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概是1993年秋,我意外地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一位老先生(恕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的电话。他告诉我,他有个熟人,是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2.
我爱我的爸爸,他在我心中永远是一片阳光。他不但是我生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我灵魂的主宰者。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爸爸总爱抱我,而且朦胧记得爸爸特别爱亲我,是那种狠亲猴亲,总亲不够。但有一点我记得,爸爸不刮净胡子不亲我。好像有一次,我用手摸爸爸的胡楂儿,挺扎人的,像一堆刺。可我却还想去摸。记得当时,我好像正在爸爸腿上,我指指自己的脸蛋让爸爸用胡子来蹭我的脸。因为爸爸曾有好几次用满是胡楂儿的下巴假装要蹭我的脸,我叫着躲开了。记得那次妈妈好像说他什么了。  相似文献   

3.
<正>《沉思集》第七答辩(法文第二版)中笛卡尔有这么一段回话:"在第一沉思的结尾处我说过,强有力的和经过深思熟虑的众理性能够迫使我们去怀疑我们还没有足够清楚地领会到的所有东西,因为,我在这里只谈论我经常自身称之为双曲线的和形而上学的、这种一般的和普遍的怀疑……"这是他明确使用术语来称呼其怀疑的为数不多的地方之一。后人以此出发,结合第一沉思和第二沉思中笛卡尔对于世界(物体)、自我(思维)和上帝都进行置疑的相关论述,大都称笛卡尔式怀疑为一种普遍怀疑。问题是,笛卡尔本人确实提出了一种普遍性怀疑吗?  相似文献   

4.
(一)初识李自健先生是先观其画,后见其人。那还是1992年的冬天,我刚走上美术求学之路,拜师于陈西川老师,陈老先生时常谈起他的得意弟子李自健先生。那时李先生早已旅居美国,并出版了一本精美的油画作品集。在陈老先生的指导下,拜读了李先生的画。但当时我还不懂得如何欣赏油画,只觉得他的油画,每一幅画面就是我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一切是那样的真切迷人,朴实自然,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时隔八年的金秋之际,恰逢“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全球巡回画展”在湖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此次展览。观后,拜会了李先生及其夫人…  相似文献   

5.
秦小林 《天风》2017,(8):37-38
我所敬重的沈德溶老先生荣归天家了。沈德溶老先生,被上海教会的同工亲切地称呼为"沈老",他是上海基督教闸北堂的一位老信徒,也是上海教会乃至中国教会的一位领袖。作为闸北堂的一名负责同工,我愿与大家一同缅怀我所认识的"沈老"。沈老是一位虔诚的信徒。1994年8月底,我调来闸北堂工作,几乎每个主日都看见沈老来闸北堂参加主日上午第二堂礼拜.  相似文献   

6.
往事如烟     
所有的泪水都已流干,所有绽开的伤口日渐愈合,就这样,给自己一个过程。当忘却的救世主降临的时候,有朋友的问询自远方而来:你,还记得他吗? ——我,还记得他吗?  相似文献   

7.
我在青年时代喜欢读徐霞客游记,因此性喜游览各地风景名胜。1976年秋,我和友人到温州江北岸罗淳山白水漈观瀑布,与雪生法师遇见,他说:“我有一次在李佛德居士家和你碰见,你还记得否?”我说还记得。他又说:虚云禅师写的《学佛的先决条件》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此文曾在上海《弘化月刊》上发表过,虚云禅师是我国近代禅宗泰斗,他纯粹是大乘佛教思想,在著作中,经常引用《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指导僧人学习佛法,主张禅净双修,参禅以参话头为主,或教人严持戒律,老实念佛,是  相似文献   

8.
我们现有的哲学文献中关于霍尔巴赫的某些报导是不完全的,有时甚至是不确实的。例如,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41年出版的“哲学史”第二卷以及其它某些书籍(其中包括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关于霍尔巴赫的社会出身和求学情况都有一些错误的记载。我们在“哲学史”第二卷中看到,哲学家保尔·霍尔巴赫“是一个大商人、德国伯爵的儿子”,他的青年时代是在“德国度过的,并且在来比锡接受了大学教育”(356页)。  相似文献   

9.
陈林芳 《天风》2001,(12):33
“自从认识了慈爱的主,才感到自己的丑陋,他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引我走上永生之路。”这首歌不知陪我走过多少日日夜夜。 记得以前别人曾劝说“信主”,听后觉得很可笑;但是在一次丈夫夜晚下班发现公路上出了事故,回家后跟我说了这件事,我还安慰了他,可是到后来自己不知为什么越来越拍,整个一晚上没合眼,第二天情绪不住,几天吃不下饭,没办法只好去找医生,说受了惊吓,吃了几颗安神丸也见见好,最后有人说去信主吧!感谢主,有一姊妹说:  相似文献   

10.
周德萱 《天风》1997,(10):32-33
记得在解放前两年,于斜桥惠中堂,开了5天的培灵会。那是一次令我终身难忘的得救经历。 主曾对尼哥底母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3)施洗约翰也说过,我现在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将来有位大能者来,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太3:11)。  相似文献   

11.
说有一个人将"泰山"二字错念为"秦山"。另一个人好心指出他念错了。此人偏不认错,并说:"我们找村里最有学问的老先生问个明白,如果是我错,我就请你吃饭;如果是你错,你就请我吃饭。"于是二人找到了老先生。老先生听完事情的来由,便说:"是念‘秦山’。"那念错字的人得意了,说:"该你请吃饭了。"  相似文献   

12.
高英 《天风》1996,(1):2-3
读经:林前12:27 教会一词在福音书中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主耶稣说,他将把他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16:18)。第二次是当他向门徒们确定有关处理信徒之间问题的原则时提到,若有犯罪且不肯悔改的信徒,就应当告诉教会。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期刊社: 在《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两幅禅照,漫天红霞之下,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如处定中,妙乐融融,法喜充满,溢于颜表。他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我接触南老先生大作始于1991年。因为我在1988年以后,曾一度醉心于禅,在无师临炉指点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正还记得结婚的前几夜。母亲去世得早,除了姐姐,有部分被子行头我自己打理。日子选在初春,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第二天就要出发,不知为何停电了,深夜我跪在地板上,缝着一床被子,听着北风在窗外呼呼刮过,内心的忐忑就像窗内明灭的烛火。思前想后,我几乎要哭出来。于是我给未来的先生,我终生要厮守的人打电话,电话一接通,我就哭了……那头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停电了,我在缝被子,他轻声沉稳地说,别怕。累了就别缝  相似文献   

15.
记得在解放前两年,于斜桥惠中堂,开了5天的培灵会。那是一次令我终身难忘的得救经历。 主曾对尼哥底母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3)施洗约翰也说过,我现在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将来有位大能者来,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太3:11)。彼得在五旬节后传道  相似文献   

16.
龟去龟来     
去年冬天,第二次到山里来访的陆小姐给我带来一只龟。 我本不爱好养宠物,可这只龟的到来还是令我由衷高兴,因为我在这前一天刚刚画了一幅老先生身边跟着一只龟。我这么一说,陆小姐和介绍她来的曾居士都感到这只龟因缘殊胜。当时这张画还正挂在墙上,并分明写着前日的日期——“辛巳小雪”。  相似文献   

17.
(1)记得小时候,在半睡半醒的夜里,我听到父亲对母亲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我能活到80岁,那么我还有50年的时间可以用来爱你。"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14日凌晨5时,道教圣地武当山玄门派第24代弟子,时年118岁的坤道(道姑)李诚玉在玉虚宫坐(羽)化。据资料显示,李诚玉是武当山有记载的长寿道人之一,是建国后第一个坐(羽)化而逝的道人。18日,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道教协会按照道教习俗,将李诚玉安葬在紫霄宫道人墓地。一、一生坎坷修得百年道1月29日下午,笔者在玉虚宫见到刚从紫霄宫为李诚玉圆坟归来的黄天才。据现年81岁的黄老先生介绍,李诚玉是她姨妈,同他一个属相,属狗,比她大三轮。黄老先生的母亲是中年得子,36岁时,夫妻双亡,当时他只有1岁多,是姨妈李诚玉将他抚养成人。李诚玉于…  相似文献   

19.
正采访老先生们,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感动。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门时,不管他在做什么,他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一直送到楼道口,一边还要叮嘱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我想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何以如此。溽暑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袄,走到楼道门口  相似文献   

20.
积攒优点     
我跟丈夫结婚10年了,家里的财政大权一直由我掌管。丈夫对此没有任何意见,而且还非常配合,丈夫每次领到薪水,都会原封不动地上交,就连奖金也会一个不少地交给我。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花钱,他也会记得清清楚楚,剩余的钱仍会交到我手里。一次丈夫跟他的一个朋友做了一笔生意,自始至终我都不知道,他完全可以把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