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往往就诊于非精神科,而许多医生尤其是非精神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不足、诊疗不当,导致了该病的迁延、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医患矛盾的增加等问题。因此探讨适合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躯体症状障碍诊疗策略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回顾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诊断与治疗相关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诊疗策略,并介绍了悦纳沟通在躯体症状障碍诊疗中的应用,以期在躯体症状障碍的诊疗和医患沟通等方面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的躯体形式障碍,到甚至更早的诊断名称为DSM-5的躯体症状障碍,这类疾病的名称一直在变化;学界对躯体化症状的分类和定义也一直存在争议.进行分类和诊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疗.本文从躯体症状障碍相关概念的变迁及本质特点入手,分析、总结躯体症状障碍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接诊和治疗原则,以期对广大临床工作者治疗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医院中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躯体化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综合性医院就诊者中心理障碍患者占 2 4 % ,其中抑郁症为 1 0 4 %。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 ,多以躯体病就诊 ;一部分抑郁症患者不具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 ,以情绪障碍症状为主诉。国内已对心身疾病、神经症、物质依赖的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进行研究 ,我们进一步研究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躯体化症状之间的关系。述情障碍 (alexithymia)主要表现为对情绪状态描述困难 ,少幻想和实用性思维方法 ,人际关系僵化。述情障碍者难以区别情绪状态和躯体感觉 ,描述躯体不适较多 ,因为他们常过分关注自己的躯体感受 …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试验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51例,在社区分层抽样51人作为对照组,用防御方式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测量.试验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熟型防御方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述情障碍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表达障碍、不成熟心理防御方式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躯体形式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社会心理原因.在预防与治疗中需加强心理干预,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躯体形式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但临床识别率和有效治疗率却相当低.围绕躯体形式障碍的特点及其优化诊治作一些探讨,利于提高社会和非精神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疾病得到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躯体形式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但临床识别率和有效治疗率却相当低。围绕躯体形式障碍的特点及其优化诊治作一些探讨,利于提高社会和非精神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疾病得到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汪新建  张斌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22-2032
功能性躯体化症状(Functional-somatic Symptoms, FSS)是指无法用医学知识解释, 或经医学治疗后无改善的躯体不适症状, 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共同发生。儿童FSS的发病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包括社会文化、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生理易感性等。各个心理学流派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儿童FSS的心理理论模型。心理干预, 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生物反馈疗法对治疗儿童FSS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临床医生,难免与一些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打交道,这其中有些最终可以确定是精神障碍的躯体症状.从躯体症状识别精神障碍,没有捷径可走,除了良好的医学基础,更要了解精神障碍的特点.这样即便是躯体疾病同样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发现精神障碍.套用政治术语,叫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便如此,还有一些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其发生基础无论从生物学医学还是精神病学角度都还不清楚,而这正是需要我们着力研究的学科交叉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临床医生,难免与一些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打交道,这其中有些最终可以确定是精神障碍的躯体症状。从躯体症状识别精神障碍,没有捷径可走,除了良好的医学基础,更要了解精神障碍的特点。这样即便是躯体疾病同样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发现精神障碍。套用政治术语,叫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便如此,还有一些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其发生基础无论从生物学医学还是精神病学角度都还不清楚,而这正是需要我们着力研究的学科交叉点。  相似文献   

10.
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MUS)这个术语来源于西方,目前也成为我国临床各科门诊常见就诊原因。 MUS 患者的躯体症状体验真实,但是找不到任何器质性异常,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其与接诊医生的医患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分别从医患两个视角出发,通过横断面研究发现门诊 MUS 患者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评价较低,MUS 成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影响了门诊医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借鉴中医理论和方法避免身心分离对治疗 M US 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躯体变形障碍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使大多数患者以普通求术者的身份出现在美容整形科医生面前。然而,关容整形手术非但不能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可能引发复杂的医疗纠纷。基于躯体变形障碍在美容整形科呈高发生率的特点,文章对美容整形术前心理评估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列举了有效的评估工具以提高心理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医疗支援服务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上收效甚微。这些患者经历着越注意身体的痛感越感到难受的恶性循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负面解释导致自身形成关注于身体(身体形象,强化患者的自我意识/自我观察)的“担忧型认知风格”,导致身体感觉不适与过度唤醒。身体心理治...  相似文献   

13.
14.
心身疾病涉及了全身各个系统,几乎所有的躯体痰病都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精神心理因素决定了其发病、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以及对治疗的易感性.心理因素作用于人脑后,通过一定的生理中介机制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与应激及心理神经免疫作用于靶器官发生生理改变,最终导致躯体症状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身疾病涉及了全身各个系统,几乎所有的躯体疾病都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精神心理因素决定了其发病、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以及对治疗的易感性。心理因素作用于人脑后,通过一定的生理中介机制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与应激及心理神经免疫作用于靶器官发生生理改变,最终导致躯体症状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学报》2012,44(2):276-284
意象思维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 它通过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的方式认知世界、推演联系。这种思维模式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身心不分而非两分的身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身体不仅仅是一具生理躯体, 还具有气、阴阳、五行等本土概念所体现的弥合物质与精神、联结生理与心理的模糊性与开放性。人们在表达疾病感觉时通常不分生理与心理, 任何一方面出现不适感觉即可认为自己生病, 在面对心理医生时也倾向于同时报告躯体状况与心理感觉, 从而使得临床报告出现较高的躯体化报告率。这正是文化心理影响疾病表达的体现。这也使得疾病不仅是一种医学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医学不仅需要生理知识, 也需要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7.
探讨氟伏沙明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疗效。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氟伏沙明联合认知疗法)和对照组(仅用氟伏沙明治疗)各30例,观察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评估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各项测查减分明显。氟伏沙明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优于单用氟伏沙明,疗效稳定,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人际心理治疗(IPT)、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躯体形式障碍(SD)的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81例SD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IPT联合度洛西汀;B组,CBT联合度洛西汀;C组,仅用度洛西汀。治疗后三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IPT和CBT均可显著提高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IPT在疗效上与认知行为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9.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一种广泛发展障碍, 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对ASD的准确诊断是早期干预的关键, 也对患者的康复及其家庭幸福产生积极作用。日渐增长的发病率促进了对早期识别、诊断评估、以事实为基础干预的重视。在探索药物治疗ASD的基础上, 中国传统医学方法, 尤其是“靳三针”治疗ASD获得越来越多的实证支持。可以根据Simpson等人(2005)提出的指标体系对各种干预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今后研究将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尤其是将眼动技术与ERP、fMRI相结合, 探索ASD的核心症状表征以及各亚类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躯体疾病和抑郁障碍共病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临床和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共病的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之间存在着双向的联系,即一种疾病对另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治疗有消极的作用.本文就躯体疾病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评估、诊断及治疗原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