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性治疗在推动医学发展、治疗患者疾病、增进患者健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创新性治疗主要是医生针对特定的患者进行治疗,和常规医疗、人体试验相比,有其独特的属性。以患者安全为视角,探讨了患者参与创新性治疗的种种愿望,揭示了创新性治疗未经系统性研究和怜悯性应用、未熟练性使用易给患者带来伤害,且这种伤害并且往往不可逆转。保证患者安全是医生最神圣的职责,医疗机构应当对创新性治疗进行应有的审查和监管,医生在创新性治疗中应尽力保证患者安全,给予患者应有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2.
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先进医疗服务标准,其对医疗机构各方面的管理均有涉及,是国际JCI认证的参照标准.通过对JCI标准与国内医疗机构管理标准在管理制度、患者服务、医疗安全、员工要求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为医疗机构顺利通过JCI评审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医疗机构在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时存在危机意识不够、应急准备不足和医疗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其前哨作用、救援作用和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提出医疗机构应构建包括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学习、科学合理配置应急资源、完善医院救治流程、塑立大救援观念和重视伤痛患者心理干预等内容的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患者安全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对影响患者安全行为进行医院内部追责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美国法律体系中医疗责任承担方式的演进规律,结合对我国医事法律责任的梳理,明确依据主诊医师负责制对影响患者安全行为进行内部追责具有可行性,且能够兼顾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不惩罚原则",起到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但应注意,国内医疗机构引入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同时,不应削弱我国传统质控制度对患者安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医院本身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专业特性,再加上越来越多新技术及新疗法的介入等错综复杂的因素,使得医疗风险无处不在。世界各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患者安全问题,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患者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医疗安全监管系统。欧美多个国家已建立起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我国虽然也有患者安全(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但发展还很不成熟。我们还应做出更多努力以推进该系统的发展,全面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传统医疗差错处理中的"责备文化"不利于及时识别和纠正医疗安全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乃至影响医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当学习美国的公开揭露机制,将对待医疗差错的理念从"风险管理"转换为"患者安全",倡导引入公开揭露机制作为创新医患纠纷和解、调解解决机制的契机,通过确立无过失补偿制度来分担医疗风险,加强对医疗差错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建设,以建立保障患者了解伤害事实的权益与维护医疗专业自主性的医患纠纷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零缺陷"与医疗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理念以及如何应用这一理念来防范医疗纠纷,从医疗实践、传统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医疗机构只有正确的应用"零缺陷"质量管理,才能最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患者是患者安全的主体和核心,保证患者安全,不仅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同时需要患者的参与。自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孰能无错,构建更为安全的卫生保健体系》报告后,患者安全首次成为学术组织、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其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患者是患者安全的主体和核心,保证患者安全,不仅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同时需要患者的参与.自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孰能无错,构建更为安全的卫生保健体系》报告后,患者安全首次成为学术组织、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其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的背景下,通过对医疗技术管理新政的解析,从医疗技术伦理审查与监管的视角,提出医疗机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医疗技术临床准入与应用管理责任,务必完善和扩大现有机构伦理委员会在医疗技术伦理评估及监管中的职能与范围,根据不同医疗技术的特点,完善审查流程、提高审查质量,并积极联合卫生行政部门建立有效的第三方定期评估与注重患者反馈的跟踪审查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医疗技术风险,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与合理应用,更好地维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医学人文理念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医学人文理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患者对临床医师人文素质的认同度较低等问题。反映出临床医师医学人文素质薄弱和缺失,如缺乏医者仁心的人文理念、哲学辨证思维、综合医学人文素养、心理沟通艺术、法律意识。因此,必须创新性重构临床医师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完善临床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实行医学人文教育全程化培训,完善医学人文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临床医师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医疗活动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一对内在矛盾,由不确定性引发的医疗过失等是影响病人安全的主要因素。在目前以医院为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建立医院内部风险基金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意识,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围术期医疗体系(PSH),即以手术患者为中心,以特定医生为主导,各专业之间互相合作的一种创新医疗工作模式。实践PSH将有助于改善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和降低医疗费用。麻醉专业应通过更新麻醉理念、规范医疗行为、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来助力实践PSH,打造一个安全、高效,适合中国国情的PSH。  相似文献   

14.
医疗活动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一对内在矛盾,由不确定性引发的医疗过失等是影响病人安全的主要因素.在目前以医院为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建立医院内部风险基金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意识,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也是全世界关注的卫生问题。从患者安全涉及的用药安全、院内感染、手术并发症、输血安全、器械安全和不良事件上报等几个方面,分析现状和问题,认为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缺乏、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患者安全意识不足是患者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患者安全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手术室患者安全已成为医院患者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广大患者对健康要求日益增加、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的今天,手术室患者安全再次被提到新的高度.本文从我国手术室患者安全的现状出发,深入剖析了影响手术室患者安全的相关因素,找出了适合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最后对影响手术室患者安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取消三类医疗技术审批,各医疗机构成为三类医疗技术应用的管理责任主体。各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相应项目的审批责任加重。伦理审查在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三类医疗技术的特点更加关注三类医疗技术应用的科学设计、实施人员的资质、患者受益与风险的权衡、知情同意的充分性、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及初审后的跟踪审查等,以确实保证项目顺利有序开展,同时使患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植入性医疗设备安全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技术设计与患者价值需求相矛盾,技术上可行的设备往往不为患者所接受等问题.植入性医疗设备的安全设计既应具备理想的技术性能,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诉求.价值敏感设计是一种关于技术设计的理论方法,对患者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心理诉求予以关注,为以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为代表的植入性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设计提供方法指导和建议,对我国植入性心脏转复除颤器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医患关系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在我国医疗侵权纠纷诉讼实践中,判断侵权责任的归属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与难点。以一则先后在三所医疗机构就诊的孕妇死亡案为例,分析我国医疗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特别是其中医疗过错的认定标准,并探讨医疗侵权责任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通过文献检索、走访调研以及比较法研究方法探讨我国病历的所有权归属与所有权行使问题.本文认为病历具有物的属性,这是本文展开探讨的前提.基于对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空白病历买卖合同关系、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的雇佣关系等多重法律关系的分析以及出于对患者隐私权等权利保护的考虑,认为病历所有权应归属于患者.同时,在病历私有说的基础上,分析了病历所有权行使、病历所有权的限制以及病历所有权受侵害时的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