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是一种以沟通为目的,基于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新型沟通模式,有利于患者表达临终治疗护理意愿,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已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得到广泛运用。我国大陆尚未引入临床,且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土化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模式也鲜有报道。本文从国内外晚期癌症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态度、感受及体验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了沟通要点,并分析了在国内开展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期对将来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目前我国医疗压力较大,过度治疗现象突出等问题,站在现代医学观念和辩证思维角度来思考如何合理且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减少不必要且增加患者痛苦的治疗,减轻患者家庭负担,让患者有尊严地离开。同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阐述,对国内外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的现状进行对比,并分析国内外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差异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为我国重症医学科推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提供建议,促进安宁疗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本无法挽救的生命都可通过医疗技术给予维持,而与此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增强、生命价值观在不断完善,姑息照护也得到了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慢慢引起人们重视,国外许多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已给予了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本无法挽救的生命都可通过医疗技术给予维持,而与此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增强、生命价值观在不断完善,姑息照护也得到了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慢慢引起人们重视,国外许多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已给予了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5.

从卫生经济学视角,探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分析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卫生经济政策、经济分析模式及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等发现,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具有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我国文化背景提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我国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建立相关政策突破发展障碍;构建激励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以支撑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发展;开展评价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经济效益的研究,以价值为导向构建本土化的医疗模式,以期为我国发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卫生经济学研究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文献对生前预嘱、预立医疗指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三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定义、内容组成和法律实践等问题进行梳理与澄清,进一步指出概念之间的关系。生前预嘱与预立医疗指示属于归属关系。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是继预立医疗指示产生和应用后,为促进其签署而提出的概念,二者在内容、实施的侧重点及实施效果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概念辨析,旨在减少医务人员和公众对以上概念的混淆和误解,为后续研究和临床实践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临床医护人员视角,阐述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生前预嘱等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具体分析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我国的发展与需求以及在我国实施可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包括文化习俗、相关认知度、法律法规、医疗资源等,并就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包括构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临床应用专家库及共识,强化医患有效的沟通、推动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实施等。总之,我国将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预先指示合法化及普遍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在政府、学者、实践人员、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从肿瘤科医务人员的角度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进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的要素。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7例肿瘤科医务人员进行团体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归纳3个主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沟通要素及阻碍因素。参与者都认可此理念,并提出了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时间、次序及内容等要素,但落实依旧困难重重,包括患者知情权与决策权受损;政策法律缺失;医患信息不对等;道德绑架。本研究将为进行干预性研究提供指导,同时对在临床上进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9.
终末期患者家属在代理决策时,常会陷入决策困境,发生决策冲突,产生习得性无助、焦虑等负性情感。知晓终末期患者临终意愿是解决这一现状的关键,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则可以帮助家属知晓患者临终意愿,发挥家属的积极性,提高代理决策质量。但国内外对家属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代理决策中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将立足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伦理道德,从家属代理决策的感受、影响因素、内容一致性、知晓患者意愿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终末期患者家属代理决策质量、实现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本土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外孕育生命受限胎儿的围产期预立照护计划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为我国围产期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当发现胎儿生命受限时,围产期预立照护计划成为了抚慰家庭丧亲之痛和协助做出合理医疗决策的关键工具。纵观国内发展情况,我国围产期安宁疗护的发展具有市场需求大、国家重视、国外经验可借鉴等优势。但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和宣传,照护团队的服务水平和推行相关预立照护计划的意识低、大众认知低等问题制约其发展。故建议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和医护人员相关能力,以保证我国围产期安宁疗护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癌症幸存者概念介绍,癌症幸存者照护计划的定义、内容和模块、结局指标、照护计划的作用、使用现状和使用障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介绍了幸存者照护计划的模板内容、结局指标以及在临床照护过程中对患者结局、医患沟通和健康照护体系的作用,详细阐述了幸存者照护计划的使用状况以及不同人群中该照护计划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幸存者照护计划使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定的见解,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准确评估是制定有效照护干预措施的关键步骤,对提高其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应用现状及其优缺点,并结合临床实践,对未来该类患者需求的评估和工具开发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和研究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活动的任何领域中,当个体到达成熟年龄时一种特别的契约就自然生效.除非有足够的证据,否则我们将从法律上假定他他的精神能力能够承担这种变化.医疗服务也遵循这一原则.就临床决策而言,首先对决策能力进行检测是患者权利的合法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活动的任何领域中,当个体到达成熟年龄时一种特别的契约就自然生效。除非有足够的证据,否则我们将从法律上假定他/她的精神能力能够承担这种变化。医疗服务也遵循这一原则。就临床决策而言,首先对决策能力进行检测是患者权利的合法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以美国本土发生的一则围产期姑息照护案例的叙事为引线,展开对美国围产期姑息照护的介绍,并重点分析家庭一体化意识对围产期姑息照护的重要性和围产期姑息照护共情的内涵。认为围产期姑息照护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共情能力和家庭一体化意识,从而为处于围产期胎儿具有致命或限制生命的畸形情形下的家庭提供超越生理层面的有益的生理和心理-社会-精神的支持。另外,叙事培育共情,因此通过叙事(将患者的想法纳入医疗照护),医务人员可以学习如何和患者产生共情以及培育家庭一体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衰患者往往经历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焦虑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等身体心理症状,是实施姑息照护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其疾病轨迹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姑息照护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工作模式等原因,导致姑息照护使用比例很低,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慢性心衰姑息照护实施现况,建议我国一方面可以加强姑息照护的宣传教育、积极探索慢性心衰患者姑息照护实施的最佳模式和最佳时机,并注重对整个家庭进行需求评估;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以推动姑息照护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高龄化社会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5年,日本老痴患者将从现在的525万增加到730万。未来,日本平均每5个65岁以上老人中就有1人患老痴,将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日本在照护老痴患者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从过去的各地养老院负责集中看护,发展为目前好评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在以实务为基础的研究上进行灵性多元观点的内容分析。对临床工作者进行焦点访谈,研究显示面对患者的死亡与未知的恐惧、患者的身心灵整合与情绪变化、家属的心理支持与情绪处理等,都会无意间增加临床工作者的压力困境。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临床工作者认为灵性需求应该具备有意义的信念;临床工作者面对正负向情绪,透过修复自我的价值观与经验复制的分享,来协助家属适应与度过哀伤期;临床工作者并非仅是让患者得以善终,还必须着重改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20.
调和患者自主权与医师、患者家属的医疗决定权之权利冲突,应该赋予患者家属参与医疗决定的地位,但家属不可以否决患者之最终决定.家属在代理患者做医疗决定时,应该以患者之最佳利益为考虑,做出符合患者最佳利益之医疗决定;患者家属代为医疗决定妨碍或损害患者最佳利益时,医师应依患者本人的意愿采取符合患者最佳利益的医疗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