示患病风险,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性化用药等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以基因检测为先导的一种新的医学形态正在形成。美国早在1996年  相似文献   

20.
我们怎样做医学--关于医学哲学范畴与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要把医学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来建设.在简要回顾对医学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认识过程之后,提出以"我们怎样做医学"为医学哲学研究的问题逻辑主线,尝试建构一个医学的客体论、创造论、主体论、价值论与发展论的医学哲学应用理论体系,并对它的相关范畴、学术范式及理论意义展开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