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活检确诊,如为恶性肿瘤,患者还需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考察手术完成、肿瘤切除情况(切除率)、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随访的结果。7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率80.8%(63/78),次全切除率14.1%(11/78),大部分切除率5.1%(4/78)。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占53.8%(42/78),恶性肿瘤占46.2%(36/78)。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4/78)。无致死病例。持续随访,术后1年良性肿瘤复发率11.9%(5/42),恶性肿瘤复发率25.0%(9/36)。术后3年恶性肿瘤复发率52.8%(19/36),病死率44.4%(16/36)。经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侵犯至颅底或颅底的原发良、恶性肿瘤是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制定合理的手术路径,则鼻内镜下微创术切除或部分切除鼻颅底的肿瘤在临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探讨胃早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内镜治疗前后的变化和意义。185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患者以及同时期胃镜检查阴性者90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7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67例、胃溃疡患者46例进入到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相比,早癌内镜治疗组患者血清PGⅠ和PGR(PGⅠ和PGⅡ的比值)显著降低。早癌内镜治疗组患者术后30天和90天的PGⅠ和PGR数值显著升高、PGⅡ数值显著降低。早癌内镜治疗组患者按照男女性别分组计算得出的术前、术后30天、术后90天PGⅠ、PGⅡ、PGR的数值,两组间各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PGⅠ和PGR可以用作胃早癌人群的筛查。胃早癌内镜治疗术后PG和PGR的数值随访可在预防监测胃癌有无复发上发挥作用,并可间接评价EMR和ESD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PG和PGR作为胃早癌人群的筛查以及术后预防和监测指标,并不受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3.
观察曲安奈德鼓室给药治疗突聋的疗效.92例不耐受激素全身给药的突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静滴金纳多和能量制剂)和实验组(48例附加曲安奈德鼓室给药),治疗前后比较听力.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听力提高为35.50 db±15.61 db和17.26 db±10.46 db,有效率为79.55%和52.50%,差异显著.曲安奈德鼓室给药治疗突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观察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PPO)与交锁髓内钉(IMN)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以2011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34例符合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IPPO组(n=67)和IMN组(n=67),MIPPO组给予MIPPO治疗,IMN组给予IMN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治疗情况、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等。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IMN组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较高(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MIPPO组患者和IMN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能达到90%以上,治愈率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MIPPO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9.0%),无愈合延期、畸形等并发症,预后情况较佳,优于IMN组(P0.05)。MIPPO疗效突出,并发症少,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对骨组织的损伤,IMN法治疗费用低,不易感染,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老年患者早期结直肠癌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术后整体生活质量加以评价。68例病例组(老年组)和同时期52例对照组(非老年组)纳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病变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病变大小、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完整切除和整块切除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迟发性术后出血"、"穿孔"这三项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评分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欧洲肿瘤研究和治疗联盟关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评分30(QLQ-C30)评分上,除去"失眠"项目老年组患者得分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28),其他各项目上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老年早期结直肠癌患者ESD手术治疗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脊髓产生压迫、损伤,造成颈椎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MCSM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医院诊治的MCSM患者52例,入选患者均采用微型台班改良单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C5节段椎管矢状径,显著大于术前(P0.05);治疗后AS评分优40例占比76.92%,良4例占比7.70%,可5例占比9.62%,差3例占比5.76%,优良率为84.62%(P0.05);术后脊髓矢状径,显著高于术前(P0.05)。MCSM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椎管形态,预防二次关门。同时,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加有利于术后恢复,并且对仪器、设备等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苏合香丸对膝下段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共34例患者,随机分为苏合香丸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术后处理,苏合香丸组加用苏合香丸口服.观察术后第1、2年的疗效评价、踝/肱指数及彩超检查通畅率.两组患者术后第1、2年总有效率中药组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中药组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中药组人工血管通畅率(58.82%)较对照组(31.25%)显著提高(P<0.05).应用苏合香丸对降低手术并发症、稳定踝/肱指数、提高人工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EGC)侵及部位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为EGC内镜治疗方法,可以获得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治愈率,相对组织损伤小,胃部功能影响小、患者负担轻、对生活质量影响少,现正逐渐成为EGC首选的治疗方案,但其临床应用存在治疗指征被放宽的现象,对于术后患者随访及高危患者管理尚缺乏统一的规范。ESD作为新兴技术在EGC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内镜在EGC的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探讨分析整形术中应用复合皮移植技术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的效果,以为临床外科应用提供依据。选取2012年9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因烧伤引起的大面积瘢痕整形患者104例,根据瘢痕修复方法分为研究组52例(经复合皮移植修复)、对照组52例(采用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情况及安全性。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分别为49例(94.23%)、41例(78.85%),P0.05。研究组、对照组1周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8.74±8.13)%、(26.89±7.27)%,P0.05;研究组、对照组2周、4周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6.38±9.77)%、(96.14±11.05)%和(55.25±9.64)%、(90.95±10.23)%,P0.05。研究组、对照组1周炎症反应积分分别为(-0.39±0.15)分、(-0.29±0.13)分,P0.05;2、4周分别为(1.46±0.17)分、(2.02±0.48)分和(0.75±0.12)分、(1.55±0.31)分,P0.05。研究组、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分别为4例(7.69%)、12例(23.08%),P0.05。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3.89±1.57)万元、(4.20±1.44)万元;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02±2.98)天、(18.35±3.14)天;P0.05。大面积烧伤瘢痕患者整形术中应用复合皮移植技术的治疗效果较佳,创面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 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12.
探讨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行胶质瘤切除术后复发,收集患者首次手术及复发后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首次手术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病理资料及再次复发的相关信息。对影响患者胶质瘤术后再复发时间的临床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4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胶质瘤,其中男34例,女30例;WHOⅡ级31例,WHOⅢ级20例,WHOⅣ级13例;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为2个月~123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39.5±9.9)个月。患者1年复发率为36%,3年复发率为67%,5年复发率为81%。患者年龄因素[P=0.002,RR(95%CI)=1.886(1.175~3.026)]、WHO分级[P=0.001,RR(95%CI)=1.531(1.140~2.055)]和ki-67指标[P=0.001,RR(95%CI)=1.472(1.177~1.841)]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术后再复发时间的主要临床因素,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胶质瘤患者年龄,病理WHO分级和ki-67指标是评估胶质瘤患者术后再复发时间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共治疗患者45例.PVP25例,PKP20例.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PVP组与PKP组两组相比,术后的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能够更好的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柱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临床效果较PVP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评价大转子延长截骨并行单纯钢丝捆扎在人工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感染一期翻修中的作用及对翻修假体的影响.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3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性松动并行一期翻修术的患者,随访时间(34.8&#177;13.2)月,对患者手术时间、截骨长度和愈合时间、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统计.30例患者髋关节术后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手术时间为(132.4&#177;23.6)min,经大转子截骨长度为(11.4&#177;2.6)cm,截骨愈合时间(3.8&#177;1.3)个月.术后感染未见复发.因此THR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术中应用大转子延长截骨方法能缩短手术时间,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分析垂体瘤各种术式下的并发症。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显微镜下开颅手术、经口鼻蝶、单鼻腔经蝶及内镜经蝶切除265例垂体瘤患者的并发症。结果开颅手术36例、经口鼻蝶113例、单鼻腔经蝶109例、内镜经蝶19例,包括5例为二次手术患者。术后7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尿崩62例、脑脊液鼻漏35例、视力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缩短鼻内镜手术病程,防治并发症,以2006年1月至200g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127例鼻内镜术后患者为样本,其中64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术后鼻腔清理,另63例患者(实验组)常规清理后,术腔放置浸入辅舒良鼻喷雾剂的明胶海绵小块.对两组患者术后施行同样频度、同样疗程术腔清理,观察术腔上皮化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实验组上皮化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此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操作,明显缩短了病程,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与评价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盐酸吉西他滨(GEM)即刻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将2013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TUR-BT的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24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12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1 200mg GEM即刻膀胱灌注,B组患者术后给予30mg吡柔比星(THP)即刻灌注。术后24h内膀胱灌注完成,观察1周。按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应用3个周期后两组24例患者的肾功、肝功均为0度。A、B两组不良反应为16.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发生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故术后GEM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围手术期耐受良好,安全性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施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29例患者,其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针对术后患者的乳房整形效果进行剖析,同时对肿瘤复发率进行随访。29例患者均成功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完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乳房整形效果优良满意度为75.9%(22/29)。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与乳头距离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结果无一例复发或再次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联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其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较高,此术式安全有效,在限定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初探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SMP)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选择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26例,均有多次输尿管软镜和(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史,结石位于下盏、中盏、肾盂、肾盂合并下盏、肾盂合并输尿管上段分别为11例、1例、5例、5例、4例。结石直径平均为(1.2±0.6)cm。术后均不留置肾造瘘管及双"J"管。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单通道24例,双通道2例,手术平均时间(47±19)min,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为96.2%(25/26),1例为下盏残留结石直径约0.7cm,1例术后出现发热(体温38℃),术后住院时间(2.0±0.9)d。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感染、尿外渗、肾周血肿等并发症。SMP治疗小于2cm的肾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可作为ESWL及输尿管软镜术后残石的补救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传统与改良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两种手术方式,探讨改良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与优势所在。局部麻醉下分别采用传统与改良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对闭合性单纯鼻骨骨折及部分合并鼻中隔骨折的患者进行复位后,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复位效果、术中出血、术后不适及住院时间。改良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较传统鼻内镜下鼻骨复位具有麻醉效果好、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